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民要術》裏也記載了我們祖先的“冬灌”的經驗。這就是把雪緊緊地耙在地裏,或把雪積成大堆,推到栽下種子的坑裏去。這是為了防止大風把雪刮走,使地裏有充足的水分。這樣,春天長出來的莊稼就會特別旺盛。

《齊民要術》裏還要大家注意搶墒。農諺說,“早種一日,就能早收十天”。這就說明搶墒的重要。黃河流域在春末夏初播種的季節裏,雨量很少,經驗告訴我們的祖先,必須趁雨播種。《齊民要術》總結當時的經驗說,穀物的播種,最好是在下雨之後。雨小,如果不趁地濕下種,苗便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就不容易長得健壯。但是,遇到雨大就不能這樣做,因為雨太大,地太濕,雜草就會很快地長起來。同時,穀物也不適宜在過濕的土地上生長。這就要在地發白後再下種。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先是很善於和自然作鬥爭的,他們並不是機械地搬用經驗。這樣保墒保澤的經驗,即使在今天來說,也是很寶貴的。

3選種和浸種催芽

隻要參加過農業生產的人,都知道選擇優良品種的重要意義。遠在西漢時候,我們祖先就很注意選種和保藏種子,並且積累了寶貴的選種、藏種的經驗。穀物成熟的時候,要把粒大穗大的摘下留作種子。摘下來的種子要掛在幹燥通風的地方,吹得很幹很幹,然後藏在竹器或瓦罐裏麵。最好和上一些幹艾,防止種子生蟲。到南北朝的時候,選種和藏種的經驗更加豐富了。《齊民要術》裏告訴我們:如果不選種,不但莊稼長不好,種子還容易混雜。種子混雜了,就會給生產帶來很多麻煩,不但出苗會遲早不齊,穀物成熟的時期也不一樣。在舂碾糧食時,有的還沒有熟,有的舂碾過度,不但難得均勻,回收率也會減少,煮起來也會夾生不熟,很不好吃。

關於選種的方法,《齊民要術》裏說,不論是粟、黍、秫、粱,都要把長得好的、顏色十分純潔的割下來,掛在通風幹燥的地方。到第二年的春天打下來,單獨種在留種地裏,準備作下一年的種子用。留種地要耕作得特別精細,要多加肥料,要常常鋤地,鋤的遍數越多,結的子粒就越結實,才不會有空殼。種子收回來後,要先整理,並且要埋藏在地窖裏,這才可以防止種子混雜的麻煩。

在收取瓜種方麵,《齊民要術》記載了一個非常寶貴的經驗。它說:瓜種要揀取“本母子”瓜裏的種子。所謂“本母子”瓜,就是最早結出來的瓜, 它裏邊的種子,出苗早,結瓜也早。但並不是“本母子”瓜裏的全部瓜子都是好種子。《齊民要術》裏說,要截去瓜的兩頭,揀取中間部分的種子。因為中間部分的瓜子要比兩頭的大,在它的子葉裏貯藏的營養料比其他瓜子多。因此,這種瓜子長的瓜秧比較旺盛,結的瓜也好。現在,我國農民留瓜種,一般是留取早輩瓜子,在北方某些地區,揀取瓜種有時仍參考《齊民要術》裏所記載的辦法。

《齊民要術》裏也記載著浸種催芽的方法。當時雖然還不懂得用鹽水浸種,但已經知道用水浸種了。 《齊民要術》裏說,在播種前二十天,就應該用水淘洗種子,去掉浮在上麵的米比子,曬幹後再下種。也有讓水稻浸到芽長二分,早稻浸種到芽剛剛吐出時,再播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