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指說書人給聽眾講故事的口氣。敘述故事發生的年代、內容、人物的行動、情節的變化。

2暗筆

指為避免拖遝絮叨,將與本段故事關係不大的情節一筆帶過,略而不提。

3伏筆

指在前麵先埋伏一根線,後麵再詳述。

4驚人筆

是寫情節比較緊張,用來增加聽眾欣賞興趣的手法。

5倒插筆

正在敘述主要故事時,臨時又倒敘一段另外相關的事。

6補筆

故事中引出一件事,馬上交待清來龍去脈,補敘清楚,為以後的故事發展做好鋪墊。

7掩筆

也稱“扣子”,“聽書聽扣兒”就是製造懸念的意思。評書中常使用“扣子”裏套“扣子”的掩筆,通稱“連環扣”。

8評論

是以說書人的口氣對書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或者古書今說進行解釋。

9讚賦

傳統評書中前人留下的固定成套的詞句,有讚(人物、兵器、疆場、臉譜等)、賦、詩詞等連串的套話。其特點是:散文少、韻文多,因此千人一麵,有些呆板,比較粗糙。

10包袱

即說書當中要從內容出發,穿插笑料,抖響“包袱”。

4評彈

評彈概述

評彈是蘇州評話和彈詞合在一起的簡稱。它用蘇州話說唱,流行在江蘇南部和浙江東北部及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傳統節目大都是才子佳人、兒女柔情的故事。如《珍珠塔》、《玉蜻蜓》、《三筆》和《白蛇傳》等。近年來比較優秀的新曲目有《真情假意》、《九龍口》、《小丹桂之死》等。

評彈的藝術手段

評彈的主要藝術手段是說、表。它運用各種表白,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描摹、刻劃故事發生的背景及人物的內心世界。它的“白”有六種,分敘事和代言兩部分:

官白:是書中人物、角色的道白。

私白:借說書人之口說出角色的內心獨白。

咕白:是角色的獨白和旁白。

襯白:是在官白、唱詞表白不足時,加以解釋說明的手段。

托白:是用來強調語氣、突出內容的手段。

表白:是說書人以第三者身份敘述故事情節、地點,介紹人物身份的手段。

評彈的另一種藝術手段是唱詞,基本是七字句。演唱的曲調產生過各種流派,俗稱“人調”。當前比較流行的有旋律婉轉、韻味濃厚的“蔣調”和哀怨傷感、委婉動聽的“麗調”。

5數來寶

數來寶概述

數來寶又稱對口快板,由兩個人來表演。數來寶的語言特點如下:

1.大眾化,通俗易懂。數來寶的語言要精練、流暢、俏皮,有感染力。它的基本句式是“三、三、七”。

例如:

甲:打竹板,走上台,

對著大家唱起來。

乙:叫同誌,快坐好,

我給大家數來寶。

甲:新人新事特別多,我不知應該從哪說。

乙:先表表軍屬李大媽,她助人為樂人人誇。

以上是一段“數來寶”的開頭。通過這八個句子可以看出數來寶的語言是很有特色的。兩個演員各唱兩回,相互對答。語言純樸而風趣,又富於很強的節奏感。

2.花轍。數來寶與快板及快板書有所不同,快板、快板書對轍韻的要求是一個段子用一道轍,又稱“一轍到底”,而數來寶則要求用“花轍”。所謂“花轍”,就是一個段子要變換兩道轍以上。數來寶是個典型的使用“花轍”的曲藝形式。它是每兩句變換轍,一個段子要變換幾十次甚至一百多次轍。上麵例子中的八句詞就變換了四次轍,前兩句三字尾是“走上台”、“唱起來”所用的是“懷來”轍;而下兩句是“坐好”、“數來寶”,所用的是“遙條”轍;後四句也分別變換了“梭坡”和“發花”轍。同時,數來寶還有個特殊要求,就是每兩句的尾字必須要同轍同聲。如。前兩句的尾字:“台”和“來”都是四聲的第二聲;下兩句的尾宇“好”和“寶”都是四聲的第三聲;後四句分別是用了四聲中的第一聲。對數來寶的轍韻特殊性必須時時注意,否則唱起來詞不上口,聽起來聲不入耳。

數來寶的編寫

數來寶的一般寫法是用敘事體,很少有集中刻劃人物及貫串一個情節的。但實際上數來寶也可以寫貫串情節,並能集中刻劃人物。如:對口快板“攀高峰”,就是貫串一個攀上珠穆朗瑪峰的情節,集中刻劃了以老政委為首的幾個登山英雄的形象。

數來寶的開頭有“正開”和“俏開”兩種,如:數來寶《學雷鋒》:

甲:毛主席號召象春風,

全國人民學雷鋒。

乙:學雷鋒,唱雷鋒。

偉大的戰士紅色的兵。

他苦水裏生,甜水裏長,

一顆紅心向著黨。

這段數來寶的開頭就“正開”。所謂正開,就是開頭就點出主題,然後再敘述雷鋒的先進事跡。號召向雷鋒同誌學習。

若開頭不馬上點出主題,那種數來寶的開頭就是“俏開”。

數來寶結尾一般要求要“爆”。所謂“爆”,就要有力,有氣勢,戛然而止。

數來寶的伴奏

數來寶的伴奏工具,過去有使用“薩拉幾”或牛胯骨的,現在基本上都用“七塊瓦”,即大板和節子。數來寶的伴奏要掌握基本點和開場點。

基本點的打法:

‖:嘀咯噠|嘀咯噠:‖

板的握法是用左手食指挑住小板(節子)的第四片與第五片之間。中指、無名指、小拇指附在第五片板(底板)上,拇指附在前四片板上,五片板形成與地麵垂直角度,這就是小板的基本握法。然後,無名指用力向前推動底板,使之與前麵四塊板碰擊出現一個聲音,即是“嘀”。前四塊板因底板的碰擊也向前運動,這時拇指由上突然向下攔擊四塊板,使底板相碰出現一個聲音即是“噠”。四塊板因被攔擊而向回運動,又與第五塊板(底板)相碰出現了一個聲音即是“噠”。這樣循環往複就形成了基本點:

|嘀咯噠|…………

如果按一小節兩拍計算,那麼“嘀咯”占一拍,“噠”占一拍。

掌握了基本點後,再練習開場板。

所謂開場板,就是兩個演員在開始演唱前,為了承前啟後,把聽眾或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這個節目上來而打的一套開場點。

上述開場板是大板和節子配合打出的混合聯奏。其中“節”字表示是“節子”的聲音,而“呱”字則表示大板與節子同時出來的聲音。因大板的聲音突出,所以用“呱”字來表示。

大板的打法是用右手拇指和另外四指握住底板的中段。食指尖和拇指尖分別放在大板連接繩的下邊;然後,將前板揚起與底板平行,再將手掌貼緊底板的板心,隻有“虎口”處開放,其他各處均封閉,使之形成一個小共鳴箱。這時前板從上落下碰擊底板,則發出了“叭”的聲音。

6快板書

快板書的語言特點和格式

快板書就是用合轍押韻的普通話來說書、講故書。語言要求日語化,通俗易懂。

快板書要求:一轍到底。轍的選擇可以根據段子的內容而定。快板書一般要求每段約三百句左右(上下句按兩句計算),宜使用較“寬”的轍。當然,“窄”轍可以用,隻是在創作時需要付出更大的勞動。但“窄”轍又有詞句生動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