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後記(2 / 2)

“其他原因”之二,在於課題內容。在2005年送審稿中,沒有“理論批評”、“戲劇”、“電視”三個章節。原來的考慮,除了難度和人選之外,還有“避諱”(我本人與理論批評的關係);“重複”(與此課題稍後,軍藝另有《解放軍戲劇史》立項);“時段”(電視主要是“新時期”以後的20年)等等。但幾位鑒定專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出補上“缺項”的建議,認為好不容易寫出這樣一部比較優秀的當代軍旅文學史,最好能做到全麵係統、不留遺憾。幾經斟酌,我鼓足勇氣,再度返工。除了吸納消化專家的修改意見之外,重點是加寫三個章節。為此還特聘了影視、戲劇專家邊國立教授、張鷹博士和呂益都助理研究員。他們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謙遜的治學態度,使我們的合作頗為愉快和順利。他們的加盟,使本書增色不少。

本課題的具體分工是:“導言”(朱向前),“短篇小說”(朱紅),“長篇小說.上”(程倩),“長篇小說.下”(廖建斌),“中篇小說”(朱向前、王永貴),“詩歌”(朱向前、張林民),“散文”(祝建偉、房雷),“報告文學”(龔帆),“理論批評”(朱航滿、劉常),“戲劇”(張鷹),“電影”(呂益都),“電視劇”(邊國立),“作家小傳”(主要由房雷輯錄整理)。在此,我要對課題組全體成員的辛勤努力和精誠合作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最後,我還要特別感謝全國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規劃辦公室領導和專家們,從本課題的立項到驗收被評為優秀成果,直到最終收入《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是他們給了我最初的動力和最後的安慰;感謝張炯、雷達、黃國柱、程步濤、陳曉明五位鑒定委員對本課題提的中肯意見和熱情鼓勵;感謝解放軍藝術學院領導對本課題的持續關心和積極支持;沒有這一切,本課題也許永遠不能完成。雖然她遠未臻於理想,但畢竟在今天可能的學術條件下,我們都為此盡了心出了力。我想,她至少會成為後來者繼續前行道路上的一塊磚——這大概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宿命吧。

朱向前

丙戌秋月於京西黑白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