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出版的《新文學史料》,複印了“五四”以來影響較大的九種文學期刊的封麵,作為它的封麵裝飾。每接到這本刊物,注視著封麵,我是有些感想的。
《語絲》、《奔流》是魯迅先生主編的,封麵也由他設計。
他除篆寫了《語絲》二字和設計了《奔流》兩個美術字以外,沒有做其他裝飾。其他七種刊物的封麵,除去簡單的圖案以外,也是非常樸素的。
辦一種文學期刊,主要是傳播進步的文藝思想,發表優秀的作品。在這方麵的質量如何,決定它在讀者中間的信譽,也就決定了它的銷路。它對封麵的要求,不過是樸素大方,給讀者以單純的美,並不把它看作是招徠之術,鬥豔爭奇的手段。
有人可以說,那時刊物封麵所以如此簡單,是因為印刷技術還很落後的緣故。我以為這並不是主要的,當時有些畫報,已經印得五彩繽紛,花花麗麗了。供兒童看的刊物,封麵也多是彩色的。
主要原因是,當時辦一種進步文學期刊,編者的美學趣味比較高,態度比較嚴肅。非不能也,是不為也。他們認為一種文學刊物的封麵,正代表著刊物的風格麵目,不應該輕佻和庸俗化。讀者買一本文學刊物,也為的是看裏麵的文章,而不是為了看封麵上的大美人。如果他有這種需要,他去買一本市場流行的畫報來看好了。
我也並不反對大美人。但目前有些文學期刊上的美人畫,有的頗帶有廣告畫的趣味。
有那麼一段時間,大家爭著畫裸體的女人,後來遭到非議,就給她們穿上一點衣眼,越薄越好。穿上衣服是不得已的,被迫的。其實,作為美術作品,裸體的或穿衣服的,穿時裝或穿得破破爛爛,是沒有分別的。隻問它是美術作品,還是廣告?
就是在三十年代,以上提到的那些刊物中間,有時也登過三色版的裸體女人畫,例如《小說月報》。當然沒有放在封麵上,而是作為插頁,供讀者欣賞的。當時,並沒有遭到非議,因為讀者知道這是美術作品。
就是廣告畫,也要注意藝術性。除去商業上的要求,它也要注意社會風化的影響。新式印刷的美人畫,在三十年代就很流行了。那時有的煙草公司,一箱紙煙裏,附贈一幅長條的時裝美人畫,也署著畫家的名字,都是當時上海名手。他們畫的美人,都是很端莊文雅的,沒有那種搔首弄姿的輕浮味道。這種畫很愛群眾歡迎,雅俗共賞,可以張之客堂,也可以懸之閨閣。
現在有些文學期刊的封麵畫,就有些不雅了。例如著重突出女人的胸部吧,常常使得那一部分,成了魯迅所嘲笑的“有特大乳房一枚”。有的倒是分開,也因為太強詞這個局部,又使得人物胸前好像掛上了一架舊式軍用望遠鏡。
這些畫給人的觀感,都是不自然的,不美觀的。
有一家刊物,由於編輯的疏忽,把封四廣告上的美入畫,同封麵上的美入畫,一視同仁地作為美術作品,列入了刊物的目錄。這真是把美術和廣告合而為一了。另外,聽說有的刊物,一換掉封麵上的美人,就立竿見影地掉下幾千份的銷額。所以隻能想方設法地維持著這個美人的局麵。
這也使人奇怪,讀者買這本刊物,究竟是買的它的內容呢,還是買的它的封麵?
這當然都是個別現象,但文學刊物封麵的花花綠綠、爭奇鬥豔的現象,卻帶有點普遍性,有失文學刊物的樸素典雅的要求,似乎應該有所改革吧!
一九八二年一月十三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