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閨中的寂寞不是他人能夠憑空想象得到的。孤獨的清照守著大明湖水的柔情風韻,一寸愁苦千千縷。無處排遣的她隻能讓自己徜徉在無邊無際的詩詞歌賦裏。“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哀怨的詞調,這舒緩的語句,無形的擊碎了漂流的水波,漫無止境的相思之情轉瞬之間圍繞在了狹長的故鄉山河之中。如此的愁苦,變得是多麼的淺白易懂!閨閣裏的少女就在這淺白之中沉浸著。於是,低眉淺唱,輕輕吟哼,一直唱了千年,不知唱碎了多少人的心。
曾幾何時,清照獨自矗立在夢的橋頭,懷著那充滿誘惑的希望,標榜著自己的容光煥發。 誰知,想要尋覓到那份屬於自己的美好,卻不曾想找來了世人的詫異。無數拚湊不全的零星碎片,是夢消逝的殘留,是希望幻滅的痕跡。
寂寞難耐的清照,用那一隻充滿柔情的筆,書寫著相思的閑愁,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瑟瑟的秋風中,她那寧謐醉人的美好。仿佛可以看見她那企盼遠方的雙眸,聽見那呼喚愛人的心聲,強烈的而又孱弱的,溫柔的而又恬靜的,深刻卻不見痕跡。凋殘的花瓣任意的飄落,河水任意的奔流,這一切,都激起了洶湧在她心中那相思愁苦的漣漪。著實應了那句:“幾日相思滋味,卻原來比別離情更增十倍”。
是自由更是哀怨,說是自由不如說成是哀怨。
黃葉紛飛,枯草淒迷,不知道李清照的這種相思悲情何時才能得以停止。
思緒被占了大半,徒留被迷惑的記憶,這不是優柔寡斷,不是叫苦連天,隻不過是心事太重,考慮的太多。這隻是一種牽掛的方式。無論是正確還是錯誤,都被隱了去。
落葉紛紛,在風中盡情飄舞,這是一個讓人相思的季節,李清照也是。隻因那愁苦無從消除,才讓它下了眉頭,上了心頭。
清照,是一個多才的女人,是一個多情的女人。她的柔情帶著她的才氣,無數次翻閱了宋朝的風雅,從那斷裂的兩宋中,緩緩走來,看她把柔情的風韻灑給了世間萬物,看她把此生的愁苦帶給了永垂的青史,看她把自己的美麗化成了詞風的婉約。
此時此刻,落寞的西風吹起。在夕陽的殘影中,在黃昏的孤獨中,是誰,守候那鋪撒滿地的黃花?是誰,吟唱著千年不變的愛戀?掀卷起婉約的宋詞,在這墨香之間,傾聽她那纏綿的愛戀。她的唯美,她的嬌羞,她的淚水,她的苦楚,都化作了未逝去的心聲,成為了千年永存的詩情。
3、梧桐細雨到黃昏
縱觀清照一生的文學創作,無論是詩詞,還是散文,抑或是評論,都有卓力不群的表現,當然,其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詞。
一滴雨,靈活了湖水;一句詞,潛入了骨髓。
微風將湖水緩緩地蕩開,想要捕獲大宋王朝的詩情畫意。
曉風疏月,垂柳如絲。一剪梅、小重山、蝶戀花、聲聲慢……纖手點墨,愁苦為詞。那一字一字的排列,那一點一點的墨痕,那一詞一詞的經典,傾訴著人世間的動蕩和不平。
長夜如磐,風雨無羈。半盅清茶,一杯酸楚,幾許遺憾難掩詞宗本色。清朗與柔情並驅的詞章,裹挾著濃濃的墨香。
李清照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繼承了《詩經》以來的現實主義傳統,她把國家的興亡和民族的命運作為核心,絲毫不顧忌封建社會裏“女人言政”的限製。她以一個中國女人的身份,發表了自己對曆史的認識,對時局的看法,對政治的態度。
中國幾年前的文學史,星光璀璨,似乎,這裏成為了男子的天下。而李清照,這樣一介女子,卻以自己的才氣,和那獨樹一幟的婉約,躋身進入到了這浩浩湯湯詩詞世界。誰說女子不如男?她幾近完美的一生,她情意綿綿的詩詞,不久證明了女子存在的價值了嗎?
茫茫宇宙之間,太陽是宇宙的兒子,星星便是宇宙的女兒。白日裏太陽放射出它那耀眼的光芒,成為最閃耀的王者。那閃耀,遮擋住了星星的位置,讓她們隻能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淚眼閃爍。而月亮有著自己的私欲,她沾了太陽的光而明亮,可是卻不想讓周圍的同胞光芒四射,哪怕是損耗自己的精神,也要遮住它們的光亮。在新月西沉的漆黑的夜幕下,一顆巨星拖著長長的亮尾劃過天空,向東方飛馳而去。她想點亮一個新的太陽,一個屬於女性的太陽,然而還沒有找到地獄的出口,她的靈魂就燃盡了。
李清照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也是值得我們惋惜的,因為她畢竟沒有點亮一顆女性的太陽。這不是一個能力的問題,因為在那個時代,是一個不允許出現陰陽合一的時代,那是男人的時代,女人隻能奉守著禮教。縱然李清照有著過人的才氣,有著大丈夫般的豪情,但身為女子的她,卻也無奈自己身處這個封建的亂世之中。
同樣,李清照的堅強也令人歎惋,當真正的國仇家恨橫亙在她的麵前的時候,誰又能知道,她用柔弱而又堅強的肩膀扛起了整個的生命!年少時候的無憂無慮,年輕時候的幸福美滿都不複存在,即便是如此,哪怕生活再殘酷,命運再無情,堅強的清照都能開出最耀眼的“花”。
就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子,縱然滿腹經綸,卻還是要背著道德禮教的十字架。在那樣一個封建的年代,這樣的清照沒有被看作是絕世獨立的美神,而是被當成了一個異類,是任性,是叛逆。
環顧千年,茫茫人海,能有誰能與之相隨?沒有,她隻能獨自一人感受著世間的冷暖,體會著人生的心酸。
長久的漂泊,多年的逃亡,摧殘著清照的心。一代才女李清照,作為封建時代的偉大詞人,那種孤獨的境遇,那種不被人所理解,甚至是被人視為異類而無情嘲弄與唾棄的悲哀,使我們無法想象的。像是一幅巨大的凝重的背景,壓抑著她,製約著她,可是這卻是自己逃脫不了的,是必須背負的枷鎖。
可是上上下下三千年的封建社會,來來往往,一代一代,有多少人都是如此心安理得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就算是南渡後的宋朝,也苟延殘喘了足足一百五十二年。看那些朝廷中的大臣高管,依舊是花天酒地,依舊是軟玉香溫,安於享樂。誰又能在於風雨滄桑、戰亂殺戮呢?
可是清照偏偏不是,雖然是一介平民,但她卻心懷著國家大事;雖然是一位女子,但卻要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無論是政治,還是愛情,她都絕不隨波逐流,絕不湊合。如此一來,她便難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排解的寂寞與悲哀。這所有的一切,悲傷,磨難,困苦,哀愁,都糅雜在了一起,融入了清照那如黃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戰場上的鐵騎踏破了這寧靜的江南小鎮,風波亭的嗚咽在風中延傳。李清照憤怒了,可一個雙手隻能握得起筆的弱女子,又能做些什麼呢?
曾經的溪亭日暮,曾經的舴艋小船,曾經的綠肥紅瘦,曾經的人比黃花,都宛如天空中飄飄蕩蕩的白雲悠悠,宛如那塵封已久的藍色風鈴,隻要輕輕一抖動,便掉落了一地的灰塵,散落了一地的美好。
曾經的東籬把酒,曾經的暗香盈袖,曾經的煙鎖秦樓,像是一首首婉約哀怨的曲子,又像是沉澱了幾千年的美酒,痛飲了它,而那不僅僅是一腔哀婉的愁緒,也是一縷割舍不斷的心碎。
如今,所有的一切,都成為了過眼雲煙,成為了梧桐樹下的老故事,成為了殘花落下的碎影,抖一抖,便抖出了心碎,抖處了哀傷,抖處了酸楚。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一個嬌弱的江南女子,除了淚,還有什麼呢?一雙纖弱的手,一杯和著淚的酒,一硯柔著憂愁的墨,這,便是她的所有的武器。
李清照是一位女神,是一位聖潔的女神,是一個孤獨的女神。國愁,家愁,情愁,所有的愁苦聚集在了一起,彙成了凶猛的愁海,吞噬著她的內心與靈魂。這愁,讓她感受到了難以釋懷的悲哀和孤獨。她是那樣的特立獨行,是那樣的無可複製,在清照的麵前,在那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麵前,就算是七尺男兒也隻能自愧不如。這位即處在社會最底層又站在知識最高點的女子,憑著過人的才氣和超高的藝術天分,將所有的情緒留在了婉約柔美的詞句中,創造了讓人們享受無窮的詞作佳品。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幸福的童年,也有浪漫的愛情;既有相思的甜蜜,也有婚姻的痛苦;既有喪夫失家的孤獨,也有著愛國的一腔熱血。她在甜美和坎坷中,嚐盡了人間百味,演繹了一生的嫵媚和風情。
縱觀李清照的一生,她是不幸的,開始與父母寵愛的少女時代,結束於江山淪陷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她擁有者伉儷情深纏纏綿綿的非凡愛情卻讓她在國破家亡時候孑然一身。可是,中國的文壇是幸運的,文學因她而耀眼奪目,宋詞因她而熠熠生輝。她用她悲苦愁怨的一生,抒寫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唯美。李清照的那種憂鬱已經作為了標榜,屹立於中國文學之中。在她的感染下,中國文學這個王國變得星光璀璨,瑰麗珍美。
李清照的一生,一直在尋尋覓覓。她尋覓著一個女人的愛情和幸福;她尋覓著一個女人的獨特和嫵媚;她尋覓著一個詞人的品格和精神。
可是,尋尋覓覓,最終尋覓到的隻有一腔無盡的憂愁;是秋天的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落寞與悲涼;是滿地黃花堆積,怎一個愁字了得的無奈,是舊時相識的大雁 ……
信手落墨,一切都已不是往昔的江南。仰望問天究竟是為何?卻無人回應,也罷,不如乘風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