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契訶夫——紀念他逝世五十周年(1 / 2)

我們隻能從他的作品認識他。我們也讀了別人關於他的紀事,這些紀事常常是側重一個方麵,或者也有些渲染;他本人遺留下的通信、日記和手冊,自然是很重要的材料,但看到的也是一些斷片。其實,對於像這樣一個真誠的作家,我們隻要認真地閱讀他的作品,便可以全麵地理解他了。

契訶夫作品的特色,究竟在哪些地方?它之所以永久被人愛好,具備這樣強烈的感染力量,憑借的是哪些特質?

有一次,契訶夫讀了一篇學生作文,他對一位作家說:海——是闊大的,這描寫很好。契詞夫作品主要的特色,就是樸素和真實。

樸素,對於我們當前的寫作,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的創作道路,常常從樸素開始,而在有了一定成就和進展的時候,就會忽然轉向浮誇,因而也就急劇地衰退和墜落了。

這是一個非常可惜的下場。

為了什麼要這樣做呢?我們不能保持作品初期的樸素風格,像保持童年的天真那樣努力嗎?難道也有什麼外界的影響像社會上殘餘的惡習一樣,感染和誘惑了我們的筆墨?這些外界的影響,也還可能是存在的。例如一些人對於作品的不實際的要求,對於文學事業的盲目地吹捧或棒喝,文壇上殘餘的投機取巧、自吹自擂的現象,有的時候也會影響一個作家的健康成長。但是,主要的原因,還存在作家的主觀方麵。

在主觀方麵,也有分別。有的初學寫作,在創作實踐當中,一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例如刻劃人物,雖然已經有很多理論家提供了很多辦法,但還是解決不了我們在這一問題上的許多困難。我們的人物總是刻劃不好。為什麼在那些古典作家的作品裏,三言兩句,就使得一個並非主要的人物,也深刻地印證在讀者的心裏?為什麼我們用這麼多篇幅描寫了的主要人物,還會被讀者掩卷以後,立即遺忘?

這就不能不去學習,不能不發生向大作家學習的渴望。

但是,學習的途徑,不一定每個人都安排得很好。有的從理論書上找到一些條文,按性格、環境、內心、行動……等等方麵,去捏造他的人物;有的從一些當代名家的作品裏去學習那些能以或是已經招致了彩聲和掌聲的“風格”。如果學習得好,我相信是會有好處的。但這種學習,像勉強學習別人的拳止,那些學習來的成果,常常是不自然的,反而掩殺了他本身的天真的特質。

我們的文壇,有的時候被想象做看台一樣。初學寫作者自然羨慕那些站在上麵一層的人,他們想找些簡便的辦法,平步登雲,和那些人站在一道去。有的人,寫過幾篇文章,便不知道為什麼驕傲起來,在作品中,也要裝個樣兒,這也是使作品失去樸素、裝塞浮誇的一個原因。

這就使得文壇上的浮沉起伏的現象,頻繁和急驟起來。

在文學園地裏,新的花朵不斷開放,新的果實不斷結成,新的林木不斷矗立起來。這是很好的現象。有的作品能夠像恒星一樣,在天空長期懸照,但也有的像流星一樣,很快地隕落了,即使它當時帶有多麼搖曳強烈的光輝。

這些自然現象,隻能促使我們自警,不斷地努力,卻不能采取什麼別的手段,勉強維持自己的作家的名色。作家應該有修養,有把持,就是認真地、堅韌地深人生活,從切實的階梯,攀上文壇的高峰。

這樣,我們就應該從契訶夫的創作道路學習。契訶夫說:

“一個人必須……不顧惜自己地……工作了一生。”契訶夫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寫作了。從幼年,他就積累了很多深切的生活感受,契訶夫是一個很善觀察和想象的人。他一開始寫作,就表現了很大的毅力,他寫得很多很快,寫得多和快,這常常是表現著作者生活感受的豐富和創作熱情的高漲。他常常寫著一篇故事就想起了另外一篇,他在業餘的時間,一個晚上就能完成一篇小說。這種頑強的創作實踐的精神,是契珂夫創作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然,契訶夫向編輯們說過這樣的話,他指著桌上的一個煙盤說:如果你要一個這樣題目的故事,明天使可以交給你一篇。這並不是玩笑話,更不能說契訶夫創作態度不嚴肅。他所以能夠這樣保證,是因為他素常積累的材料很多,構思的方麵很廣,他的創作要求,像噴泉一樣,能滿足和衝激到各個方麵。

契訶夫一直役有離開群眾,一直沒有減低對人民生活的關懷。他擔任醫生,很長時間做慈善事業,做調查工作。

醫務工作,使他有機會接觸到各方麵的人。

根據人們對他的回憶,忠誠和樸實是作家契訶夫人格的主要特色。這種特色突出地、自然地表現在他的作品裏,形成他特有的風格。從他早期的作品,那篇詩一樣的小說《草原》,我們就完全為作家的這種偉大的胸懷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