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太行抽劍(3)(1 / 3)

吳玉端剛入伍時,就是被七連“搶”過來的,指導員說:“吳玉端不僅文化程度高,而且還有電腦操作技術的特長,我連正需要這樣的人才。”新兵三個月,吳玉端就發揮他個人的特長,用自己的知識來帶動和幫助其他戰友,在他的影響下,新戰友中形成了學知識,長素質,增能力的新認識,全連呈現出學習科技的熱潮。看到連隊戰士積極的學習熱情,他主動找到指導員,要求給全連戰士講授電腦基礎知識和操作技巧,指導員高興地說:“我正愁缺這方麵的教員呢!”。於是,吳玉端從基本指法到五筆字型,從DOS係統到WINDOWS2000,一點一點的傳授給大家,連隊每周日的高科技學習日,是全連雷打不動的學習電腦知識的時間。在吳玉端的耐心教導和全連戰士的認真學習下,全連人人都會基本的電腦操作技術,五筆輸入能達30字以上。在教授別人的同時,他也不忘自己的學習,平時總是利用點滴時間看書讀報。正是因為他的出色表現,今年六月,他被師表彰為“學習成才先進個人”,連隊也被師表彰為“學習成才先進連”,指導員感慨地說:“吳玉端真是我連的小教員,是連隊科技練兵的先鋒。”

文書黃永說,在開展科技練兵活動之初,七連一部分官兵認為步兵專業科技含量低,學習高科技知識用處不大,因此,學習積極性不高。七班戰士武建科,入伍時小學未畢業,上政治教育課筆記記不下來,寫家信要請人代筆。但小武的軍事訓練成績不賴,樣樣都走在戰友們的前列,自己心想當骨幹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沒想到連隊三次配備骨幹都采取全連推薦,文化考核與軍事考核相結合的方法。不必說,三次當骨幹的機會都因小武文化不過關而與他擦肩而過,小武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指導員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在全連迅速開展了各種學習活動,全連官兵掀起了學習的熱潮。小武天天有空就往學習室鑽,五筆字型錄入水平是越來越高,每分鍾能達到65個字,連隊堅持周六上午請安陽第二職業中專的老師上文化課,舉辦高科技知識講座,連隊幹部還輪流上課,不僅使幹部得到了鍛煉、提高,同時還讓象小武一樣文化程度不高的戰士學到了知識,提高了素質,增強了信心。小武在自己的努力和戰友們的幫助下,學習的勁頭越來越足,素質提高很快,他現在是學習讀書小組成員之一,並且還參加了連隊的器材革新小組,戰法研究小組等。他告訴戰友們說,是學習和知識讓他得到了新生。

森林的夜晚格外寧靜,月光透過樹間流在草地上。

副連長李順濤說,那是心理戰教育訓練在我團展開時,七連擔負了“戰場喊話”的課目。要求戰士不僅會標準的普通話,還要會閩南話,客家話等多種方言。炊事班戰士黃梅豐主動向連長請纓:“連長,我是廣東湛江人,全連就我會說閩南話,用閩南話喊話的任務就交給我吧。”在排練過程中,黃梅豐嗓子喊啞了,連米飯都吃不下去,隻能喝點湯,但他仍不放棄,並暗暗地給自己鼓勵:為了連隊的榮譽,我一定要堅持下去,出色的把這個課目完成好。在以後訓練中,他仔細琢磨、體會每一句的背景,意境與內涵,身臨其境地投入到課目中,聲情並茂地對敵實施一次又一次心理攻勢,出色地完成了課目示範任務。

他說為了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連隊成立了戰法研究小組、器材革新小組,主要由三個排長組成,連長、指導員任組長,從近期發生的幾場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出發:如海灣戰爭,英阿馬島戰爭、美軍入侵格林納達、空襲利比亞,侵占巴拿馬以及科索沃戰爭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昔日練就的走、打、吃、住、藏那套本領已經過時了,上逃不過敵高技術偵察,下跑不過敵先進的武器裝備的打擊。我們不僅要發揚以劣勝優的優良傳統,更為重要的是要掌握高科技知識,和各種方法去戰勝優勢裝備之敵。支部“一班人”在“想打贏,謀打贏”上步步進逼。

我睡在帳篷裏朦朦朧朧,眼前出現一個個熟悉的麵孔……這年9月,借科技練兵的東風,全連官兵都行動起來:六O炮班用鋸末子、玉米秸杆同偽裝網結合製成很好的對付敵紅外線、熱成像儀的隱蔽偽裝器材;九班製成了自動步槍夜間射擊輔助檢查器,提高了訓練效果,向全師推廣;二排在排長李邦奎的帶領下,製成了四O火箭筒激光射擊模擬器,受到了科技興訓現場會與會首長的好評;炊事班製作了折疊簡易灶,高壓行軍鍋,提高了保障能力,其它各班還製作了仿真手榴彈、發煙拋射器等科技練兵成果。連長和二排長連續被師團評為“十佳科技練兵之星”。使七連的科技練兵湧動著滾滾熱潮,這些成果使七連官兵在未來戰爭謀打贏上增強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