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唐詩名句的故事13(1 / 1)

第三章唐詩名句的故事13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出典】

高適《別董大》。

【原作】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作者簡介】

高適(約700~765),字達夫,唐朝渤海(今河北省景縣)人。他半生流浪,比較接近人民,同情民間疾苦,曾兩度出塞。去過遼陽,河西,做過節度使、散騎常侍等官,對邊塞生活體會較深,邊塞詩寫得很好,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多描述安邊定遠的理想,歌頌舍身衛國的精神,揭露軍中官兵苦樂懸殊的現象等,風格蒼涼悲壯。《燕歌行》、《別董大》是他的代表作。著有《高常詩集》。

【故事】

高適是盛唐時期的重要詩人,由於出身低微,缺乏得力的權貴推薦,幾次仕途都落了空。在長期追求功名而遭受挫折的逆境中,是眾多的友人給他慰勉和溫暖。高適與李白、杜甫、賈至、李邕等人都有交往。

天寶三年(744)秋天,李白、杜甫和高適三位大詩人在梁、宋見麵了,這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千載一時的盛事。後來,他們還同遊了不少地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高適在漫遊漂泊時期,與唐玄宗時代著名的音樂家董庭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董庭蘭在兄弟排行中老大,故被稱為董大。

有一天,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風沙漫卷,滿天塵土如滾滾黃雲,遮天蔽日,北風陣陣,吹亂了行行雁群。隨之,鵝毛大雪紛紛飄落。在這樣的背景下,高適送董大置酒話別,舉杯抒懷,

酒逢知己千杯少,長期馳騁在疆場的詩人高適,在惜別的時候,以豪情壯語勸勉友人,不要因為風悲日暗而感到前途迷茫、孤獨無友,董大這個名揚天下的一代琴師誰人不知,哪個不曉?就這樣,詩人高適一掃離愁傷懷之感,情感奔放、基調高昂地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下識君”就是這首詩中的名句。

【賞析】

這首詩以渾樸豪健的筆調,展敘了詩人與董大的聚散情事,言辭婉轉,情意真誠,於慰藉中充滿信心和力量。詩的原意是讚美董大才華橫溢、名聲遠揚,同時對他給予鼓勵。

現在人們常用這兩句詩鼓勵那些出外闖蕩的人,隻要有真才實學,終會有用武之地,得到大家肯定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出典】

王翰《涼州詞》。

【原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作者簡介】

王翰,字子羽,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景雲元年(710)登進士第。張說鎮並州,禮遇之。開元八年(720)登直言極諫科,複登超拔群類科,授昌樂尉。張說為相,召為秘書正字,擢通事舍人,遷駕部員外郎。十四年,說罷相,出為汝州長史,改仙州別駕,貶道州司馬。工樂府,善寫邊塞生活,尤以《涼州詞》著名,明王世貞推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著有《王翰集》,已佚。

【故事】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九月,郭子儀率領的唐朝軍隊,收複了被安史叛軍控製的京師長安。

有一次,唐軍將士戰罷回營,舉行了一個盛大豪華的酒筵,且五光十色,令人日眩神迷。這時候,將士們見酒想飲,豪興難抑,迫不及待,就在此刻,琵琶聲突然而起,下令酒宴開始。琵琶聲急促如點,如同催上戰場那樣催酒。於是,將士們你斟我酌,興致極高,場麵十分熱鬧。

一陣豪飲之後,有一位將領已赧容如赤,但還是手不輟杯,旁邊便有人笑勸。這時他起而高聲說道:“我就是醉臥沙場,也請諸位不要取笑,打完每一仗能有多少人回來的?”言下之意,他們能生還,十分難得,應該大大地慶祝一番。詩人王翰看到將士們豁達、豪爽的性格和積極奔放的熱情及設酒歡樂場麵,於是情不自禁地揮筆寫了這首《涼州詞》。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就是其中的名句。

【賞析】

王翰的《涼州詞》是一篇曆來傳誦的名作。關於這首詩的思想感情,存在不同的說法。一說認為此詩悲涼傷感;一說認為此詩表現士卒厭戰,反戰情緒;一說認為主要表現士卒豁達、豪俠的性格和積極奔放的熱情,也略帶一些厭戰情緒。筆者認為最後一種較為合理。

“葡萄美酒夜光杯”,描寫一個盛大豪華的酒筵,氣氛烘托得十分濃烈。“欲飲琵琶馬上催”,描寫將士們見酒想飲、豪興難抑,迫不及待,可謂情趣橫生。就在此刻,馬上琵琶突然而起,下令酒宴開始;琵琶聲急促如點,如同催上戰場那樣催酒。於是將士們你斟我酌,場麵十分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