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重新修訂“本草”

“本草”就是中藥。由於絕大多數中藥來源於植物,其中又以草類最多,所以中藥書都以“本草”命名,其實不少蟲、魚、鳥、獸和礦物也是常用的中藥。

李時珍為什麼要重修“本草”呢?這要從我國本草學的發展史說起。

我國地大物博,曆史悠久,古代文化燦爛輝煌,藥物學方麵的遺產也十分豐富。自古以來,我國就有神農嚐百草的傳說,神農被認作我國藥物學的始祖,《神農本草經》(簡稱《神農本草》)則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本草學著作。據考證,《神農本草經》並非神農所著,而是漢代人假托神農之名問世的。《神農本草經》總結了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遺留下來的許多醫療經驗和當時認識到的藥物365種。

從漢代到明朝,時光已經逝去了一千五百年了,隨著人們與疾病鬥爭的知識日益豐富,本草學也日益發展、完善起來。在這段時間裏,曆代醫藥家又編纂了很多新的本草,數目不下二三百種,大大地豐富了祖國的醫藥學寶庫。

南朝齊梁時期大醫藥學家陶弘景編寫的《神農本草經集注》,是一部很有影響的著作。《集注》將《神農本草》中所收載的365種藥物加以注釋和整理,又補充了漢、晉以來新發現的藥物365種,共收載藥物730種。

唐高宗顯慶四年(659),由大臣長孫無忌、李勳等領銜編纂、由蘇恭實際負責編著的《新修本草》,宣告完成,並由政府在全國統一頒行。《新修本草》共收載藥物八百四十四種,是我國第一部官修藥典。

宋朝影響較大的本草有劉翰、馬誌的《開寶本草》,有掌禹錫、蘇頌的《嘉祜本草》;最值得重視的是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由四川名醫唐慎微所著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證類本草》是我國當時最完備的本草學著作,共收載藥物1455種,並附有藥方三千多個。

李時珍是個喜歡讀書的人,像《神農本草》、《新修本草》、《證類本草》這些名著他早就仔細讀過。據《李時珍傳》記載,他青年時曾經“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可見他對於學習前人經驗是十分認真的。不過這話也有不夠符合實際情況的一麵,因為李時珍以醫為業,經常出外應診,又喜歡進行實地考察,怎麼可能“不出戶庭”呢?實際上李時珍不僅善於總結前人經驗,而且也十分注意把書本知識和實際情況加以對照、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李時珍在自己行醫過程中漸漸感到我國古來的本草同明朝當時用藥的實際情況不甚相符,舊本草不隻是品種不全,而且還有許多錯誤。

就拿唐慎微的《證類本草》來說吧;這是當時醫藥界公認的“全書”。李時珍一方麵稱讚唐慎微的學問實在廣博,《證類本草》彙集了各家本草的藥物和民間許多的單方、驗方,使這些民間和古來的用藥經驗能夠流傳下來,這些都是他的功勞。但另一方麵,李時珍覺得《證類本草》仍“瑕疵不少”,例如把“葳蕤、女萎二物並入一條”,這就是個差錯。葳蕤是一種矮小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開白色的鍾形小花,葉子像竹子,所以又名玉竹,是一種常用的滋補強壯藥。女萎也稱萬年藤,莖長數丈,是止痢消食藥。這兩者怎麼可以混為一談呢?還有,生薑、山藥是兩種菜蔬,《證類本草》卻把它們列入草部;檳榔、龍眼是兩種果子,《證類本草》又把它們列入木部,等等。

再舉一些例子來說:

如硝石與芒硝。前者也稱火硝(主要成分是硝酸鉀),後者又名水硝(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鈉)。但曆代各家本草對硝石和芒硝成分差別都弄不清楚,錯加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