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日,涿郡九縣中,李重九已占據郡治薊縣,良鄉縣,涿縣,固安縣,昌平縣,懷戎縣,安次縣這七縣,而雍奴縣,潞縣則為羅藝占據。
而七縣之中,昌平縣經高開道肆掠後,已成荒地,懷戎縣又十分殘破,人口不複原先一半,幸喜其餘五縣沒多大影響,仍是保持原樣。
經過與羅藝一番爭鬥後,對於涿郡有這個局麵,李重九還是相當滿意的,孫子兵法中有雲,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打下涿郡若是一片戰火塗炭之後的景象,那麼取來涿郡也是沒有多大意義。就如同上穀郡經過之前王須拔肆掠之後,經過李重九兩年治理,這也才稍稍有點起色,但要恢複舊觀,保守估計還需三年。
現在得到一個基本沒有損失的涿郡,是李重九所願意見到的。而涿郡之內,各縣的郡兵已是皆向李重九投降,合計了一下手下有近兩萬降軍。
對於這一郡兵,整編收複工作,也是正在計較。郡兵中如徐武等將領,事先就暗中投靠李重九一方將領。
李重九決定保留他們的兵權,並就郡兵汰弱留強,收編了一萬郡兵,重新改頭換麵成為了李重九在涿郡武裝力量。李重九讓曇宗擔任涿郡都尉,徐武為副都尉,掌握涿郡郡兵。
至於其中鄉軍,多是當地豪族自募之軍,其中不少都是曲部,莊客。他們還不等李重九對其處置,就自動卸甲歸田,返回了當地士族之中,重新成為曲部,莊客。
士族的曲部,莊丁皆是不在籍的,按照當時的說法就是附籍於士族存在,隋朝的律令是未受地者皆不課,所以曲部耕種著士族的田地,但是上稅的隻需士族即可。
隋朝時百姓稅賦很重,但士族卻仗著地方關係,稅賦頗少,所以大量百姓皆是脫離良籍,附籍於士族手下,有的甚至連附籍都免了,屬於隱沒人口,大業初年時,朝廷實行大索貌閱,清查隱匿人口,使得隋一朝人口達到八百九十萬戶。
但是現在天下大亂,士族又重新藏匿人口,私納為自己的部曲,莊丁。
李重九於此寫信給盧家等士族,要他們將之前加入鄉兵的莊客,部曲一並交出,自己重新整編,但是信件去後,如石沉大海,無一人理會。
甚至涿郡趙氏接到李重九信後,身為郡功曹的趙何然,公然叱使者言道:“部曲,莊丁乃是我自家的人馬,募為鄉兵,乃是為了保境安民。眼下涿郡有李使君坐鎮,番漢大軍數萬,又哪裏缺得我這點部曲。我趙家沒有拿自己的部曲,給他人賣命的道理。”
李重九聽完這幾人之言後,也明白作為郡守,雖沒有強征他人部曲之由,但是這幾個士族的部曲都盡是沒有附籍的,大部分乃是強製收容外地流民的。
與士族談判未成後,李重九依舊完成郡兵整編,新添一萬人馬,軍力倒是大增。同時涿郡各縣,雖暗中都是不服李重九,但是各縣皆是由涿郡郡兵,上穀郡兵,部分番軍一並駐守其中。各個士族見李重九,以大軍強行控製地方,當下也不敢明著反對,繼續三個不的原則。
就在李重九控製涿郡郡府,穩定地方局勢後,當下林當鋒,周博與涿郡當地十幾名各行各業的行首,以及百名商人協署一封勸進書,讓李重九自稱為幽州刺史,下轄涿郡,上穀郡,安樂郡,漁陽郡,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六郡,以及懷荒鎮,禦夷鎮。
當然這隻是名義上的,漁陽郡,北平郡尚在高開道,羅藝之手中。
李重九得知眾人推舉後,十分‘惶恐’,言自己奪取涿郡,隻是不想讓地方陷入亂軍之手,解黎民於倒懸而來,實沒有稱霸的野心,當下推辭。
當涿郡商人們見李重九推辭,更‘激起’了他們熱情,之後李重九部下如溫彥博,周旭,劉易,姬川,蘇素,趙萬三等一並再次上文,甚至連番將額托,英賀弗,顏也列,以及室得奚族汗庭的眾長老們,也是一並要求,請李重九稱幽州刺史。
當下李重九再次‘推辭’,言自己年少德薄,才氣不足,不足以擔當此職務。
但是李重九這一番話,不少涿郡百姓都是當真了,心道若是李重九真的沒有打算成為幽州刺殺,那麼萬一羅藝,高開道等人再度攻來,涿郡不是再此遭到兵禍。
於是涿郡三千百姓皆是來到李重九郡守府門前,一並要求李重九稱幽州刺史。眼見郡守府前,人群如潮,李重九當下出府接見民意的代表,被接受了百姓送上的萬民書,表示願意考慮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