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防騙防盜防暴主題活動(上)
學校防騙防盜防暴與防身自衛教育活動學校安全管理規範與安全活動活動對象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但如今有的青少年法製意識淡薄,爭強好勝,為了一些小事、哥們義氣,甚至一個念頭就行凶、殺人。對青少年暴力犯罪我們應該加以足夠的重視,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青少年暴力犯罪是指年齡為14至25周歲的犯罪主體利用身體力量或其他工具惡意侵害他人身體或公私財物的危害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犯罪行為。據統計,近幾年青少年暴力犯罪不僅在青少年犯罪中比例大幅上升,其數量一直居高不下,而且青少年暴力犯罪在暴力犯罪中也占相當大的比重。
當前青少年暴力犯罪主要集中於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強奸、搶劫等典型暴力犯罪。此外,綁架、聚眾鬥毆、尋釁滋事等其他憑借暴力手段實施的犯罪,在青少年暴力中也占相當比例。
青少年的違法犯罪往往是從不遵守道德規範開始的,他們剛剛踏上人生的成長之路,心理狀態脆弱,易受誘惑,喜歡模仿,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製能力不強,道德和理智相對模糊,易受外界的影響。
青少年人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尤其要正確對待青春期生理心理問題,學會以正確方法發泄自身消極情緒,調節自我心理,提高心理素質。要著重提高自身法律素質,自覺守法護法,如做到不隨身攜帶管製刀具,不打架鬥毆,不酗酒等,杜絕自身的不良行為,特別是暴力行為。積極追求健康文明,遠離低級的暴力色情文化,並轉變“江湖義氣”的哥們兒思想,慎重交友,自覺抵製犯罪思想侵蝕。
因此,本次活動以青少年學生為主要對象。活動背景
近年來,青少年的犯罪率呈上升趨勢,且犯罪者的年齡越來越小,案件的類型越來越多。由此可見,通過加強法製教育,不斷增強學生的法律知識和法製觀念,使他們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在學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為班主任,應抓住小學生品德、個性、道德觀、人生觀形成的初始時期,加強平時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地以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法律與道德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兩者如同車之兩輪,烏之雙翼,缺一不可。我們在具體實踐中注意將遵守社會主義法律與弘揚社會主義道德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強調學生自覺執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中有關“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集體的利益以及公民個人的合法權利與自由”等規定的同時,要在愛護公物、關心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維護社會秩序、尊重社會公德方麵拿出自己的實際行動來。
法律與紀律同是具有約束力與強製性的行為規範,違法常常從違紀開始,由違紀發展而來。遵紀守法是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第一道長堤。在法製教育過程中,我們一方麵應當組織學生學習《義務教育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與自己學習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麵還要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及本校製定的有關規章製度,將學法律與學校規,守法律與守紀律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所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對照學習,即圍繞法規、校紀羅列出若幹問題,再組織學習、測試或競賽等。
廣大青少年學生,尤其是小學生還不具備完整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個體,是社會生活中的弱勢群體。作為學校教師、家長(監護人)、社會,理應承擔起保護孩子的義務,我們必須為他們的健康、愉快成長,撐起一把法製的、安全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