第8章(2 / 2)

傳曰。衛世師等。起一種執。執離頭目身分之外有一神我者。此神我有而不可見。故論稱一微塵。若離色.聲.香.味等外。而有此一微塵。應如神我有而不可見也耶。塵如果有六方之相。則曉然可識不可雜。故曰不容餘塵。又若六塵和合而不可見。則山河大地亦不可見。以皆是和合。於塵和合。則不可見。於山河大地亦以和合。獨可見乎。無是理也。但諸佛境緜密難見。非世喻可。況四量之中。有聖斷量。謂凡法不入現量.比.似之量者。則以聖斷量定之。如世尊言三界唯心。

大智度論曰。問曰。聞者雲何。聞用耳根聞耶。用耳識聞耶。用意識聞耶。若耳根聞。耳根無覺識知故。不應聞。若耳識聞。耳識一念故。不能分別。不應聞。若意識聞。意識亦不能聞。何以故。先五識識五塵。然後意識識。意識不能識現在五塵。唯識過去.未來五塵。若意識能識現在五塵者。盲聾人亦應識聲色。何以故。意識不破故。答曰。非耳根能聞聲。非耳識.亦非意識。是聞聲事。從多因緣和合。故得聞聲。不得言一法能聞聲。何以故。耳根無覺故。不應聞聲。識無色.無對.無處故。亦不聞聲。聲無覺.無根。故不知聲。爾時耳根不破。聲至可聞處。意欲聞情。塵意和合。故耳識隨生。耳識即生意識。能分別種種因緣得聞聲。以是故不應作難雖聞聲。佛法中亦無有法能作.能見.能知。如偈說。有業亦有果。無作業果者。此第一甚深。是佛法能見。雖空亦不斷。相續亦不常。罪福亦不失。如是佛法說。

傳曰。有僧嘗問荷澤會禪師。見聞照聲色時。唯復抗行耶。唯有先後。答曰。抗行先後即且止。汝畢竟將什麼作聲色。僧曰。如師所論。則無聲色可得也。於是再拜。即日發去。後隱於蒙山。

首山念禪師。有僧問。如何是佛。答曰。新婦騎驢阿家牽。僧曰。未審意旨如何。答曰。百歲翁翁失卻父。僧曰。百歲翁翁豈有父耶。首山曰。汝會也。又曰。此是獨坐無尊卑。從上無一法與人。

傳曰。首山高弟。有神鼎諲禪師。嘗問僧舉似此語。作偈曰。新婦騎驢阿家牽。誰後復誰先。有問又須向渠道。新婦騎驢阿家牽。是老以無師智.自然智。吐稱性語。能形容不可傳之妙。耆年住山。學者從之。有問而默。則疑以為不肯為我說。有問有答。則是以言遣言。世諦有為。此意所從來遠矣。阿難嘗問迦葉。世尊付金襴之外。更傳何法。迦葉呼曰。阿難。阿難應諾。迦葉曰。倒卻門前剎竿著。

寶公十二時偈曰。食時辰。無明本是釋迦身。坐臥不知元是道。隻麼忙忙受苦辛。認聲色。覓疏親。隻是從前染汙人。若欲將心求佛道。問取虗空始出塵。

傳曰。僧問雲菴。如何是道。雲菴曰。寶公雲。若欲將心求佛道。問取虗空始出塵。汝今求佛道。虗空向汝道什麼。其僧於是大悟於言下。昔亮座主參馬祖。祖問。汝稱講經。將何物講。對曰。將心講。祖曰。心如工伎兒。意如和伎者。如何講得經。亮厲語曰。心若講不得。莫是虗空講得麼。祖曰。卻是虗空講得。亮亦契悟。歸謂其學徒曰。我自謂平生講業。天下無能過者。今日見開元老宿。一唾淨盡。我從前見解。皆欺誑汝。遂渡漳水。隱於西山。予嘗作漁父詞。歌其標韻曰。講處天花隨玉麈。波心月在那能取。旁舍老師偷指注。回頭覰。虗空特地能言語。歸對學徒重自訴。從前見解都欺汝。隔岸有山橫暮雨。翻然去。千巖萬壑無尋處。

洞山尊貴旨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