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口才的訓練方法8(2 / 3)

張飛說:“我今天就去,如戰勝不了馬超,甘當軍令!”

諸葛亮看激將法起了作用,便順水推舟地說:“既然你肯立軍令狀,便可以為先鋒!”

結果張飛與馬超在葭萌關下酣戰了一晝夜,鬥了220多個回合,雖然未分勝負,卻打掉了馬超的銳氣,後被諸葛亮施計說服而歸順劉備。

激將法是一種很好的說服技巧。使用激將法往往能夠使被說服者感情衝動,從而做一件他在平常情況下——比如請求或同他商量——可能不會去做的事;激將法還可以激起對手的憤怒、羞恥感、自尊感、嫉妒感或羨慕感等,在這種情況下,處於激動之中的對象是想不到怎麼上了激將者的當的。

戰國時期的晏子博學多才,聰明機智,是齊國有名的政治家,為齊國的富強做了很多事情。齊景公提拔晏子做了相國。

當時的齊國有三個大力士,一個叫公孫捷,一個叫田開疆,還有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他們因為勇猛異常,被齊景公寵愛著,晏子見到這三個人總是恭恭敬敬地快步走過去。可是這三個人每當見到晏子走過來的時候,坐在那裏連站都不站起來,仗著齊景公的寵愛根本不把晏子放在眼裏,為所欲為。當時,齊國的田氏勢力越來越大,聯合國內幾家大貴族,打敗了掌握實權的榮氏與高氏,威望越來越高,直接威脅到國君的統治。田開疆正屬於田氏一族,晏子非常擔心“三傑”為田氏所效力,會危害國家,設法想把他們除掉,又怕國君不肯聽從,反倒壞了事情。於是心裏暗自拿定了主意:用計謀除掉他們。

有一天,魯昭公來到齊國訪問,齊景公設宴招待他們。魯國是叔孫培執行禮儀,齊國是晏子執行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傑”佩劍站在堂下,態度十分傲慢。正當兩位國君喝得半醉時,晏子說:“園中的桃子已經熟了,摘幾個來請二位國君嚐嚐鮮吧!”齊景公下令派人去摘桃子。晏子說:“桃子很難得,我應當親自去摘。”不一會兒,晏子帶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了六隻桃子。景公問:“就結下這幾個嗎?”晏子說:“還有幾個,可是都還不太熟,隻摘了這六個。”說完就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齊景公兩人一人一個桃子。魯昭公邊吃邊誇桃子味道甜美,齊景公說:“這桃子是不易得到,叔孫大夫是天下聞名,應該吃一個。”孫格說:“我哪裏趕得上晏相國呢!這個桃子應該請相國吃才是。”齊景公說:“既然叔孫大夫推讓相國,就請你們二位每人吃一個桃子吧!”二位大臣謝過景公。晏子說:“盤子當中還剩下兩個桃子,請君王傳令各位臣子,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的功勞誰的最大,就賞給誰吃桃子。”齊景公說:“這樣很好。”使傳下令去。

話音剛落,公孫捷走向前來,得意洋洋地說:“我曾經跟著主公上山去打獵,忽然一隻吊睛大虎向主公撲了過來,我用盡全力將老虎打死,救了主公的性命。如此大的功勞,還不該吃個桃嗎?”晏子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應該吃一個桃子。”公孫捷接過桃子就走了。

古冶子道:“打死一隻老虎有什麼稀奇!我護送主公過黃河時,一隻黿咬住了主公的馬腿,就把馬一下子拖到急流中去了。我馬上跳到河裏把黿殺死了,救了主公。像這樣的大功勞,該不該吃個挑子?”景公說:“那個時候黃河波濤洶湧,要不是將軍除黿斬怪,我的命就可能保不住了。這真是蓋世奇功,理應吃個桃子。”晏子急忙送給古冶子一個桃子。

田開疆眼看著桃子分完了,跳起來急忙大喊:“我曾經奉命討伐過徐國,殺掉了他們主將,抓了五百多俘虜,嚇得徐國國君稱臣納貢,鄰近的幾個小國也紛紛歸附咱們齊國。這樣大的功勞,難道就不該吃個桃子嗎?”晏子忙說:“田將軍的功勞比公孫將軍與古冶將軍大出十倍,可是桃子已經分完了,請您喝一杯酒吧!等樹上的桃子熟了,先請您吃。”齊景公也說:“你的功勞最大了,可惜你說得太晚了。”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殺黿打虎有什麼了不起!我長途跋涉,出生入死,反而吃不到桃子,還在兩國君麵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麼臉活著呢?”說著就揮劍自殺了。公孫捷大吃一驚,拔出劍來說:“我的功勞最小而吃了桃子,真是沒臉活了。”說完也自殺了。古冶子沉不住氣說:“我們三人是兄弟之交,他們都死了,我怎能一個人活在這世上呢?”說完,也揮劍自殺了。

魯昭公看到這個場麵惋惜地說:“我聽說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全都死了。”

可惜是可惜了,碰上了晏子這激將法,也隻有死路一條。激將法的道理便是讓你的好勝之心一躍而起,把什麼都放在一邊,命也不顧地要去爭你想要的東西。

說到底,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所以在與人談話時,就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對方的感情力量,來激發他的積極性,調動他的熱情和幹勁兒,那麼對方就會不得不去做了,從而達到你的目的。激將法在施展過程中,往往是忍耐的較量,誰先失去耐心,誰便喪失冷靜而敗下陣去。

某個服裝店的老板劉某生意越做越大,營業額大幅度上升,稅務部門要其補交稅款,但他拒不承認營業額增大。一稽征員多次上門,均被其搪塞過去。

這天,另一稽征員老趙找到他,問道:“有筆大生意,做不做?”

“生意人,哪有不做的!什麼款式?多少?”

“上次那種西裝,兩百套。”

“我正想吃進一批西裝來換季。開價呢?”

“每套180元。如果全要,可打九折。唉,可惜你沒有這個肚量!”

“笑話?我就要全吃!”

“你全吃?我提醒你:老規矩,貨款必須在兩個月內全部付清啊!”

“小看人!兩個月,我還賣不出去嗎?”

“這可是3萬多元哪!”

“算個啥!今年以來,我哪個月不賣2萬?”

“那好。你先把這幾個月漏的稅補交了再說吧!”

“啊!”

在說服某個人去做某件事時,總有人不願意做,那就用激將法,讓他不好意思拒絕你的請求。

生活中,我們總會就某一問題發生爭執或者是意思不一致,要讓對方聽從你的觀點,就要懂得巧用激將法,讓他不能拒絕你,從而“歸降”於你的觀點。

4真誠對待,想不答應都難

在生活或工作中,求人辦事是不可避免的。會求人的人並不一定是口若懸河的人,而是善於表達真誠的人。當你用得體的話語表達出真誠時,你就贏得了對方的信任,建立起彼此的信賴關係,對方也就可能由信賴你這個人而喜歡你說的話,進而幫助你。

這是一位優秀推銷員的問話:“梁總,您是電子方麵的專家,又是經營高手,您看看我們企業研製投產的這種新型電子設備,在哪些方麵比同類老產品要好一些呢?”

這麼謙虛和真誠的設問,一般來說,對方是很不好意思拒絕你的。最會說話的人,通常都非常真誠,他們往往會首先為對方著想。關心和關懷他人,是他們一個重要的特點。

有一位老師寫了一本有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書,出版社沒有給他稿費,而是讓他自行推銷1000冊作為報酬,這對於那位老師來說,遠比講課要難得多。

為了把書推銷出去,他在黨校學員隊裏搞了一次演講,他說:“當老師的在這裏推銷自己的書,總不免有些尷尬。不過,如今作者也很難,寫了書,還得賣書。出版社一下給了我1000冊,稿費一文沒有,所以我不推銷不行。這本書寫得怎樣,我自己不好評說,不過有兩點可以保證:第一,這本書是我用三年時間完成的,是我心血的結晶;第二,書的內容絕不是東拚西湊抄來的,是我自己長期思考的見解。前不久,這本書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評為社科類圖書的二等獎,這是獲獎證書。說實話,對於我們這些教書匠來說,搞推銷比寫書還覺得難,隻好硬著頭皮來找大家幫忙。不過,買不買完全自願,決不強迫。如果覺得這本書對你有用,你又有財力就買一本,算是幫我一個忙。謝謝!”

這位老師的演講產生了良好效果,一次就賣掉了300多冊。這位老師並不是專職的推銷員,但能獲得如此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成功在於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自己的真誠,從而贏得了聽眾的信賴。這表明,在講話中學會表達真誠要比單純追求流暢和精彩更重要。

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當政時期,布魯金斯學會出了個難題:“誰能把一條內褲推銷給克林頓先生?”結果,沒有人完成那個難題。這一次,人們又以為沒人能“把一把斧頭推銷給小布什先生”,但是,喬治·赫伯特做到了。

為什麼喬治·赫伯特能夠做到呢?大多數人得出的結論是,他具有足夠的自信。對的,沒有足夠的信心,誰能勇敢地把斧頭賣給當政者呢?但是,小布什能夠接受這把斧頭,更重要的是因為喬治·赫伯特能站在小布什需要的角度,從關懷出發,用真誠打動了小布什的心。

當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把斧頭賣給小布什時,喬治·赫伯特卻認為,把一把斧頭賣給小布什總統是完全可能的,因為他在得克薩斯州有一座農場,那裏長著很多樹。於是我便給他寫了一封信。“我在信中是這樣寫的:尊敬的先生,有一次,我有幸參觀了您的農場,發現那裏長著許多矢菊樹,有些已經死掉,木質也變得鬆軟了。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子。不過,從樹的質材來看,市麵上的小斧子顯然太輕,因此您應該需要一把不是那麼鋒利的老斧頭。現在,我這裏正好有一把這樣的斧頭,它是我爺爺留下來的,十分適合於砍伐枯樹,價格上,隻要15美元即可。如果您有興趣,請按本信所留下來的信箱地址給予回複……”

“很快,小布什總統就給我彙來了15美元。”

喬治·赫伯特的成功,不但有充滿強烈自信心的原因,還有處處透露著人性關懷的緣故。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對方想不答應都難,因為他被你的誠心所打動了。

真誠的話語是一筆無形的精神財富,將這筆財富運用在求人辦事中,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5用善意的威脅逼對方妥協

在求人辦事時,有時可以用善意的威脅使對方產生恐懼感,使對方就範,不得不妥協,從而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酒店大王”希爾頓正在蓋的樓房沒錢蓋了。於是,他找到那位賣給他地皮的商人,告知沒錢蓋房之事。

“那就停了吧!”地皮商漫不經心地說,“等啥時有錢了再蓋吧!”

“這我知道,”希爾頓同樣漫不經心的說,“你也看到了,自從我買了你的地,這周圍的地價已漲了不少。如果我這房子老蓋不下去,恐怕你這地皮的價格也會大受影響;如果我再宣傳一下,說不蓋房子是因為此地建樓不妥,準備另遷新址。如此一來,恐怕你的地皮就更賣不了價錢了吧!”

“那你想怎麼辦?”地皮商生氣地問。

“你把房子蓋好賣給我,”希爾頓建議道,“資金從以後的營業利潤中分期返還,我再適當地給你分點紅。”

地皮商考慮再三,咬咬牙還是答應了。

“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照樣可以使喚“鬼”,就看你會不會擒“鬼”了。希爾頓在困難之際,把“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利害關係擺在了地皮商麵前,以“損”威之,以“利”誘之,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結果。

求人辦事,有時使用“忍”、“磨”、“熬”等種種手段,未必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時,你就得采取“威逼利誘”的方法,“逼”得對方無處藏身,巴不得趕緊將事情解決以求解脫;同時以利“誘”之,讓對方能夠看到美好的明天,覺得有利可圖,這樣也不至於過分感到為難。如此一來,你求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使用這一方法,在所求之事和所求之人上目標應該專一,不能分散火力,“逼”是關鍵所在。

某公司舉行一次集體旅遊活動,當大家風塵仆仆地趕到事先預定的旅館時,卻被告知當晚因工作失誤,原來訂好的套房(有單獨浴室)中竟沒有洗澡用的水。為此事,公司領導約見了旅館經理。

剛開始,領導先是很有禮貌地說:“對不起,這麼晚還把您從家裏請來。但大家滿身是汗,不洗洗澡怎麼行?何況我們預定時說好供應熱水的,這事隻有請您來解決了。”

沒想到,旅館經理卻毫不客氣地說:“這事我沒有辦法。鍋爐工回家去了,他忘了放水,我已叫他們開了集體浴室,你們可以到那裏去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