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夫妻

夫在外地做生意,賠了本,天氣漸寒,便給妻子寫信:

“這信捎給我妻,寒冬臘月無衣,

棉衣帶來兩件,不捎再不相見。”

妻在家中貧寒,接到信後,悲憤難言,提筆回信一封:

“寫信回給我漢,屋中缺米無炭,

有錢捎回幾串,無錢隻好離散。”

墓前石人

翁仲,原指銅鑄或石雕的偶像,後來專指墓前的石人。

有個在蘇州做通判的官,在過墓前石人時,把翁仲叫做仲翁。於是有一首詩譏笑他:

“翁仲如何喚仲翁,

隻因窗下少夫工;

如何做得院林翰,

隻好蘇州作判通。”

自有說法

一大款兒修建了一座別墅,朋友說修在公墓附近不好。

一人說:“款爺兒,您每日看到這墳場,怎能快樂?”

大款說:“不然,每天看到這些墳,正促人不能不及時行樂。”

善待債主

一人欠了很多債,一時無錢可還,每天登門討債的主很多,屋中的椅子凳子都坐滿了,最後來的沒有凳子,隻有門檻可坐了。

主人不好意思,便輕聲對坐在門檻上的人說:“明天早些來。”這個人第二天一大早就來了,說:“欠款是否今天給我呀?”

主人回答:“昨天讓您坐門檻,真讓人過意不去。”說著端來了椅子請他坐。

寧困不囚

一窮秀才家一貧如洗,他想找出窮的原因。

一日,他望著院子當中的大槐樹,忽有所悟:“這四四方方院,槐樹長當中,是貧困的困,非砍掉不可。”他叫兒子快砍樹。

兒子望著又高又壯的槐樹,不忍心去砍。放下斧頭對秀才說:“砍樹隻怕不吉利,樹砍了,還有人,這不成了‘囚’字嗎?咱寧願貧困,不能做囚犯。”

秀才一聽,說:“吾兒言之有理。”

緊張原因

一位外科醫生手術前都要同病人進行思想放鬆的談話。

一次他同一名當交通警察的病人交談了幾句話後便開始手術,該病人顯得緊張,於是他又問道:“你還有什麼問題!”

病人回答說:“我好像沒有給過您罰款單吧,您不開車上下班吧?”

愚人傻瓜

兩兄弟爭家產,鬧到縣衙門打官司。

縣官愛財。老大在西瓜內裝進兩個金元寶暗地送去;老二在大魚肚裏裝進兩個金元寶也愉愉地送給縣官。

縣官犯難,一樣的禮,案難斷。

老二是個急性子,巧妙地提醒道:

“大老爺,小民是個魚(愚)……人呀!”

縣官把胡子一翹,說:“你是個魚(愚)人不假,你哥也是個大‘傻瓜’!”

老大一聽到‘瓜’字,連忙說:“對,我是個大……瓜,大傻瓜!”

縣官正愁沒辦法斷案,一聽完這話。驚堂木一拍:“一個愚人,一個傻瓜,告什麼狀,亂棍打將出去。”

不做不休

一青工肚子病,在醫務室看完病後,將病假條交給工段長。在車間的長板凳上躺下來。

工段長見了請他回宿舍休息。

他說:“回去要扣獎金的。”

“那躺在車間的板凳上幹什麼?”

“我這叫‘一不做,二不休。’”

須找生計

有一個人生來俊美,愛聽好話。

一個江湖術士了解了他的毛病,給他相麵,說:“憑你這雙大眼睛,一生就有享不盡的福!”

他高興壞了,除請吃飯外送了不少禮,還留術士住下。

術士可憐這位青年,走時留下話:

“坐吃山也空,手勤不受窮;一份付出一份收獲;要活必須找生計,靠一雙大眼睛過不成日子。”

慣性使然

一個廚子,給誰家去操辦宴席,總記得給自家捎點東西。

這一天,自家請客,他也收拾起一塊肉,揣在懷裏。不巧被老婆看到,罵他說:“你是啥記性,自家的肉,你偷起給誰?”

忌諱落音

一秀才去應舉,忌說“落”字,如說安樂就改說安康。仆人誤說落音,必被重責。

出榜後,秀才命仆人去看榜。

仆人歸來,秀才急問:“中了沒有?”

仆人應答:“秀才康了。”

新聞用語

一個釘鞋匠被告到了法院,因為他大不敬,在喝醉酒時說了“國王陛下在我的屁股裏”這句話。

釘鞋匠被判半年徒刑,為了恰當地報道這一判決的消息,而又不能重複那句對國王不恭的話,記者費盡腦汁。

案件了解時,人們在早報上看到如下報道:

“釘鞋匠被判半年有期徒刑,因他泄漏了有關國王住處的令人無法想象的消息。”

無須行動

一個人怒氣衝衝,找到狗貓交易人,說道:

“你賣給我的狗真沒用,昨天賊進房裏偷走2000美元,它連叫都不叫。”

“先生,不要急,這條狗原來的主人是萬成富翁;你被拿走的那點錢,對它來說是無須采取行動的。”

枇杷琵琶

有人給縣官送來枇杷,禮單上把“枇杷”寫成了“琵琶”。

縣官見了發笑,說道:

“枇杷不是此琵琶,隻恨當年識字差!”

縣官太太接著說:

“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蕭管盡開花。”

櫃台內外

一位顧客在大商場裏欲購買東西,在櫃台外足足等了半個鍾頭,他對營業員說:

“同誌,我在櫃台外都等了30分鍾了!”

營業員說:“同誌,不能急,我在這櫃台裏呆了3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