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年歲歲花相似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那“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海棠花是否還曾受到疾風驟雨的肆虐?那“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愁苦是否還有他人能體會得到?那“秋千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的是否依舊晶瑩澄澈?
女人如花,如花的女人自然,亦是愛花的。對花的心思,是新婚時別於鬢角的嫣紅,是月下桂花的芳香,是庭院中傲然堅強的江梅,是秋千架上,那纏繞著的飄蕩的芬芳,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清照與花的約定。
但這一切的美好與嬌柔,都如那年黯然遠去的春天,讓人懷念,讓人歎息。李清照這朵香澤後世的女人花,終,還是香消玉殞了。
她是一朵詩意溫情的女人花,她用女子與生俱來的天性寫詩,她用一顆溫柔與善良的心寫詩,她用一個智慧與冷靜的靈魂寫詩。名如其人,詩如其人,清照的詩與女人花的縷縷清香,彈去心底覆蓋的塵埃,讓這些後世之人相信詩歌與古代女子的人格魅力。
她愛花,愛酒,愛這春光般爛漫的人生。但命運卻隻在她的手上放了一半的幸福,前一半是美滿甜蜜,後一半給她的卻是苦澀流離。
雖然她多才而又博學,但現實卻總是如此的殘酷。世間太多事情,她都愛莫能助。隻能將那些眉黛淺處的哀憐與愁苦,輕輕地抒寫在詩箋之上。
曾經,無數次幻想清照寫詩詞的模樣。
一方殘陽斜鋪成詩箋,暮色柔風中搖曳著風鈴。秋風中,落葉紛紛,似是在樹木告別。宛如她零零碎碎的腳步,輕輕地踩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
梧桐樹下,媚影婆娑。她徹夜不眠,伴隨著一盞青燈。任那跳動的火焰挑起塵封心底的哀傷,沉靜美好的身影,淒美婉約的詞句,執著癡情的眷戀,都是清照這一生的堅持與人性。
清照的詞裏,有著說不盡的意味,有著道不盡的美好。宛如輕風拂過浩渺的湖麵,宛如餘暉夕陽中的秋色,宛如窗前憔悴的黃昏疏雨,宛如年年插在雪裏醉醺醺的梅花。
捧讀她靜坐窗下的剪影,是秋風的樂趣;捧讀唐詩宋詞的意韻,卻是她唯一的感動,也是我們的感動。
曙光反反複複,夕暉明明滅滅,歲月枯枯榮榮。
夕陽殘影,點點滴滴,一杯溫暖的香茗,就像是清澈的淚水,晶瑩無瑕之間,卻有著一絲淡淡的苦澀與哀愁。靜坐在窗前,夜似乎變得太漫長,朱紅色的窗,道盡了卷簾人的寂寞。
寂寞的夜晚,那雙如水的眸子飽含深情,充滿期盼。曾幾何時,月亮的銀華拉長了她孤獨的身影。獨自坐在黃昏後,等著那大雁飛來,任夕陽淹沒自己的希望。沒有了詩情畫意、風花雪月的日子,錯過了轟轟烈烈、熱情洋溢的青春。細雨如絲,淋濕了明亮的雙眸。於是,詞,便成了李清照唯一的寄托 。
也許吧,清照也隻有這樣,才能不讓自己溺死於往日的美好回憶中。多少次在心中尋找曾經的那份甜蜜,多少次在月下尋找那個俊朗堅實的背影,多少次在夕陽下期盼他的歸期……可是,一切,都是幻象。她尋尋覓覓,隻有那緊緊閉鎖的門扉。
詩意的日子總是那樣的消瘦。
且坐在自己的影子裏,讀風,讀月,讀雲;品花,品酒,品詞。
任寂寞的遊思為她抒情,執筆揮淚點血,造就了一篇篇永垂青史的詩詞。
相聚,在清照的心中是美的;分別,在清照的詞中是至美無極的。這分別連同那綿延不斷的恨,孜孜生長,開出了憂愁的花。皺著眉,流著淚,心中那恨意到底是為誰?綿綿的恨意,似流水,流出了女兒家的細膩柔情。
不過江東也罷,綠肥紅瘦也好,但李清照始終堅信“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滿地堆積的黃花是她幸福的碎片殘影,輕輕拾起,便成了詩詞中紛飛的美麗章節。
從多情走向無情,從尋尋覓覓走向冷冷清清,從舊愁走向新愁,走向花自飄零水自流的岸邊,走向風疏雨驟的回歸路,走向蒼涼沉鬱,走向小風疏雨蕭蕭。李清照足足走了一生,可是她還是沒有走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一個“愁”字。
大雁南飛,轉身一筆,噙著淚,情字何解?怎樣落筆都不對。
突然,輕輕地回眸一笑,懸筆一絕,那岸邊層浪疊疊,詞香幽幽與清照共留餘味。
李清照的一生,是詩詞累積起來的一生,這一生,猶如一朵花開,美麗至極,芬芳之極。
李清照的美,讓她擁有了作為一位知性女性所具有的超然的才華和高貴的氣質。那一首首風格絕美的詞,展現了她的嬌羞之美、相思之美、愁苦之美。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才華橫溢、忠於愛情,在悲苦屈辱麵前不低頭的光彩動人的女性形象。
走過“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的寂寞,走過“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的青澀,走過“繡麵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的風情萬種,走過“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的孤獨惆悵,走過“不如隨分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的清冷無奈……
維納斯因斷臂而美麗,貝多芬因失聰而偉大,而李清照卻因才氣而孤獨。盡管學富五車、才華橫溢,但卻情無所托,學無所傳。身處封建的古代,這樣的李清照無疑是枝頭的一朵奇花,凜冽的寒風摧殘著她,無情的雨水拍打著她。而她,卻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強地挺立枝頭,盡情綻放,釋放那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清香,不曾枯萎凋零。李清照的才氣與倔強鑄就了她的孤獨,而她那絕世的孤獨又成就了她冰冷凝絕的美麗!
情愛的柔軟的,是真切的,是動人的。純情的清照是大宋朝的一朵絢麗的花,她是宋朝綺麗的女子,是宋朝愛的象征,愁的象征。她生來便注定要被流放在愛的刑牢裏。這個狹小的寸土,無時無刻不是為了尋找生命中那個男子的身影,步履蹣跚,但卻不曾放棄。在這尋找的旅途中,清照是一位旅者,她攜帶者不為人知的光輝,一路行走。而這光輝,總是由那些坎坷磨難折射出來,並被世人流傳開來。
命運是不可逆抗的,這一切都是早已經注定了的。李清照的蕙質蘭心與滿腹的才華,還有那讓人豔羨的愛情,都注定了她要成為一段傳奇,成就一段佳話。而那些曾經,激烈的,昂揚的,歡悅的,哀絕的,清淡的,淩虐的,瞬間的,漫長的,都將成為這個女子的史詩裏一道亮麗的風景。
曾見花開,又見花落,再回首,恍然如夢。夢裏花落多少,唯有心知。
忘不了春已去,忘不了花已落,忘不了離別的滋味,忘不了相思的煩惱。
歲月流逝,那些情,那些愛,終究是緣分,還是劫難?無論怎樣,還是一道不能逾越的鴻溝,然而隻要彼此的心中有著不可動搖的愛戀,就可以讓著鴻溝流水幽深,由此,便可以踏過彼岸,與那顆心緊緊的相依。
琴聲悠悠,伴隨著清照的等待,千年不變。而清照的愁,清照的淚,清照的美,也已經住進了千萬人的心中。
花,總是會謝的,留也留不住。轉瞬之間,就隻剩下生命的殘末,隨風散去了。隻道是:“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
2、為誰憔悴損芳姿
一種唯美的愁苦,一曲蕩氣回腸的哀怨。
落葉紛紛,流水潺潺,那般冷落清秋。
長空雁鳴,涼月溢輝,更添孤獨淒涼。
時光如水,歲月如梭,靜默無瀾。寂靜的空間頓時讓人緘默無語。
手捧著李清照的《漱玉詞》,仿佛看到了她那抹秀麗孱弱的身影。
她是裹著齊魯大地的風霜?還是埋身在《聲聲慢》中的淒情?或者還陷入在金石繁褥的紙簍裏?也許,她都是,也都不是!李清照就好像那一隻孤雁,在宋代的一個梨花飄雨的黃昏後,默默棲在林梢之上,也或是正在經曆誤入藕花深處,難覓歸途的彷徨中,再難找尋“眼波才動被人猜”的雅興。
她這一生,雖有太多的不幸,但有一點,是清照之幸,那就是她這一生裏遇到了愛他的趙明誠。她與明誠的琴瑟和鳴、她與明誠的伉儷情深,隻怕要羨煞天下女人了。
深深陷在愛情裏的清照心裏知道,彼此分別的那種相思,趙明誠也是有的。那不隻是靈犀一點的相通,更是情意深切的彼此映照。
花,獨自飄落,水,獨自流淌。
那是一種別離的相思,可是她與他,卻輕輕牽起了兩處的閑愁。清照明白,這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劫難,任誰也幫不了自己。既然如此,自己就要像戰場上的勇士一般,勇猛無畏,隻要熬過了這比相思還要漫長的時光,就可以等到他再一次的來到自己的身邊。
然而命運一次又一次地同她開了玩笑,奪去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趙明誠,隻留她一個人煢煢孑立於這寂寞的天地之間,孤苦無依。一個如此嫻靜的柔弱女子,卻遭到了這般對待,不可不謂上天不允。
寂寞的他多希望自己的丈夫能陪伴自己,哪怕是在夢中。如此,他們便可以同奏一琴,同品一詞,同唱一曲。
彼此遊弋在這茫茫的人世間,可“人比黃花瘦”的她卻始終沒能盼到那一天的到來。花開又花落,雲卷又雲舒,景物尚如舊,人情不似初,一切也都隻不過是迷離模糊的幻象罷了。
徜徉在這《漱玉詞》裏,看見的總是清照一個人的瘦弱倩影,那個她日思夜想的趙明誠,總是曇花一現,而這僅有的幾次曇花綻放,卻讓清照的世界繁花似錦,姹紫嫣紅。
往日的回憶,就像熹微的燭火,明明滅滅複明滅,不被我們所預知。縱然如此,她仍尚有一絲掛慮,一些想念。她要在自己離開之前,將自己在塵世裏的戲份演繹足,足夠到充分並且完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