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有的本草認為“黃精即鉤吻”,“旋花即山薑”。黃精是一種補藥,無毒,鉤吻卻有劇毒;旋花與山薑也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分屬旋花科和薑科。這些東西怎麼可以互相混淆呢?
曆代諸家本草“似茲之類(的錯誤)不可枚舉”。藥搞錯了,盡管醫生處方開得再好也還是不能治病,甚至會因此引起醫療事故,所以這些錯誤都需要及早加以糾正。
同時,從《證類本草》問世到李時珍生活的時代,已經過去四個多世紀了,這四百年來本草學仍在繼續向前發展。
在與疾病作鬥爭中,一些醫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古代醫學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收獲。金、元時期有四大醫家聞名於世,他們是:主張用寒涼藥的劉完素,常用攻下藥的張從正,擅長用補養脾胃藥的李東垣,研究滋陰降火藥的朱丹溪。他們提出了不應當盲目搬用古方的觀點,指出了舊醫書和本草的許多訛誤不足之處。四大醫家研究新藥理,推廣新藥效,發現新藥物,討論如何組成新的有效方劑。他們的學術爭鳴對李時珍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更增強了他重新修訂本草的意願。
另外,宋元時期海陸交通日益發達,對外貿易超過了唐朝。1973年,考古人員在福建省泉州灣發現了一艘宋元時期沉沒的海船,船艙中除有大量古銅錢和瓷器外,還發現了許多藥物,如沉香、檀香、水銀、朱砂、胡椒等。可見那時我國與國外醫藥學交流已經相當發達。
元朝時,由阿拉伯邀來了醫生,在北京開設了“回回藥物院”,並且翻譯 了阿拉伯醫藥書籍《回回藥方》。
明朝時,鄭和七次奉命下西南洋,最遠航行至非洲東岸,帶回了蘆薈、乳香等外國藥材和許多國外的醫藥學知識。
隨著本草知識的日益豐富、發展,舊本草早已不夠用了。應當早日有一本新的本草問世,來全麵地總結祖國本草學的新認識、新經驗,以提高醫藥學的水平,更有效的為人們治病。
曆代本草許多是由當時的封建朝廷主持修訂的,如前麵談到的《新修本草》、《開寶本草》、《嘉祜本草》。但李時珍所處的時代,如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這些明朝統治者,一心隻想煉丹求仙,長生不老,對重修本草卻不熱心。重修本草的工作已經迫不及待了,李時珍毅然決定,由自己獨自承擔起這一艱巨的工作。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李時珍開始編寫《本草綱目》,這一年李時珍是三十五歲。
前麵提到,李時珍曾經多年掌管過楚王府的良醫所,這使他有機會飽覽了王府所藏許多民間難得的醫藥書籍。此後他到太醫院任職,太醫院的生藥庫裏保存著各種民間稀有的珍貴藥材,圖書資料也更豐富。這些都是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時極有參考價值的資料。但是太醫院的許多醫官隻知道一味地討好皇家,沒有多少真才實學。這樣的環境對他從事《本草綱目》的編寫工作,沒有什麼好處。任職一年以後,他終於棄官回鄉了。
北京離李時珍的故鄉蘄州有幾千裏路。李時珍在南歸的路上還念念不忘本草,隨時為重修本草收集材料。他在旅途中看到北方的車夫常常帶著一種叫旋花的粉色小花,於是就向車夫作了調查。車夫告訴他,這是“暮歸煎湯”飲用的。因為他們是幹力氣活的,這草每晚煎湯飲下,可以舒筋活血,補氣長力。於是李時珍記下了車夫的話,以後並在《本草綱目》中寫道:過去醫書中旋花能“益氣續筋之說,尤可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