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雲齋小說(2)(1 / 3)

當我臨近“解放”,我的老伴就在附近醫院去世了。我請了兩位老朋友,幫著草草辦了喪事,沒有掉一滴眼淚。雖然她跟著我,過了整整四十年,可以說是恩愛夫妻,同經曆了千辛萬苦。

不久,我搬回了原來住的地方,告別了那間小屋。有一天,忽然聽人說,三馬因為兩個哥哥回來了,不願和兩個瘋人住在一起,自己偷偷住進了我留下的那一小間空房。被管房的知道了,帶一群人硬逼他出來,他懇求了半天,還是不行,又挨了打,就從口袋裏掏出一瓶敵敵畏,當場喝下去死掉了。聽到這個消息,我的幹枯已久的眼眶突然充滿了淚水。

芸齋主人曰:魯迅先生有言,真正的勇士,能麵對慘淡的人生,正視淋漓的鮮血。餘可謂過來人矣,然絕非勇十,乃懦夫之苟且偷生耳。然終於得見國家撥亂反正,“四人幫”之受審於萬民。痛定思痛,乃悼亡者。終以彼等死於暗無天日,來得共享政治清明之福為恨事,此所以於昏匪之年,仍有芸齋小說之作也。

一兒八二年一月一日晨起改訖報紙的故事一九三五年的春季,我失業家居。在外麵讀書看報慣了,忽然想訂一份報紙看看。這在當時確實近於一種幻想,因為我的村莊,非常小又非常偏僻,文化教育也很落後。例如村裏雖然有一所小學校,曆來就沒有想到訂一份報紙。

村公所就更談不上了。而且,我想要訂的還不是一種小報,是想要訂一份大報,當時有名的《大公報》。這種報紙,我們的縣城,是否有人訂閱,我不敢斷言,但我敢說,我們這個區,即子文鎮上是沒人訂閱過的。

我在北京住過,在保定學習過,都是看的《大公報》。現在我失業了,住在一個小村莊,我還想看這份報紙。我認為這是一份嚴肅的報紙,是一些有學問的,有事業心的,有責任感的人,編輯的報紙。至於當時也是北方出版的報紙,例如《益世報》、《庸報》,都是不學無術的失意政客們辦的,我是不屑一顧的。

我認為《大公報》上的文章好。它的社論是有名的,我在中學時,老師經常選來給我們當課文講。通訊也好,有長江等人寫的地方通訊,還有趙望雲的風俗畫。最吸引我的還是它的副刊,它有一個文藝副刊,是沈從文編輯的,經常登載青年作家的小說和散文。還有小公園,還有藝術副刊。

說實在的,我是想在失業之時,給《大公報》投投稿,而投了稿子去,又看不到報紙,這是使人苦惱的。因此,我異想天開地想訂一份《大公報》。

我首先,把這個意圖和我結婚不久的妻子說了說。以下是我們的對話實錄:

“我想訂份報紙。”“訂那個幹什麼?”“我在家裏閑著很悶,想看看報。”“你去訂吧。”“我沒有錢。”“要多少錢?”“訂一月,要三塊錢。”“啊!”“你能不能借給我三塊錢?”“你花錢應該向咱爹去要,我哪裏來的錢?”談話就這樣中斷了。這很難說是愉快,還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說了。因為我的自尊心,確實受了一點損傷。是啊,我失業在家裏呆著,這證明書就是已經白念了。

白念了,就安心在家裏種地過日子吧,還要訂報。特別是最後這一句:“我哪裏來的錢?”這對於作為男子漢大丈夫的我,確實是千鈞之重的責難之詞!其實,我知道她還是有些錢的,作個最保守的估計,她足澤集報紙的故事可能有十五元錢。當然她這十五元錢,也是來之不易的。

是在我們結婚的大喜之日,她的“拜錢”。每個長輩,賞給她一元錢,或者幾毛錢,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計算一下,十五元錢,她一共要起來跪下,跪下起來多少次啊。

她把這些錢,包在一個紅布小包裏,放在立櫃頂上的陪嫁大箱裏,箱子落了鎖。每年春節閑暇的時候,她就取出來,在手裏數一數,然後再包好放進去。

在妻子麵前碰了釘子,我隻好硬著頭皮去向父親要,父親沉吟了一下說:

“訂一份《小實報》不行嗎?”我對書籍、報章,欣賞的起點很高,向來是取法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