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與如花的靈魂共舞7(2 / 3)

3把心放大,另眼看“吃虧”

青少年朋友學會把心放大,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睿智。現在的青少年有很多都是“皇帝”“少爺”,沒人敢去惹,更不願意在一些小事上吃一點虧。其實,吃虧不但是一種胸懷、一種品質、一種風度,更是一種坦然,一種達觀,一種超越。

人生在世,功名利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斤斤計較,徒然給自己增加痛苦而已。倒不如,換個角度思考,不把自己局限在“不虧”的狹隘的自我思維中,而是看淡得失,來享受生活的快樂。

另眼看吃虧,學會把心放大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可是,又有幾個人願意去吃那一塹呢?又有多少人去理解其中的道理呢?似乎有很多人還沒有真正理解,或者隻是表麵上一知半解,而真正行動起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青少年朋友,青少年時期是個衝動的時期,一旦自己吃了虧,就大發嘮叨。其實,吃虧,其實也就是為人謙讓點,做出一點犧牲。在所謂的“吃虧”之後,將會得到什麼?這讓我們不僅得到了人們更多的理解和尊重,還培養了自己的寬厚與大度,陶冶了自己的情操,這些分明都是“福”。佛教中有個笑口常開的彌勒佛,人稱“大肚能容,容天下之事;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鄭板橋說得好:“難得糊塗”、“吃虧是福”。這些道理,需要我們認真去領會。

有一位弟子,負責每天打掃寺院的衛生,總覺得自己很有功。但是,他動不動就抱怨寺院的飯菜,不是說飯菜太鹹就是嫌沒味,就是生氣了動他人的東西,或是有人做錯一點小事,更是嘮叨個沒完。他之所以發嘮叨,就是覺得寺院對不住自己,自己吃了很大的虧。

有一天,師父吩咐這位弟子去買鹽,回來後,師父準備了一杯水,抓了一把鹽往杯中放,請他喝看看是什麼味道?這個弟子喝了一口就馬上吐出來說:“師父,水好鹹!好苦!”隨後,師父又把他領到寺院旁的大池塘,將剩下的鹽倒進池裏,叫他再舀起池水嚐嚐,再問道:“池水是什麼味道?”弟子又說:“水不鹹,也不苦。”此時,師父語重心長地對弟子說:人生中會遇到很多吃虧的事,就像那把鹽,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少,但我們所體驗的是苦或是樂,決定於盛放鹽的容器是大還是小。

同樣的道理,人們的心就像是個容器,看待一件事,你的心可以是小杯子,也可以是池塘,甚至是湖波或海洋。而容器的大小決定了人的苦多或是樂多。在苦樂參半的生命裏,有人優遊在寬闊的海水裏,自由自在、快快樂樂;也有人被困在井中,寸身難伸、怨天尤人。人的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麼多,而生命中一半的痛苦就像池水裏的鹽,被池水稀釋了。所以,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吃虧,也就是把心放大。

因此,青少年朋友們,吃虧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領略了生命含義的曠達和由吃虧而帶來的安穩與寧靜。聰明的人能從吃虧中學到智慧,悟透人生。

吃虧不是虧,是福

青少年在人生的成長中難免會遇到諸多的苦難,苦難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它使人成熟,使人冷靜,使人更富有內涵。

做人總怕吃虧,總想占便宜,最終吃虧的是自己,因為你丟掉了人們對你的尊重和信賴,這個“虧”可大了,比天還大!最終結果是你什麼便宜也賺不到,人格沒有了,朋友沒有了,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可言。

有時,一件事情看上去好像吃了虧,實際上往往會變成非常有利的事。

東漢時期,朝中有一個叫甄宇的人,時任太學博士。他為人忠厚,遇事謙讓。

一次,皇上非常高興,就把一群外番進貢的活羊賜給了在朝的官吏,分給他們每個人一隻。

在分配這些羊的時候,負責分羊的官吏犯了愁:這群羊大小不一,肥瘦不均,應該怎麼樣分,才能使各位大臣都沒有意見呢?

這時,大臣們紛紛獻計獻策:有人說:“把羊全部殺掉吧,然後肥瘦搭配,人均一分。”也有人說:“幹脆抓鬮分羊,好不好全憑運氣。”在大家分羊的時候七嘴八舌地爭論不休時,甄宇站出來了,他說:“分隻羊不是很簡單嗎?依我看,大家隨便牽一隻羊走不就可以了嗎?”說著,他就把一隻最瘦最小的羊牽走了。

群臣看到了甄宇的行為,其他的大臣也不好意思專牽最肥壯的羊,於是,大家都隨便牽一隻羊,很快,羊都被牽光了。沒有一個人因為分羊的事而有怨言。

後來,這件事情被光武帝知道了,甄宇因此得了“瘦羊博士”美譽,稱頌朝野。這件事過後不久,在群臣的推舉下,甄宇又被朝廷提拔為太學博士院院長。

從表麵上看,甄宇牽走了小羊吃了虧,但是,他卻得到了群臣的擁戴,皇上的器重。實際上,甄宇是得了大便宜。故意吃虧不是虧,而是有著深謀遠慮的精明之舉。吃小虧占大便宜,這個道理是古今不變的。

“吃虧是福”昭示了一個人的處世態度和生活心態。其實,人活的就是一種心境,不管窮也好富也好,身居要職還是平民百姓,隻要心態平穩看開一切就不會在乎什麼得失了。在青少年時期,大家不要總把那些吃虧的事情放在心上,影響心情,有時候,虧一點就是福。

4困境中保持微笑,是一種境界

當一個人有勇氣從黑暗中抬起頭來,而向光明大道走去,他後麵便不會有陰影了。

——佚名

任何人的一生之中都擺脫不了苦難,雖然程度不同,但苦難依舊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如果把苦難看作是一種挫折,以一種悲觀的心態去對待,那麼,到最後隻有被它所打倒。但苦難往往也是一個人生命中的轉機,或許正如約瑟夫?艾迪遜所說:“在人生的旅途中,真正的幸事往往以苦痛、喪失和失望的麵目出現;隻要我們有耐心,就能看到柳暗花明。”

困境中,依然要笑對人生

人生是一種至高無上的體會,不論是風雨交加的經曆,還是陽光明媚的經曆,都是一個人一生中難以忘記的一瞬間。無論你經曆過什麼不可預料的事情,都應該保持一個很樂觀的態度去處理你身邊的一切,學會笑看人生,再大的風雨就讓它跑向腦後,學會朝著前方的路看去吧。

家境貧寒的謝坤山,從十二歲起,他就到工地上打工,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支撐著這個家。然而命運卻偏不垂青這個懂事的孩子,總將災難一次次降臨到他的頭上。在他十六歲那年,他因為誤觸了高壓電,失去了雙臂和一條腿;到了二十三歲,一場意外事故又使他失去了一隻眼睛。然而,接踵而來的打擊,並沒有讓他喪失對生活的希望,相反,他勇敢而滿懷希望地麵對這一切。為了不拖累可憐的父母,也為了不拖垮這個特困的家庭,他毅然選擇了流浪。他獨自一人帶著一身殘疾上路,從此與命運之神展開了博弈。

在流浪的日子裏,他漸漸地迷上了繪畫,想重新給自己灰色的人生著色。沒有手,他就用嘴作畫。用牙齒咬住畫筆,再用舌頭攪動,因為這樣,他的嘴角時常會滲出血來;少條腿,他就“金雞獨立”作畫,通常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他酷愛在風雨中作畫,捕捉那烏雲密布、寒風吹襲的感覺……就在他人生最困頓的時候,一個的漂亮女孩竟然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毅然走進了他的生活。

這使謝坤山的生命有了一個支點。從此,他更加勤奮作畫,到處舉辦畫展,作品也不斷地在繪畫大賽中獲獎。俗話說“苦心人,天不負”。後來,他終於成了一位很有名的畫家,贏得了人生的殘局。

人生中若不經曆磨難,可以說本身就是一種災難。如果人們總是生活在一帆風順、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那麼人類就不會進步,社會也不會向前發展了。而當我們每個人認真審視自己內心的時候,也會欣然發現,那些能夠點燃自己靈魂之光的,往往正是一些當時被視為磨難和困苦的境遇。因此,一個完美的人生,是離不開苦難的。

笑對人生中的困境,是一份超然。用這樣一份超然的心態去對待一切,謝坤山贏得了愛情,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贏得了事業,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與尊重。他用自己傳奇的一生,告訴人們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在困境中依然要保持微笑。

困境是上帝送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人的一生就好像是一艘在時間的海洋裏航行的航船。當你的船兒即將打造完畢,沐浴著金色的陽光下海遠行時,你是否明白,人生的意義其實就在於去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駛過一片又一片險灘,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馬克思先生曾說過:“為了不在空虛的苟且偷生中生活碌碌無為,來吧,讓我們一起走向坎坷不平地的遙遠征程。”可見,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越過人生中的一個又一個困難,最終走向成功。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有一次上帝來到人間視察民情,當他看到農夫種的麥子結實累累,感到很欣慰。但是,農夫見到上帝卻說,50年來我沒有一天停止祈禱,祈禱年年不要有風雨、冰雹,不要有幹旱、蟲災。可是,無論我怎樣祈禱總不能如願。於是,農夫突然吻著上帝的腳說:“全能的主呀!您可不可以明年滿足一下我的請求,在這一年裏,不要大風雨、不要烈日幹旱、不要有蟲災?”上帝答應了他。

第二年,果然一年之內都沒有狂風暴雨、烈日與蟲災,農夫的田裏也結出了許多麥穗,甚至比往年的還多了一倍。農夫高興壞了。可等到秋天去收獲時,農夫卻發現幾乎所有的麥穗都是癟癟的,沒有一顆好籽粒。於是,農夫就含著淚問上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上帝回答說:“你的麥穗沒有經曆過苦難的考驗,所以才會這樣。”

一粒麥子,倘若不經曆風霜雨雪、烈日幹旱、蟲災等的考驗,尚且如此,那麼,對於一個人來說,更是這樣。困境是你證實自己的一麵鏡子,這麵鏡子高懸在生命的險峰,它照出勇士攀登的雄姿,也照出懦夫退卻害怕的身影。戴高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困難,特別吸引堅強的人。因為他隻有在擁抱困難時,才會真正認識自己。”這句話就是說,一個人隻有經受過困難,才能夠證實自己的能力。

古往今來,那些成功的人士,無不是從困境中走過來的;不論哪一部名人傳記,無不是麵對困難並戰勝困難的人生經曆。困難是永恒存在著的,逃避困難,就等於拒絕接受成功。困難可以煆煉人,考驗人,成就人。我們應該感謝困難,因為在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時,我們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

“苦難”是上帝饋贈給人類最好的禮物。所以,當苦難來到你的麵前時,請微笑著勇敢地麵對它,那麼此時你麵前的苦難就成了你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曾經有人說,人的臉型就是一個“苦”字,人一來到世上就該受各種苦難。仔細想想,這話不無道理。人的一生,在自己的哭聲中臨世,又在親人的哭聲中辭世,中間百十年的生涯,沒有一刻鍾不在與艱難、困苦、疾病、災禍打交道。那麼,既然困難與挫折是生活常事,就讓我們微笑著來麵對這一切吧!

5幸福生活來自心靈的體驗

很多青少年問到:幸福是什麼?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其實,隻要大家用心體驗,用心感受,幸福就圍繞在我們的身邊,隨時都可以感受到。當大家常為某件事感到滿足和快樂的時候,臉上或心中浮現出的就是幸福的痕跡。青少年朋友,你們感受到存在於心中的幸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