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便宜有效
一塊錢的助聽器,不能助聽,但有效力。
隻要把繩子的一頭放進耳朵裏,繩子的另一頭放到口袋裏,你就會發覺,人們對你說話時聲音大了起來。
不宜動土
有一個人叫李四,不論幹什麼事都要翻閱曆書,看看是否吉利。
家中的後院牆快要倒塌,可曆書上一連幾天都寫著:“不宜動土”,他也就不敢修理。
一天,同莊的張三請他吃飯,打開曆書一看,這天“不宜出門”,他想不出大門,從後院牆上過不犯禁忌。
為吃這頓飯,李四從後院牆上翻越。沒料到牆倒了,他也被牆埋了半截,李四大喊兒子快來救命。
兒子也是曆書迷,這幾天都是“不宜動土”,便對李四說:“父親大人,請暫且忍耐忍耐,不宜動土啊!”
不通事理
有個營丘人,不通事理,喜歡和別人瞎爭。
一天,他問艾子:“大車車上和駱駝的頸項上,大多數都掛著鈴,是為什麼?”
艾子說:“大車、駱駝在路上都大,它們在夜裏行走,忽然狹路相逢,避讓不及。有了鈴聲,雙方早早讓路。”
營丘人說:“塔上也掛著鈴,難道也為了叫人讓路嗎?”
艾子大笑說:“你不通事理,鳥雀都在高處做巢,那地方會被鳥糞汙髒。塔上掛鈴,嚇散鳥雀。這和大車、駱駝掛鈴不可比。”
營丘人仍問:“鷹和鷂的尾巴上也掛鈴,哪有鳥雀到它們尾巴上做巢去的?”
艾子大笑:“你太奇怪了,鷹和鷂出去捉鳥雀,它腳上綁的繩子會在纏在樹枝上;它飛動,鈴就會響,人們就可以去尋找。你怎麼能說是為了防鳥雀來做巢呢?”
營丘人仍然問:“我曾見過送喪的挽郎,手上搖著鈴,難道怕給絆在樹枝上嗎?”
艾子生氣了,說:“那挽郎是給死人開路的,就因這死人生前喜歡跟別人瞎爭,搖搖鈴好讓他樂一下。”
貴在堅持
被采訪長壽之道,老壽星說:“我不動煙酒,早睡早起,飲食有序,堅持運動……”
采訪者又問道:“有不少人也都遵循這樣的養生經,為何活不到您這樣的年齡?”
老壽星答曰:“他們沒有我堅持的時間長!”
真實痛苦
導演誇獎一位演員說:
“太棒了,你扮演的受傷者太像了,在走路時你臉上流露出的表情,讓我看到了一種真實的痛苦。”
演員回答說:
“就是真的嘛,出台前,我在鞋裏放上了釘子。”
寫實主義
討論繪畫中寫實主義,一位學員說:“一位畫家繪了一盆花卉,太逼真了,女傭人幾次都想給它澆水。”
有一位學員說:“我不信”。
教師說:“畫家完全可以做到!”
一位女學員說:“畫家可以畫得逼真,女傭人不可能澆幾次水。”
上帝旨意
孫子:“為什麼眼睛、耳朵、手、腳都是兩個,嘴巴隻有一個?”
爺爺:“上帝造人時已經想好了,叫人多看、多聽,多幹活,多跑路而少說話!”
菩薩打架
一個老漢家供奉了一群泥菩薩。
一天他外出,要兒子將鍋內煮的肉煮熟後給菩薩獻上。
兒子看到肉香,把肉給吃光了,又怕父親回來不好講,就把泥菩薩都打爛了。
老漢回家生氣地責問兒子,兒子回答:
“菩薩爭吃肉,相互打爛的。”
老漢說:“泥菩薩怎麼會打架?”
兒子說:“泥捏的怎麼會吃肉?”
呆鳥不飛
一個無賴,長時間做客不走,主人討厭他。
一天,主人和他在門前閑望,樹上有一隻大鳥。
主人說:“我拿斧頭去,砍倒這棵樹,捉這隻鳥給你下酒吃。”
這無賴沒知覺,說:“隻怕樹沒砍倒,鳥早飛了。”
主人說:“這是隻呆鳥,樹倒了也不知飛走的。”
樓票價高
一位村夫來到城裏電影院看電影,影片演出一個鏡頭是女郎在半高的帳內試穿衣服。
他欲站來卻又坐下,嘴上說:
“難怪樓座票價比池座票價高。”
吹牛說謊
大肚子巴依問:“什麼叫吹牛說謊?”
阿凡提說:“在回答之前,請把你腳下麵的金幣拾起來。”
貪財的巴依馬上彎腰尋找,隻見有幾片枯黃樹葉。
巴依很生氣,說:“你這是吹牛說謊!”
沒有人味
一個凶狠的財主外出幾日未歸。
仆人跑到財主婆跟前報告:
“不好了,有人看見主人被狼叼走了。”財主婆頓時大哭起來。
又一個仆人跑來說:“不要哭了,狼已經把主人送回來了,就在大門外。”
財主婆驚喜地問:“狼不吃他?”
仆人說:“主人身上沒有一點人味。”
奉送高帽
學生做官赴任前向他的老師辭行。
老師高興地說:“你打算怎樣做官呢?”
學生如實說:“我已準備高帽子百頂,逢人便奉送一頂。”老師生氣了訓道:“我教人要為人正直,你從哪兒學會這一套?”
學生畢恭畢敬地說:“老師息怒,您老人家雖品德高尚,卻不知當今世道。象老師您這樣不受人奉承的,真可謂鳳毛麟角,廖若晨星呀!”
老師一麵歎氣,一麵點頭,說:“此話有理。”
學生辭別登程,數數高帽,還有99頂。
園外之狼
石中立是宋朝的一名員外郎,他和朋友們到禦花園觀獅。
一位朋友感慨說:“這隻獅子,朝庭每日給五斤肉吃,我們這些做官的,反不及它?”
石中立說:“我們的銜頭都是員外郎,怎能跟禦花園內的獅子相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