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2 / 3)

答曰下第三內自免過。又開二別。一推過還外。二正自免過。推過還外者。汝上來有立此是汝立。覓之無從。今謂有於破此是汝破。汝自撿之不得。若破若立並出汝心。非關我也。又今過甚前。上但立義而不破立。今立於破複自破破。又推過與我。三種因緣故過甚前也。又汝立於立則受他破。今立於破即著自破亦著他破。問論主何故示破立皆有過。答立破立皆是有所依住有所得心。有所得心尚不成問答。雲何欲求道耶。問雲何不成問答。釋雲有所立故不成答。立於破故不成問也。又立於破立是有所得。有所得雖行萬行不動。不出不成乘義。今正欲釋大乘行無所得萬行能動能出。以不立破立心無所得。順此無所得觀得於順忍為動。無所得現前得無生忍為出也。若諸法空下第二內自免過。明我正辨諸法空非但辨於立空亦辨破空。汝今破破助我明空。故無過也。又我不立破汝亦不立破。而汝忽破於破此是虛破。竟不關我義也。

問曰下第四外更立法。所以更立法者。有得之流不能心無依著。初立於法立既不成更立於破。破既不成今還複立。是故凡夫猶如獼猴舍一取一。問外人雲何通論主三難。答外人不解通。但據眼現見三事以立三法耳。就文為二。初別立三時因果。即三別。前因後果如陶師作瓶。前有陶師然後作瓶。故陶師為因以瓶為果。亦有後時因如因弟子有師。其人師為果弟子為因。師學業成就故是果。弟子未成就故名因。前有師果後弟子來就師學。故果在前而因在後。問文雲後識知是弟子。此言何謂。答由師果乃識弟子因。如他問雲。是誰弟子。答雲某甲弟子。是故因師乃識弟子。弟子居後而師果在前。亦有一時因如燈與明。寸炎為燈滿室為明。實一時有要而因燈有明故名一時因。若說前因下第二結非論主。

答曰下第五破立破。三句即三餘二易知。若說一時如燈明亦同是疑因者。有人言。外不解一時因即不解前後因不異。於此三種因中同皆生疑。故言同疑因。有人言。外實前疑明於燈不能作因。而強立燈與明為因。論主責之還同前疑名同疑因。又品初已破一時。而外更引燈明證一時。還同初疑。依文釋者燈之與明一時而有。外謂證為明因明非燈因。今責。既一時有。明若非燈因燈亦非明因。二種之因同皆生疑故名同疑因。問大小內外一切因果不出三時。論主並破即應無因果耶。答三種因果皆出佛經。並是如來適化之說。一切諸法無決定性。佛有無量方便而為利人顯道。但學人封執定性。故論主並須破之。然後無方可適時而用。今明第一義故三種無。世諦假名三種並用。又一切義有三門。一者一切皆破。以執封故。二者一切皆用。顯道利物故。如思益雲一切法正一切法邪。三者於一時前後中隨時取舍隨義廢立。此通明三論意。非局此門也。

如是因緣下第三總結齊法。

觀生門第十二

所以有此門來者凡有六義。一者自上十一門破異法之生。今此一門破即法之生。如婆沙雲。即法沙門部明生法即五陰即三聚。是故有此門來。二者自上以來破於生相。今此一門次破法體。何以知然。文雲生果則不生。故知破法體也。三者上來十一門明能破所破俱不可得。則是無生。外人便謂。生病既滅無生觀生。如諸法不生故般若生。今複破除此生。故有今門來也。四者總收諸法結入畢竟無生門。是故最後觀於生也。五者無生有種種門。上來以示十一種門。今複說三時門。故有此門來也。六者無生門有淺深不同。智度論雲。何為無生忍。謂一切法不生不滅。非不生非不滅。不共非不共。是名無生忍。既絕四句方是無生。則四句皆是生。上來但對生辨無生。今破一切生故有此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