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話題寫作指導(一)

話題寫作指導與好詞好句好段學生作文方法與好詞好句好段借鑒

1.教師指導話題寫作的策略

(1)轉變寫作觀念

話題作文比命題作文和命意作文帶有更多的創造性,關鍵是對話題要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銳的反映力、流暢的表達力。這就需要“深挖洞”“廣積糧”。

“深挖洞”即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砥礪自己的思維品質。思想的獲得需要用生命去體驗,需要用閱讀去滋養。“廣積糧”即廣泛地儲備寫作素材,培養深厚的文化底蘊。考察近年的高考滿分作文,除了有獨到的見解、獨特的表達,就是有豐富的材料,閱卷的感覺真像品海味大餐、滿漢全席。為此,在書山題海中蹣跚的學生要多搞活動。如時事短評,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社會,把握時代的脈搏;搞“無理辯三分鍾”的活動,以鍛煉學生的辯證分析能力;開辦讀書長廊,讓學生飽讀詩書。要多給學生提供些思考的話題,如交友、奉獻、寬容、機遇、磨難、風度、青春、自由、財富、競爭等,或師生共同搜尋話題,引導學生去捕捉觸摸掃瞄探究,以提高認識,積累感受。

(2)加強針對性訓練和指導

①引導學生觀察社會,關注時代,開啟作文的源頭活水。

現在仍有一些學生進入高三之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教輔書”。其實,國事家事窗外事已經事事入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人口、環保、資源、網絡……都應納入自己的視野,應該真實、真切、真摯地關注感受和體驗生活,有了生活的源頭活水,才能縱橫捭闔,才能左右逢源,才能遊刃有餘,才能寫出文質兼美的文章,才能在眾多的考生中一花獨秀,出類拔萃。況且,近年的高考鼓勵創新,創新從何而來?創新從對生活的細心觀察來,從對生活的認真思考來。

對此,章熊先生早就指出“作文的創新來源於觀察分析能力和求新意識”。在書山題海中蹣跚的高三學生,仍需多一分激情,關注時代,多一分理智,感悟生活。

②加強擬題方法的指導。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內容和讀者情感心理之間的第一個接觸點,是讓人一見鍾情的因子,也提供給讀者窺視文章內容的獨特視角。文不對題,眼睛無神,總是缺憾。讓學生從直觀的展示中吸納營養;作文訓練中集中羅列作文選尤其是高考佳作的好標題,讓學生自己領悟模仿;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各種文體的擬題方法,如:公式式、聯想式、論點式、論題式、論辯式、關係式、比喻式、借代式、引用式、擬人式、仿用式、回環式、呼告式、故事式、應用文式、對聯式等。

③強化多角度立意。

立意即確立寫作意向,是表述自己的思想認識,是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意”是文章的靈魂,意勝則文勝。作文立意的四字訣為:準,切題不跑題;深,深刻不膚淺;穩,穩妥不走險;新,新穎不俗套。為此,要啟動開放思維:多向思維、多角度思維、輻射思維、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多想,沿著話題的順向逆向側向作發散思考;圍繞話題作類、因、果、法的揣摩;對於話題進行情理的聯想。盡可能把應想到的角度都想到,以期尋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選穩,穩中選優,優中選深,深中選新。

④加強對聯想、想象能力的開掘。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科學家的這句名言,對於作文更為適用。想象力豐富的考生麵對話題“一而能多”,寫起文章放得開,內容充實富於文采;想象力貧乏的考生,麵對話題“一”就是一,寫起文章文思枯竭、平淡無奇。因此高三備考要加強學生聯想想象力的開掘。例如圍繞話題“路”想到“一條充滿舐犢之情的夜歸路”“愛心滋潤我的求學路”“充滿溫馨的家鄉小路”“羞愧與希望交織的複讀之路”“榜上無名的腳下之路”,由“迷路”闡發“人生需要指引”的道理,由“人生岔路”想到“人生岔路關鍵的僅有幾步”,由“路的變化”展示“時代的發展”,由“再就業之路”表達“放下架子調整心態,再就業並不難”的道理,由“掌聲響起來的成功”發表“汗水鋪就”的感慨,由“平路泥濘路坎坷路”闡發“平路腳印淺,泥濘路腳印深”的人生感悟,由“一段上坡路”寄寓“走出人生的困境”,由“跌過腳的一段路”比喻“走出人生挫折”,想到高速公路作高速的暢想……引導學生圍繞話題事物作相同、相近、相關、類比、對比、因果等聯想;圍繞話題作思前想後的追想,作虛擬性的設想,作前因後果的推想,如由鮮花推想到種子推想到果實,作一廂情願的幻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