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稀涎散(《聖濟總錄》)
【組成】白礬30克、豬牙皂角15克。
【用法】共為細末,每服2~3克,溫水調下。
【功能】開關湧吐。
【主治】中風閉證,痰涎壅盛,喉中痰聲漉漉,氣閉不通,心神瞀悶,四肢不收,或倒仆不省,或口角似歪,脈象滑實有力者。亦治喉痹。
【病理】中風閉證,痰涎壅盛,阻塞氣道。
【方解】方中皂角辛能開竅,鹹能軟堅,善能滌除濁膩之痰;白礬酸苦湧泄,能化頑痰,並有開閉催吐之功。二者相合,具有稀涎作用,能使冷涎微微從口中吐出。對於中風閉證,痰涎壅盛,阻塞氣機,妨礙呼吸者,先以本方催吐,使其痰稀涎出,咽喉疏通便止,然後續進他藥,隨證調治。
【臨床應用】常用於中風痰閉,以喉中痰聲漉漉,氣閉不通,心神瞀悶,人事不省,脈滑實有力為證治要點。用本方開關急救,待痰涎排出,神誌清醒之後,便不可續進吐方,應隨症調治。若屬中風脫證則禁用本方。
【文獻摘要】方論“白礬酸苦能湧泄,鹹能軟頑痰,故以為君,皂角辛能通竅,鹹能去垢,專製風木,故以為使,固奪門之兵也。師曰:凡吐中風之痰,使咽喉疏通,能進湯藥便止,若盡攻其痰,則無痰以養筋,令人攣急偏枯,此其禁也。”(《醫方集解》)
鹽湯探吐方(《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食鹽適量。
【用法】將鹽用開水調成飽和鹽湯,每服2000毫升,服後探吐,以吐盡宿食為度。
【功能】湧吐宿食。
【主治】宿食停滯不消,或幹霍亂,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心煩滿。
【病理】宿食或穢濁之氣中阻,氣機升降窒塞,上下不通所致。治宜因勢利導,湧而吐之。
【方解】本方以鹽湯催吐,取其極鹹之味,激起嘔吐。《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說“鹹味湧泄為陰”,《本草經》亦謂:“大鹽,令人吐。”
【臨床應用】常用於湧吐宿食及幹霍亂,以脘腹脹痛不舒,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之證。飽食填胃所致的食厥,肝氣鬱極所致的氣厥,亦可用本方湧吐,以排出宿食,宣暢氣機,使氣行不鬱,升降複常,則厥逆自除。因本方湧吐之力較緩,故服後須探喉助吐,故以鹽湯探吐命名。
【文獻摘要】方論“本方單用燒鹽,熟水調飲,以指探吐,名燒鹽探吐法。治傷食,痛連胸膈,痞悶不通鹹潤下而軟堅,能破積聚,又能宣泄。使不化之食,從上而出,則塞者通矣。方極簡易,而有回生之功,不可忽視。”(《醫方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