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畫是裱畫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托畫分直托、飛托、複托三種。一般最常見的是直托。直托就是把漿水直接刷在畫芯的反麵,然後把托紙覆蓋刷上。飛托是把漿水刷在托紙上把畫芯正麵朝上刷上去。複托是把漿水刷在托紙上,然後用兩張幹紙,一張襯在托紙下吸水,一張複在畫芯上護畫,複上托紙後隔著襯紙排刷粘合,適用於色墨脫化比較嚴重的畫芯。畫托好後需裁切整齊,粘合好上下左右的鑲料,等候複背。複畫時先在畫幅背麵稍刷上一些水,讓畫芯與鑲料自然伸開。兩層複背紙都刷好後,把畫幅從左至右刷平在背紙上,再把複好的畫整個地翻過來排刷。鑲縫處要篤篤緊,然後拍漿上牆。
裱在壁上的畫最少隔二三天後才能下壁,下壁時不能折迭,背麵朝上平放在案上,然後打上些蠟,用研石來回砑兩遍,用力要均勻,不能太快,鑲縫、接縫、轉邊都要著重磨研,砑好後用快刀沿轉邊處把廢邊剔去,再在轉邊處用砑石磨光即可。裝上下杆時要注意漿糊不易過多,使畫保持平整幹淨,上下杆裝好後,可在畫幅背麵粘上簽條,鑒條長寬要適度,否則影響美觀。
二、油畫
油畫概述
油畫是西方繪畫中的主要畫種,指用油質顏色在木板、布、厚紙和牆壁上作的畫。初期油畫采用一種預製的、含有油與水成份的乳液作畫,即所謂“坦培拉”畫法。據傳15世紀尼德蘭畫家凡·愛克兄弟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反複試驗,使油畫得到了完善。這種用亞麻仁油和核桃油為調和劑,使顏料易於調和,便於運筆,同時又可以層層敷設,畫麵透明鮮亮。油畫在文藝複興時期盛行於意大利和尼德蘭、西班牙、德意誌,18、19世紀逐漸在英、法、俄各國發展起來,幾百年來,經過各國各代畫家們的繼承和創造,使油畫技法有很大的發展變化。油畫顏料裝入錫管的方法是1824年前後英國人發明的。油畫於清朝康熙年間傳入中國。
油畫的特點是能夠充分表達複雜的色調層次,具有透明、渾厚而豐富的效果,顏料有極大的遮蓋力,描繪較自由,便於修改,可反複多次表現物象的精神、實質,油色幹後,堅實耐久,易長期保存。
油畫的工具
油畫的工具主要有畫箱、畫架、畫筆、畫刀、調色板等,這些都是作畫所必備的。畫箱是用來放筆、顏料、畫刀和調色板用的。一般可備製手握式小畫箱和三腳式畫箱兩種。手握式畫箱長20公分,寬15公分,高6公分,上半可插一塊畫板,這種畫箱簡易小巧,外出寫生攜帶方便。三腳式畫箱尺寸較大,箱底附有3條腳,每條由兩節組成。支撐時可根據高低需要調節。這種畫箱較常用,美術用品商店可以買到,亦可根據需要自己設計製作。
畫架分室內畫架和室外畫架兩類,用木質製作,高度可在2米至2.2米之間。這種畫架還可以增設調節高度的機械裝置和附加底麵滑輪。
油畫筆種類和大小不一,有長毛的,半長毛的或短毛的,形狀有扁的圓的或尖的,畫筆大小按編號,由0至12號等,依次加大,可根據需要選擇。作畫時要多備幾支筆,按色相、冷暖、深淺分開使用,畫完要用肥皂或揮發性油洗淨,並用紙按筆的形狀包好,以使筆毛整齊挺拔。
畫刀包括刮刀和調色刀兩種。刮刀堅韌。主要是用以清除畫麵上和調色板上的顏料,調色刀應柔軟富有彈性,它不僅可以用以調色,還可以以刀代筆作畫用,表現一些特殊的效果。
調色板一般用三夾板製作,長方形或橢圓形均可。
油畫的材料
熟悉和掌握工具材料很重要,它關係到作品的成與否。油畫的工具材料主要有:
顏料;油畫顏料是由顏料與油相混而製成。顏料的品種很多,常用的有:錦鈦白、檸檬黃、中鎘黃、土黃、赭石、熟褐、上紅、朱紅、大紅、深紅、象牙黑(或煤黑)、粉綠、中綠、橄攬綠、翠綠、湖藍、鈷藍、群青等。油畫顏料有透明強弱之差,不透明的顏料有白、土黃、中綠、朱紅等。透明的有檸檬黃、翠綠、群青等。前者覆蓋力強,後者則弱。
調色油:是作畫時用來溶解與稀釋顏料用的,主要有調色油和鬆節油兩種。調色油(以上海產的較好)是用熟的亞麻仁油或罌粟油等製成,鬆節油有使顏料稀薄快幹的特點,也可根據畫麵需要將兩種油分開或混合使用。
亮油:也稱光油,是在作品完成並幹透後使畫麵發亮和起保護作用的。上光油時要將畫麵平放,塗時要均勻稀薄。
畫布:主要有亞麻布、帆布、斜紋布等,其中以亞麻布為最佳。一般製作畫布底子的過程是;先將魚膠或牛膠溶解成稀稀凍狀刷一遍,待幹後再刷第二遍。然後根據需要塗底子漿製作吸油或半吸油不吸油底子,也可摻入少許顏料作有色底子,一般徐二至三遍,以布紋空隙塗實為宜。底子漿的主要成份有:鋅氧粉(或立德粉)、白堊粉、亞麻油、乳膠、蓖麻油等。
釘畫布時將布剪裁比內框四邊多出三公分左右為宜,釘時一般由內框四邊的中間開始,依次向四角釘去,畫布要繃得均勻、挺直。
畫板:用平整,幹燥,質地堅實的木板、夾板、纖維板均可。製作時先徐一遍膠,幹後再塗兩遍底子漿。
畫紙:選擇堅實而有韌性的紙板,製作方法與畫板相同。
油畫的內、外框
製作內框要選擇幹燥、無蛀的杉木或鬆木,木條要刨得光潔、平整,呈扁方形,寬度是厚度的兩倍,四角要求開樣銜接避免用釘。
油畫外框的式樣是多種多樣的,製作的材料也可量材選擇,如木框、鋁合金條、鍍金鏡框等等。國外古典油畫的外框多在木框上麵用石膏翻製立體花紋,在外層再敷以金色。近代油畫外框趨於結構簡化,顏色也變化多樣,常用的顏色有金、銀、白、黑、棕、黃、灰、木紋本色等。顏色的選用要依據畫麵的色彩來配置,既統一,又富於變化。如沒有條件配製像樣的外框,也可在畫的四邊釘上等寬的木條(寬度約為1~1.5公分)。紙板油畫可裝配在玻璃鏡框中先將畫紙的四邊剪裁整齊,在背後裱一層白色的紙邊,露出畫麵約半公分,作襯邊,框內的襯紙可用白色或有色紙。
油畫的筆法
油畫的筆法包括著色方法,運筆,筆觸等。在油畫傳統中,著色方法大概可以分平塗、散塗、厚塗三種類型,平塗的筆法隱藏,筆劃與筆劃之間連接好,筆跡平滑均勻。油畫發展的早期大多采用這種方法。散塗法具有分散顯露的特點,筆劃富有變化和生動感。厚塗法則強調色層的覆蓋與突出,用色濃厚,顯示了畫麵肌理的作用。這三種方法在作畫中可靈活運用,互相結合;互相滲透。如荷蘭畫家倫勃朗將平塗法與厚塗法結合起來,采用前麵主體厚塗,背景平塗的技法,達到既透明又豐富的藝術效果。
運筆是油畫藝術表現的重要手段。具體方法很多,如勾、點、擺、皺、擦、描、堆、刷、掃、抹、塗等等。油畫運筆要有筆力,注意變化和統一,運筆得當可以加強畫麵的韻律與節奏。
油畫的筆觸是用筆設色的筆跡紋理,散塗和厚塗筆觸尤為明顯。筆觸是表現物象和畫麵所必需的藝術手法。
油畫的刀法
運用油畫刀作畫可以使色麵肌理變化多樣,產生畫筆所無法達到的效果。最早使用油畫刀作畫的是15世紀威尼斯畫家提香。自厚塗法產生後,畫刀的運用成了一種輔助性方法,不少畫家都把畫刀和筆結合在一塊使用。如舊世紀法國寫實主義畫家庫爾貝在許多畫中大量地使用畫刀。使用刀要靈活多變,畫刀可大可小,顏色可厚可薄,用力可輕可重,用畫刀刮下部分顏色,可使畫麵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運用畫刀不可太濫,否則會造成畫麵的單調和粗糙。
油畫的肌理
油畫肌理主要是由油畫色層、筆觸(包括畫刀等工具的使用)以及對畫布(紙、板)的底子(包括織紋和塗料)的相結合的整體效果。畫肌既反映出畫家對物象形、色、神的特殊感,同時又是畫家塑造形象的一種重要手段。畫家通過材料的配列、組織等變化,而使人們得到視覺質感和觸覺質感。如畫布本身具有的粗細、直鈄、疏密紋理可適應不同的內容和方法,一幅畫布紋可以被厚塗的色層全部覆蓋,也可有意無意地保留布紋的質地特點,與色層、筆觸形成對比。筆法、筆觸的變化也產生不同的肌裏,摻入一些顆粒狀材料如砂子、鋸末、玻璃渣及纖維材料可造成一種特殊的肌理。油畫肌理的運用要“法隨意轉”,恰到好處,避免賣弄做作。
油畫的透明畫法
油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其方法是多次地覆加色層,使畫麵的色彩逐步地加厚和豐富。在製作過程中,往往是開始畫的色層是為後加的色層作準備。如在暖調子的底色上畫冷色,或在冷調子的底色上畫暖色,利用光的折射、反射和漫射的原理,使底層的顏色透露隱現,造成持有的透明效果。透明畫法要注意色層的銜接。一般是待底層顏色幹透後再畫第二層顏色,接色方法可用大蒜頭或調色油擦試底層的顏色,以使畫麵的表層軟化,便於顏色的融合。透明畫法可與不透明的厚塗法結合運用,其畫法是在厚塗的底子上先用經過加工處理的白色和灰色浮雕式地塑造出物象的基本形體,等其幹透後,再用純淨亞麻紅油色,像水彩似地一遍一遍罩在畫麵上以獲得所需要的色彩效果。
油畫的綜合畫法
亦稱“單層畫法”,指用直接調顏色來表現物象的方法,其最大特點是色彩新鮮明朗,筆調生動流暢,能較好地發揮油畫的特長。它綜合平塗、散塗、厚塗、透明諸種畫法,對畫麵的各種造型因素以及色階的構成同時兼顧,一氣嗬成,開始上色時可用稀薄的顏色鋪出畫麵的色彩調子,接著用稠厚的顏色作畫,一次完成一個局部,一般暗部稍薄些,亮部可以厚些,中間階段要注意保持畫麵的統一和色澤的清新,畫得不理想時,應刮掉重畫,最後階段可用透明畫法進行修改、調整。綜合畫法較多地使用於短期的人物或風景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