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以往表現後勤戰線的電視劇不同,18集連續劇《光榮之旅》(1999)首次比較全麵地展現了我軍後勤工作在現代化建軍和現代戰爭以至現代高科技戰爭中的重要性,鮮明地提出現代戰爭就是“打後勤”的觀念。這部劇主要價值在於,全劇以主人公賀援朝的經曆為主線折射著軍隊後勤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和社會的各種問題。一次軍事演習時,因油料保障不暢,炮兵團長賀援朝的部隊未能按時到達指定地點,他向上級直言後勤保障工作存在的弊端。後來他被推薦進入高級指揮學院深造,再進入總後機關。由於他眼界開闊,思想超前,正直敢言,受到一些人的嫉妒,在群眾評議時得票較少沒當上副局長。在後勤分部代職期間,他大膽提出改革後勤供應體製的設想,冒著風險推進後勤應急分隊建設。這部劇采用家國一體的敘事模式,並廣泛感應著各種社會生活層麵。賀援朝的父親賀太平是誌願軍後勤老戰士,弟弟賀建軍也在部隊工作,但兄弟誌向不同。賀援朝為部隊建設盡心盡力,賀建軍轉業後犯了經濟錯誤。賀援朝全心全意工作,對家庭卻不能盡職盡責,加上兩地分居,身為軍醫的妻子張潔和他離了婚,妹妹賀超英也下崗,家庭困難沒有阻礙他繼承父誌,他最終擔任了軍區聯勤部長,成為新一代後勤高級指揮員。就個體形象看,賀援朝形象塑造向現實昭示著軍人應有的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和在時代大潮中應該保持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就軍隊後勤工作機製建設方麵看,賀援朝的經曆又有著許多不容忽視的現實啟示性。
青藏公路創業史曾經成為新中國人民發憤圖強的一個榜樣留在整整一代人的記憶裏。50年代,國家決定修建青藏公路,不僅能打仗,還能執行各種特殊任務的人民解放軍領受了這個艱巨使命。90年代,隨著“青藏高原”那激揚高亢的歌聲,再現那段英雄曆史的電視劇《天路》(1998)進入觀眾視野,奉獻了一支感人至深的英雄頌歌。從劇中可以看到,當年慕生忠將軍接受任務後,率領築路大軍將士爬雪山、越戈壁、過激流、滾沼澤,到達荒涼的格爾木地區。在這裏,洛黑子、茹靜等男女官兵和許多民工住著簡陋的板棚,使用簡陋的工具,吃著營養不足的飯菜蔬,戰勝了各種各樣的困難,經受著感情的波折,付出巨大的犧牲,共同修築成功這條“離太陽最近”的名副其實的“通天之路”。劇中多次出現的“天路”景象成為一代人艱苦奮鬥精神的象征。從劇中我們還看到他們的後代——90年代的汽車兵、兵站人繼承父輩的事業,發揚前輩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的精神,繼續在青藏線上戰鬥,獻出一腔青春熱血。電視劇《天路》以藝術的方式追溯兩代軍人艱苦奮鬥的曆程,將壯美的昨天刻印在屏幕上,意義深遠。同時,這又是一部西部風格電視劇。全劇追求凝重悲壯的曆史氛圍,諸如築路初期,大軍鏖戰戈壁灘的壯麗圖景,探路隊官兵以身體滾越沼澤的場麵,有較強的震撼力。
軍隊後勤戰線有許多英雄模範,軍旅電視劇的一個根本使命便是在塑造各種各樣的軍人英模形象中追蹤、開掘和再現我軍軍人本質精神的多樣性表現,張揚其獨特的價值追求。特別是進入90年代,我們已處在一個物欲與精神相對立、相依存、相較量的時代大潮之中,這是一個崇奉和探尋價值多元的時代,而軍人價值體係中為時代發展所需要的恒久內涵——奉獻犧牲精神不變。一些編導在創作中努力改變鋪敘好人好事的麵貌,追求更藝術地宣傳英模和塑造英模人物形象,從藝術形象的感染力中強化思想的感召力。在許多人崇奉的上帝——金錢麵前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而失缺精神家園時,他們塑造的英模形象卻擁有和享受著最寶貴的生命綠洲,並樹立起時代不可或缺的精神風範。後勤戰線題材電視劇《張培英》和《大漠豐碑》是值得關注的兩部作品。
《張培英》(1993)是反映總後優秀共產黨員張培英模範事跡的寫實性英模劇。60年代,張培英在某實驗室工作時,因發生爆炸事件,她的臉部大麵積受傷。她在平凡的崗位工作20多年後退休了。退休後,當她看到院裏的孩子沒地方玩時,就自己花錢買了許多書籍,為孩子們辦書攤。但孩子們害怕她被燒傷後的相貌,有的孩子還罵她,張培英沒有氣餒,她把家裏電視搬到活動室,熱情歡迎孩子們,漸漸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愛。她越來越紅火的“事業”為許多在崗的軍人解除了後顧之憂。這部以真人真事為基礎的電視劇樸實真誠的敘事,和演員陶玉玲樸素真誠的表演,產生了較強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