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說的是六七十年前的事。代溝中有小風波,但沒有大泛濫。張公藝九代同居,靠了一百多個忍字。其實九代之間就有八條溝,溝下有溝,一代壓一代,那一百多個忍宇還不是一麵倒,多半由下麵一代承當?古有明訓,能忍自安。
五四運動實乃一大變局。新一代的人要造反,不再忍了。有人要“整理國故”,管他什麼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都要揪出來重新交付審判。禮教被控吃人,孔家店遭受搗毀的威脅,世世代代留下來的溝要徹底翻騰一下,這下子可把舊一代的人嚇壞了。有人提倡讀經,有人竭力衛道,但是不是遠水不救近火,便是隻手難挽狂瀾。代溝總崩潰,新一代的人如脫韁之馬,一直旁出斜逸奔放馳驟到如今。舊一代的人則按照自然法則一批一批的凋謝,填人時代的溝壑。
代溝雖然永久存在,不過其現象可能隨時變化。人生的麻煩事,千端萬緒,要言之,不外財色兩項。關於錢財,年長的一輩多少有一點吝嗇的傾向。吝嗇並不一定全是缺點。“稱財多寡而節用之,富無金藏,貧不假貸,謂之嗇。積多不能分人,而厚自養,謂之吝。不能分人,又不能自養,謂之愛。”這是《晏子春秋》的說法。所謂愛,就是守財奴。是有人好像是把孔方兄一個個的穿掛在他的肋骨上,取下一個都是血絲糊拉的。英文俚語,勉強拿出一塊錢,叫做“咳出一塊錢”,大概也是表示錢是深藏於肺腑,需要用力咳才能跳出來。年輕一代看了這種情形,老大的不以為然,心裏想:“這真是‘昔之人,無聞知’,有錢不用,害得大家受苦,忘記了‘一個錢也帶不了棺材裏去’。”心裏有這樣的憤懣蘊積,有時候就要發泄。所以,曾經有一個兒子向父親要五十元零用,其父靳而不予,由冷言惡語而拖拖拉拉,兒子比較身手矯健,一把揪住父親的領帶,(唉,領帶真誤事)領帶越揪越緊,父親一口氣上不來,一翻白眼,死了。這件案子,按理應剮,基於“心神喪失”的理由,沒有剮,在代溝的曆史裏留下一個悲慘的記錄。
人到成年,嚶嚶求偶,這時節不但自己著急,家長更是擔心,可是所謂代溝出現了,一方麵說這是我的事,你少管,另一方麵說傳宗接代的大事如何能不過問。一個人究竟是姣好還是寢陋,是端莊還是陰鷙,本來難有定評。“看那樣子,長頭發、牛仔褲、嬉遊浪蕩、好吃懶做,大概不是善類。…‘爬山、露營、打球、跳舞,都是青年的娛樂,難道要我們天天勻出功夫來晨昏定省,膝下承歡?”南轅北轍,越說越遠。其實“養兒防老”、“我養你小,你養我老”的觀念,現代的人大部分早已不再堅持。羽毛既豐,各奔前程,上下兩代能保持朋友一般的關係,可疏可密,歲時存問,相待以禮,豈不甚妙?誰也無需劍拔弩張,放任自己,而諉過於代溝。溝是死的,人是活的!代溝需要溝通,不能像希臘神話的亞利山大的利劍砍難解之神結那樣容易的一刀兩斷,因為人終歸是人。
逝者如斯
一一此稿焚獻於亡兄之靈前
鍾敬文
這是我此後永遠不能忘記的一樁傷心事。你竟脫然化去了,在這樣炮聲如雷的十四年的重陽節!
我還清楚地記著,雖然是五年前的舊事了。那個時候,也正是一個重陽日子,你隻身飄泊異鄉,我呢,在家裏挨著病。為的愁思的迫逼,我寫了一首很悲戚的詩兒寄你。記得那中間有幾句道:“……萬裏戰塵多白骨,一年芳事又黃花。酒逢失意添愁緒,病過殘秋負物華。倍憶他鄉遊宦客,登高可也遠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