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會課是對學生進行法製教育的最佳陣地,可以開展主題班會,把“學法”“議法”的過程開展得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如有些班級曾采用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欄目形式,以小品、搶答等形式讓學生來演繹、學習和討論《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在“樂”的氣氛中,用耳聽“法”,用眼“看”法,用心說“法”,加深了對“法”的認識和理解。
活動目的
1.通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從思想上認識到現階段遵守社會秩序的意義,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維護社會穩定作貢獻。
2.喚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3.使學生了解各種法律法規,知道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權利和利益,同時教育學生懂得什麼是犯罪,什麼是違法。
4.自覺遵守和維護法律,增強青少年同違法犯罪行為進行鬥爭的意識,培養他們運用法律的能力。
5.達到保護性預防。保護性預防是指國家或社會各方麵的力量以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為目的而采取的各種措施,這些措施主要包括:應加強有關青少年保護的立法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習慣,禁止侵蝕青少年思想品德信息的傳播;打擊教唆、引誘、脅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動,這也是保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環節。
6.達到堵塞性預防堵塞性預防是指通過堵塞各方麵工作的漏洞,減少和消除實施犯罪的條件,達到犯罪預防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強學校、家庭對青少年的教育,教育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加強人口流動量大且人口密集區域與僻靜、空曠地段的管理;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可有效防止涉世之初青年的職務經濟等犯罪。
7.達到控製性預防。控製性預防是指各種針對有明顯犯罪傾向或輕微違法犯罪行為的人采取的幫助、教育、挽救措施。主要包括:成立幫教小組;送工讀學校教育;加強少年法庭的工作;回訪考察。
8.達到改造性預防。改造性預防指政法機關以生產勞動為主要手段,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技術教育,使有違法犯罪的人改邪歸正,成為遵紀守法的勞動者。在勞動改造時,應結合青少年犯罪的特點與原因,要重點進行思想教育,以徹底從思想上使失足青少年得以改造,真正成為自食其力遵紀守法的勞動者。
活動準備
1.班主任準備。
(1)製作案例幻燈片,並配錄音說明。
(2)製訂本次班會計劃。
(3)準備學生表演節目所需的音響設備及多媒體。
2.學生準備。
(1)認真學習《小學生行為規範》和《中小學生法製教育通用讀本》。
(2)以小組為單位排練文藝節目。
(3)準備身邊發生的案例小品,有條件的可以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3.教室準備。
(1)張貼標語。
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條件。——黑格爾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礎。——伯克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子
天下從事者,不可無法儀;無法儀而事能成者無有也。——墨子
搞好社會治安,是關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改革、發展。穩定的大事。——江澤民
(2)設計好有關“法律法規”的牆報和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