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西方繪畫史6(1 / 3)

第二章西方繪畫史6

一、中國畫

中國畫的紙

中國繪畫的底子,一為織物,一為紙。手工造紙的方法,因地理環境不同,原料不同,而處理工藝亦大有不同。大體上可分樹皮纖維紙與竹紙兩種。

中國畫的墨

墨是中國畫主要工具材料之一。墨的種類與性能,較為繁複,且具多種功用。大體上可分為鬆煙墨和油煙墨兩大類。鬆煙墨是燃鬆取煙采煤,經漂、篩,去除雜質,配膠、用藥、搗,丸等許多工序精心製成,是我國最早的製墨法。明朝以後油煙墨逐漸興盛起來,主要用桐油、麻油、皂青油、菜子油、豆油等燃燒取煙,再配麝香、冰片等加膠製成。中國畫的筆

筆是繪畫和書法的主要工具。現在木工所用的蘸墨的竹片,實際上是古代所用的原始竹筆。筆毫一般用羊毛、兔毛、黃鼠狼尾毛、雞毛、鼠毛、馬尾、鹿毛、豹毛、石獾毛等毫發材料製成。此外,還有一種以軟毫與硬毫合製而成的介於軟硬之間的筆,稱為兼毫。書畫家可根據各自的習慣喜好和繪畫風格,選擇得心應手的筆揮毫書畫。

中國畫的硯

硯,是人們熟悉的磨墨工具,硯的品種十分繁多。以其質地分,有玉硯、陶硯、澄泥硯、漆硯、瓦硯、金銀銅鐵硯、瓷硯,以及廣泛運用的石硯;以其產地分,有端州硯,歙硯、洮州硯、青州硯、溫州硯、信州硯等40多個品種。其中產於歙縣的歙硯、廣東的端硯、甘肅的洮硯、虢州的澄泥硯最為著稱,號稱中國“四大名硯”。其優點是,色如碧雲,聲若金石,潤如壁玉,堅硬耐用,發墨細膩,貯墨耐久,琢式精巧,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其藝術價值。

中國畫顏料

顏料是繪畫的重要材料之一。主要分為天然和人造兩類。天然顏料多為礦物性的,如朱砂、石綠、朱標、朱膘、赤色等,人造顏料種類很多,包括無機和有機物質。無機物質的有鈦白、銘黃;有機物質的如不溶性酞菁及甲苯胺紅等。中國畫顏料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工藝上就開始使用,後至漢魏的帛畫、壁畫等繪畫的發展,對於顏料的運用更加廣泛。不過唐代以前多以礦物顏料為主,唐以後因植物顏料隨染織業的發達而逐漸用以繪畫。及至五代,顏料種類尤為複雜,但一部分化學顏料不及古代天然顏料之能時效持久。現代中國畫顏料有塊狀、粉狀和營狀等,使用起來較為方便。

中國工筆畫繪畫技法

工筆畫工整秀麗,造型嚴謹,形神兼備,真實感較強。工筆有白描、工筆淡彩、工筆重彩、沒骨工筆等幾種形式。白描是以線為主要表現手段的畫法。它是依靠線本身的粗細、剛柔、方圓等變化來表現各種物象的質感和線條的筆感情趣。

淡彩在色彩運用上,有著獨特的規律和方法。淡彩強調典雅、單純、樸素、純淨的美。畫幅以墨為主,略施淡彩。

重彩用色較淡彩用色濃重、豔麗、華貴,給人以富麗堂皇之感。重彩一般均采用積染套色的方法,所謂“三礬九染”。每遍施色要薄,數遍之後,加染一遍膠礬水,以固定畫麵上的顏色,其效果也顯得厚重、沉著。重彩可分勾染法,勾填法兩種。勾染法多以植物色積染套色。勾填法則均以礦物色打底,然後再采用句染法。

沒骨工筆一般不需勾墨線,而用顏色直接關染。關染時采用磁染法,而不用積色法。碰染也叫撞染,是用兩校毛筆,分別蘸上兩種顏色,從不同方向染起,中間相碰,形成顏色自然相接,如綠色的葉子,先以深草綠染葉根。再以淡草綠染葉尖,當深淺草綠相碰時,自然形成深淺相間的草綠色。另外,沒骨工筆還有注水、注色與注粉的方法,工筆畫家陳之佛多用此法。

中國畫的寫意繪畫技法

寫意有小寫意、兼工帶寫、大寫意之分。但一般畫法並不是截然分開的。

小寫意是寫意的一種,其特點是簡練概括,強調筆墨趣味,在形神關係上,它不求惟妙惟肖而注重“以形取神”,部分擺脫了形的約束。小寫意著重整個畫幅的整體氣勢,而工筆則著重結構的交割。但這也不是說小寫意可以不要形似,而是和工筆的要求不同罷了。

兼工帶寫是小寫意與沒骨工筆之間一種畫法。有時也采用一些工筆的畫法,也可采用粗畫細染的方法,即采用大寫意潑墨粗畫,再以工筆的烘染法細染收拾,放而不野,細而不膩。大寫意是在小寫意基礎上,進一步削繁成減,更為簡括洗練。寫意畫一般采用先墨後色的方法,常用的技法有潑墨法(墨或色)、破墨法、積墨法和宿墨法。

中國畫的指畫技法

關於指畫藝術,因具有它自己的特點,所以在技法表現上,亦與毛筆畫有所不同。作畫的指頭,指甲不宜過長,也不宜過禿。指甲過長,運用時則有礙於指向,隻可全用指甲,而不能兼用指向,所作的線條,往往不能圓渾。指甲過禿隻可全用指向,不能兼用指甲,則無助於指力,所作線條浮、軟弱,不見滑力。指甲與指向兩者必須相輔而相成,使能達到圓渾沉著而有骨力的效果。指畫的用指,最常用的是食指,食指著紙,不是甲背,也不是羅紋的前端,而是用指頭前端的左、右側麵,甲肉並下。除用食指以外,小指與大指亦常常應用,小指多用指甲作細線。與大指食指稍異,所作線條略比食指的所作線條稍細。除以上大小指及食指以外,中指及無名指是不常用的。然而有時畫潑墨破荷葉等,可用食指與中指無名指合並應用。指畫用墨一般來講宜用大焦墨、大濕墨、大潑墨以及枯墨淡墨等。指畫畫大潑墨時,用指蘸墨,往往苦於水墨分量太少,可用小杯子,先調好濃淡的墨水在杯子內,傾倒於宣紙上,用無名指、中指、拇指三指並用,輕快塗抹,極能得到墨跡淋漓之妙、指畫用破墨法,往往以濃墨破淡墨為多,以淡墨破濃墨為艱難、要學好指頭畫,還得從毛筆的基礎入手,不能隻玩玩墨趣。

中國畫的減筆畫技法

減筆畫為南宋畫院畫家梁楷所創,他變細筆白描為水墨逸筆,自成一格。“減筆畫”,要求畫家深入體察所畫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簡練的筆墨,豪放的作風,表現出人物的音容笑貌,精神氣質。如《李白行吟圖》就是典型的“減筆”畫風格,畫家以幾筆粗放的線條勾出詩人的身軀,又以輕盈流暢的筆墨刻劃詩人的麵部,畫家力圖把詩人豁達的胸襟、豪放的性格表現出來。減筆畫一般多用線來表現人和物。因為線比較明確而又概括,麵較易平板,點則易瑣碎“減筆畫”即注意於用線,更注意空白,常常不畫背景,以空白作為畫的對比。

中國工筆畫人物技法

起稿,先用鉛筆或木炭條在圖畫紙上認真、準確地把人物造形畫下來,注意人物形與神的刻畫,用線條要準確、肯定。再將草稿拷貝到宣紙或礬絹上,然後再把拷貝好的宣紙或絹繃到一塊尺寸大小相同的畫板上。

落墨,落墨時以深淺不同的墨色,按人物和其它物象的結構關係及質感、立體感的要求,用不同的線勾出、從線和墨的運用上,就把人物的皮膚和衣服的質感表現出來了。分染,為了表現人物的質感與立體感,可以根據物象的結構關係和固有色進行分染。也可以采用些光影效果,以增加表現力,為下一步的統色打下基礎。

統色,根據物象及人物各部位顏色的不同,平塗罩染即可。用筆要求比較單純,對比要鮮明,但一定要注意畫麵整個色調的處理。另外,在正式平塗罩染前,可先畫一個色彩稿,然後再正式著色、衣服、背景和其它道具因麵積大,則應用大筆渲染、著色。

整理,顏色基本完成後,最後再根據畫麵的需要,局部用色或墨勾一次,如頭發、眼後等。

中國寫意人物畫技法

因性別與年齡的不同,畫法也略有不同。一般的畫法是頭部可用濃墨,也可用淡墨,也可濃淡並用,這要依據具體人物與環境而定。在勾勒麵部與五官時,可按結構,也可略微結合一定的明暗關係來處理。勾畫後,可稍以淡墨渲染,如眼角、眼眶、鼻底、嘴角、唇中線、下巴等處,渲染以少為好,不要留筆觸。

人物的手、足較為難畫,尤其手更難一些,畫時隻要抓住指尖、指中關節及基部關節等處的基本形,手指就可畫好。同時注意性別、年齡、質感的不同。如女性的手,柔軟而有彈性,男性的有力、沉厚。腳的畫法,基本上同手的畫法一樣,但用筆可比手更粗實些。

衣服畫法,淺色衣服,用勾勒法。深色衣服,用沒骨潑墨法。用勾勒法時,較薄織物,用線可略細些,堅挺些;較厚織物,用線較粗壯些。這樣可表現出不同質感。要注意表現結構的衣紋。不是結構衣紋,可大量省略,同時要注意衣紋的組合與疏密關係。

著色,以墨為主,以色為輔。人物畫的色彩,基本上用濃淡的固有色。女性以朱磦為主,男性以赭石為主,麵色白些的可適當調粉。寫意人物著色,一般情況下,水分宜大些,色彩淋漓滲化,使色墨融為一體。

中國山水畫的技法

唐朝以前,山水畫中的山石是“空勾無皴”的。到唐末、五代、北宋時期,山石才有皴,這是山水畫一大發展。前人對自然界的山石經過長期的觀察、體驗和積累,終於總結出表現山水紋理、質感、體麵關係的造型手段——勾皴方法;經過曆代畫家的藝術實踐,這些方法又在不斷發展充實著。傳統的華法種類繁多,常見的皴法有:披麻皴、折帶皴、米關皴、斧劈皴、拖泥帶水皴等。勾皴的用筆可分為中鋒、側鋒、逆鋒。要注意穿插交錯,疏密聚散,長短曲直的變化。擦是不帶筆觸的皴,在用筆時,要注意虛實關係處理,並增強山石的“厚重”感。點的用筆要注意節奏,要有大小,快慢,橫豎的變化。染,可以用淡墨染,也可用淡彩染,要做到墨不傷筆,墨不礙色,色不得墨,墨中有色,色中有墨,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但在實際作畫中,也不能過於機械地照此程序去做。畫法步驟往往是交替進行的。應以所要表現的物象特盧為依據,靈活地進行畫麵處理。

中國工筆花鳥畫技法

起稿,先以木炭條定出大的運動線、簡略的布局安排以及結構處理,後以鉛筆詳細地畫出各局部的具體結構與動態,要交割清楚,不可含糊。鉛筆稿按正稿要求勾成重墨線,然後把鉛筆線擦掉,即為底稿。製正稿時,將熟絹或熟宣紙蒙在底稿上。用宣紙輕輕擦一擦,以便容易落墨。一般情況下,淺色花以淡墨勾,深色花及葉子均以重墨勾。分染時可用兩支筆,一支蘸色,一支蘸水,分染要適當留出空白處,以顯示下一步驟統染的顏色。如染遍數較多,中間可夾染一次膠礬水。罩染也稱統染,一般情況下,把所需要的色調好,要輕、要勻,染的次數不宜過多,最直反複塗抹。整理,它主要是收拾畫麵,調整關係,其中包括點花蕊。工筆勾染的點蕊,一般叫“立粉”。花蕊的顏色要濃,點的粉要立得住。點蕊的原則是淺色花配深色花蕊,深色花配淺色花蕊。其目的在於造成色彩的明度反蓋,起到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