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人性本惡,不可不防(3 / 3)

和小人保持距離就行了,不必嫉惡如仇地和他們劃清界限,他們也是需要自尊和麵子的!何況你也不可能完全“消滅”小人,因為小人是一種人性現象,而人性是亙古存在的,因此不如和他們保持一種“生態”上的平衡,而且,有他們的存在,才能彰顯你這正人君子的價值與可貴啊!另外有一點也必須了解,小人有時也會有一些“正義”,會不留情麵地揭人隱私,這對遊走於法律邊緣的人,未嚐不是一種威脅,小人還是有某種存在價值的啊!

絆人的樁子不在高

有一則寓言:一隻鹿瞎了左眼。鹿走到海邊,在那裏吃草。他用好眼對著陸地,防備獵人襲擊,用瞎眼對著大海,以為那邊不會有什麼危險。恰好有人坐船從旁邊經過,看見這頭鹿,一箭就射中了它。鹿倒下時自言自語地說:“我真倒黴,原以為陸地危險,嚴加防範,而去投靠大海,想不到遇上了更深重的災難。”這則寓言提醒你在與小人交往時,一定要睜大雙眼,時刻提防。

一般來說,所謂小人都是些人品低下、手段卑劣之輩。在利用他們的時候,一定要加一百二十個小心才是。否則,一旦你得罪或者激怒了小人則往往陷入絕境,因為小人做事向來是不擇手段的,他們會小題大作、添油加醋或憑空捏造事實在暗中對你下手。

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置嶽飛於死地,當時韓世忠爭辯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這真是“以君子來度量小人了”。因為秦檜根本不需要“服天下”,隻要他捏造的罪名經由“最高領導”認可,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春秋時期,宋國即將與鄭國開戰。戰前,宋國的統帥華元殺羊犒賞三軍,可能是一時疏忽大意而沒有給他的駕車人羊斟吃肉。等到作戰時,羊斟說:“前天殺羊犒軍的事,由你做主;今天駕車作戰的事,由我做主。”於是,他故意把車駛入鄭軍之中,致使華元被俘,造成了宋軍大敗。

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名叫夷射的大臣,有一天他受齊王之邀參加酒宴,因為已經喝得酩酊大醉,便到門外吹風。守門的是個曾受過刖刑(斷足,古代的一種酷刑)的人,他向夷射懇求說:“若有剩酒,請賜我一杯!”

“什麼?到一邊去!像你這樣的囚犯還敢跟我要酒喝,真是大膽至極!”當守門人還想再懇求時,夷射已經離去。這時,天剛好下了一陣小雨,門前積了一片小便狀的水灘兒。

第二天早晨,齊王出門時看到了這灘“小便”,大為不悅,厲聲問題:“是誰在這裏隨便小便?”當時,在門前小便是一種極不禮貌的行為。

“我不是太清楚,但小的昨夜隻看見大臣夷射一個人在這裏站了好一會兒,再沒看見其他人來過這裏。”守門人誠惶誠恐地彙報說。

結果,齊王立即賜夷射毒酒而死。

一碗肉,一杯酒,本來不算什麼,華元和夷射卻在不經意間給自己留下了陷阱,被很不起眼的小人輕易地送上了斷頭台。

曆史上這些沉痛的教訓,提醒你要隨時提防小人在你背後下絆子、打悶棍!

小人比螞蟥還可怕

餘秋雨先生在一篇散文中曾提到“小人”的問題,他的意思是,英雄們在臨終的時候,覺得最為痛恨的人不是自己的勁敵,他們往往從牙縫裏擠出兩個字:小人。看來,“小人”不小,他們的能量大著呢!他們可以做漢奸、叛徒,他們可能做出種種可憐的樣子,以博得你的幫助,當你失去利用價值的時候,他們就可能反過來咬你一口。螞蟥的可怕之處是它以不經意的親熱方式去吸人血,小人比螞蟥還可怕。

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在人生的舞台上,時刻都有這種人存在,他們在各種環境中挖空心思地尋找漏洞,然後見縫下蛆,當蛆們長大了,爬上你的桌麵時,那種滋味是很讓人惡心的。但是,他們做得非常巧妙,不到關鍵的時候,他們不可能讓你知道蛆的存在,關鍵的時候,你就是知道了,也已經來不及了,這是他們最高明的地方。

這就涉及兩個過程,一個是你先要鑒別對方是不是一個小人。再一個你要研究孤立他的方式,生硬的方式不好,他們會因此記恨你,並想出什麼莫名其妙的辦法來陷害你,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你要選擇一個恰當距離,跟他們平等交往。時刻小心警惕,倒不是因為你怕他們,自古邪不壓正,可是,從古至今很多帝王將相也確實栽在小人的腳下,這種事從來都不知道上哪兒去說理,真刀真槍地幹,無論失敗還是成功,都是明明白白的。可是暗箭就說不清楚了,來自什麼方位誰射的,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就是林肯、拉賓也不能幸免。特別是知人知麵不知心,有些人在你身邊生活了好多年,你也沒覺察到任何陰謀詭計的蛛絲馬跡。所以,你時刻都要穿好“防彈衣”,而且不要總是聽某個人的話,這樣才能或多或少地減少一些損失。如果你發自肺腑地討厭小人,那麼在自己的為人處世中千萬別沾染任何小人的痕跡,否則,你想重新做人都很難。因為一個人如果在別人的印象中是小人,他基本上就已經走出了主流的行列,因為跟他不值得交往,誰也別上小人的當,他能把你賣了,你還替他數錢。

所有的小人都研究人們的心理。舉一個例子來說,推銷是一門藝術。“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商家若不自我推銷,怎會贏得更多的顧客?而且這裏也確有學問,推銷者想在贏利的同時達到商品的宣傳效應,必須諳熟對方的購買心理。可是,這事讓小人操作起來就不一樣,他有辦法讓你不得不買他的東西。於是,這藝術就顯得有些走樣兒。

我也曾經偶遇過一例:一個穿著整潔的北方小夥登門推銷一種微型按摩器,因其幾次聲稱“免費贈送”,不想傷害人家的熱忱,我也就打開了門,在他詳細介紹商品並懇請我幫他“宣傳”的誠摯目光中,我同意“試用”他的商品,此時,推銷者亮出了底牌:“先生,十元錢方便嗎?”我知道自己莫名其妙地遭遇了小人,“對不起,不方便!”明明說好免費贈送的,怎麼不講信用?其實,他們的心裏最明白,在推銷之前,已經對推銷場景做過幾十次的設想了,非讓對方乖乖掏腰包不可。你看,淳樸的老百姓一天天地上小人的當,是多麼的容易!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防範小人,首先要從修煉自己做起。“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隻有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弱點,並且時時注意製約自己,改進它,小人才無可乘之機,才會失去生存繁衍的機會和條件,我們才會避免使自己墮落成小人。

公元前210年的冬天,秦始皇在巡行天下的路上得了病,自覺將不久於人世,於是讓趙高代為起草遺囑給遠在塞外禦敵的公子扶蘇,意欲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

遺囑已成,尚未傳送出去,秦始皇就死掉了。丞相李斯擔心皇帝死在路上,諸公子鬧事,天下徒生大亂,便嚴密封鎖消息,秘不發喪。因此,眾人中隻有胡亥、趙高及受寵的宦官五六個人知道皇上已不在人世。

秦始皇在世時,曾格外尊崇蒙恬、蒙毅兩兄弟。蒙恬與扶蘇交好,共戍邊關;蒙毅也是忠心耿耿,並依法治過趙高的罪。因此,趙高對蒙氏兄弟恨之入骨,伺機挾隙報複。

秦始皇一死,趙高認為時機已到,便與胡亥一起密謀,準備假借皇帝的命令,殺掉扶蘇,立胡亥為太子。二人自然是一拍即合。趙高知道此事重大,不拉上李斯,難以成功,於是就去找李斯。

為了保全相位,李斯倒向了胡亥一邊,他與趙高一起合謀,偽造秦始皇給丞相的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太子;並篡改秦始皇給長子扶蘇的信,斥責扶蘇不能為國家建功立業,屢次上書誹謗皇上;蒙恬失職,不能及時規勸扶蘇改邪歸正,二人一並賜死。

忠厚老實的扶蘇聞言便自殺了。這樣,胡亥如願以償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即秦二世。趙高由於政變有功,由管理宮中車馬的中車府令升為郎中令,全權掌管宮中警衛,成為最高決策者的一員,深受胡亥寵幸,並逐漸掌握了朝廷內外的大權。而李斯則僅保住了他的丞相職位。

趙高乃一地道的小人,他依仗胡亥,為所欲為,幹盡了壞事。但同時他又忌憚李斯的諫言,便設計除掉了這個掌握自己把柄的人。

李期就因沒有防範好自己,才令小人有了可乘之機,結果害人又害己,自己也沒有逃脫覆滅的命運。

那麼,李斯當初為什麼會順從趙高參與大逆不道的事情呢?我們分析,李斯至少有三個弱點被利用了。

第一,李斯希望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不願意別人將自己的丞相職位取而代之。

第二,李斯對比自己更受公子扶蘇歡迎的蒙恬懷有敵意,把對方看做了自己潛在的對手。

第三,李斯短視,隻為眼前利益所動,沒想到自己作為知情人並是別人獨攬朝綱之路上的“絆腳石”,遲早要受到算計。

有這麼多的弱點可以被人利用,李斯的失足也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