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長篇小說(16)(1 / 2)

鄧一光的另一部長篇軍旅小說《走出西草地》(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是一部以嶄新的角度描寫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數過草地經曆的作品。主要人物是紅四方麵軍中的一支特殊的人馬,他們由一群“犯人”組成,被稱之為“改正隊”、“甄別隊”,大都是極左路線下的受害者。他們在漫漫遠征中,一麵肩負保護部隊物資的重擔,一麵勇猛作戰,同時又忍受著精神上的沉重壓力,但是他們從未放棄紅軍必勝和革命到底的信念,相互鼓勵,走出茫茫的西草地。作品文字簡約明快,人物個性鮮明,洋溢著頑強不息的理想主義氣息,也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六,裘山山、項小米等女性軍旅作家的長篇小說

80年代,女性軍旅作家在長篇小說領域有所斬獲的寥寥無幾,嚴歌苓可謂一枝獨秀。她創作的《綠血》、《一個女兵的悄悄話》分獲十年優秀軍事長篇小說獎、《解放軍報》最佳軍版圖書獎等。《一個女兵的悄悄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通過陶小童——一個文藝女兵在生命垂危之時的內心獨自,真誠地展示了一個淳樸而聰慧的少女在“文化大革命”動亂年月裏的人生遭際:怎麼鍛煉都難以“成熟”,怎麼改造都難以達標,從而隻能置身於更艱苦的鍛煉和更嚴格的改造。作品在回溯中反思,在自述中自省,敏動的感覺與細膩的筆觸相得益彰,苦澀的紀實與幽默的自審相互映襯,別具深刻啟人的內力。但總體來看,作品稍嫌稚嫩,社會反響不大。

90年代軍旅長篇小說繁榮的另一重要特征恰恰是以裘山山、項小米、薑安、龐天舒等為代表的女性軍旅作家的崛起,她們創作的《我在天堂等你》、《英雄無語》、《走出硝煙的女神》、《落日之戰》、《生命河》等作品,擺脫時下女性文學流行的以小我為中心的桎梏,把目光投向曆史和先烈,以女性視野、女性立場切入深層的社會、戰爭和軍營,為女性寫作開辟了新的領域,拓展了女性寫作的視野和情感的蘊涵,為女性寫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她們的出色表現,打破了80年代軍旅小說長篇領域男性作家一統天下的單調格局,為軍旅長篇小說文壇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我在天堂等你》(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是裘山山的第一部軍旅長篇小說,也是其長篇處女作。小說以飽滿的激情,在凸顯老一輩進藏軍人的戰鬥曆程及精神世界的同時,巧妙地通過歐氏“家族”三代人半個世紀以來極富個性形態的理想實踐與生活追求的表述,以及與曆史相關聯的迥然不同的人物命運揭示,折射出曆史進程中不同個體之間複雜的情感衝突、理解乃至認同的軌跡,極具終極關懷的人文力量和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

小說從離休老將軍歐戰軍得知最讓他疼愛的三女兒木槿有“外遇”要鬧離婚,而在他心目中認為“最有希望”的小兒子木鑫又被卷人了生意場上的“醜聞”,決定召開家庭會議發端,逐步揭示時隱時現於這個大家庭的謎團或困惑。歐戰軍因家庭會議不歡而散,突發腦溢血,不治身亡。伴隨老將軍近半個世紀的妻子白雪梅,麵對現實矛盾百感交集,不得不啟封在心底埋藏了幾十年的秘密,向後輩們講述了十八軍女兵進藏的故事,講述了她們的激情、信念、苦難與犧牲,也講述了自己的愛情與婚姻,以及6個子女的身世等等。在白雪梅作為當事人和曆史見證人進行跳躍性貫穿全篇的回憶的同時,穿插敘述的是後輩們正麵臨著的動蕩、迷茫、乃至相對個人而言可謂嚴峻的人生挑戰,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其多視角、時空交錯的結構和表達方式成為作品一大鮮明的藝術特色。

那些蒙上了塵埃卻又曆久彌新的回憶,使後輩們回到了那個充滿苦難與犧牲的時代。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一段以生命火焰點燃理想的曆史。特別是小說中的進藏女兵,她們承受了太多的苦難,太多的坎坷,太多的生存極限的考驗,也正是因為這一係列常人無法承受和想像的苦難,造就了她們的堅強性格和無私胸懷。在歐氏大家庭中,歐戰軍、白雪梅夫婦所生6個子女一半因惡劣的自然條件而夭折,現存的6個子女中的3個則是進軍西藏的戰友、烈士及苦難藏族同胞的遺孤。歐戰軍夫婦對血緣之外的3個子女,傾注了比親生骨肉更多的愛心和責任,其無私奉獻的精神,向世人展示了有如高原天空一般潔淨美好的人性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