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身為縣令,此案自然歸他處理。經仔細審問,查清和尚和尼姑雖然相愛,但未有奸情,於是斥退無賴,判令兩人還俗,結為夫婦,並寫七律一首,以作判詞:

一半葫蘆一半瓢,

同來一處好成挑。

從今入定風規寂,

此後敲門月影遙。

鳥性悅時空是色,

蓮花落處靜偏嬌。

是誰勾卻風流債,

記取當年鄭板橋。

44.請客留宿

西湖有個和尚,很喜歡作詩。他整天關上廟門,終日吟誦,外來人除了詩人吟士,一概不見。為了躲開鬧市,他移居山寺,叮囑看門小和尚,一般人不準隨便進入。

有一天,天很晚了,一個迷路人無處投宿,來山寺敲門。小和尚出來問道:“先生從哪裏來?”客人回答:“我天晚迷路,想在貴處借宿一宵。”

小和尚說:“我們方丈有話,不是詩客,誰來也不見,如果你會作詩,可以讓你進來。”

這人想:“我何不冒充一下,進去住一宿再說。”於是對小和尚說:“我是詩壇老手,特來拜訪老方丈。”

小和尚一聽,非常高興,連忙把他讓到客堂,又去稟告老和尚。老和尚說:“天已晚了,先請客人用晚飯,明早我再去領教。”

小和尚轉告了客人,隨後端上飯菜,請客人用飯。客人走得又餓又渴。見了飯菜,狼吞虎咽,飽餐一頓。誰知吃多了,夜裏想要大便。他起身去找廁所,廁所門關了,一時憋不住,便把佛前的銅磐端下來,拉了一泡屎,又放到桌上。

一會,天已經亮了,他怕見老方丈出醜,便不辭而別,偷偷跳窗戶溜走了。剛出山門,小和尚追上來問道:“詩翁為什麼逃走呢?是不是不會作詩?”這人回道:“我已寫了兩首,都是嘔心瀝血之作,很有唐人風味,都放在銅磬裏了。”

小和尚聽說已經有詩,便把他放了,自己回到廟裏,恰好老方丈出來要見詩客。小和尚說:“詩客已經走了,留下的詩稿,放在銅磬裏。”老和尚說:“趕快拿來我看。”

小和尚走到桌前,用右手往磬內一摸,摸了一手;又用左手一摸,也摸了一手。老和尚見小和尚不來,便大聲問道:“詩在哪裏?”

小和尚哭喪著臉說:“左也是一手(首),右也是一手(首),屎(詩)確實有兩手(首),實在臭得難聞。”

45.“依人門戶度春秋”

鄭板橋未成名之前,為了解決生活問題,曾到人家裏去當教師;寄人門下,受盡委屈,一肚子怨氣,難以發泄。考中了進士之後,他回想起那段日子,仍然感慨盈懷,為此賦詩一首:

教讀從來是下流,

依人門戶度春秋。

半饑半飽清閑客,

無鎖無枷自在囚。

功緩父兄嫌懶惰,

課嚴弟子結冤仇。

而今幸折南宮桂,

遮卻當年半麵羞。

46.賭徒改唐詩

從前,有個賭徒,很愛唐詩。由於日夜博賭,把家產蕩得差不多了,還欠了一身賭債。年關臨近了,來家裏要賬的,一大早就堵住了門。這天清晨,一陣催債的敲門聲把賭徒從睡夢中驚醒。他觸景生情,把貼在床頭上的唐詩《春曉》,改成了《臘曉》:

臘眠不覺曉,

處處聞人吵。

夜來討賬聲,

該人知多少?

他起床後,想趁老母親還沒有睡醒,把家裏的東西拿到當鋪裏當幾個錢還債,又見妻子哭哭啼啼地在織布機上織布,生怕她的哭聲驚醒了老娘,就一巴掌把妻子從織布機上打了下來,一麵念著唐詩《春怨》: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當他念第二遍的時候,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打起我妻兒,

莫教機上啼,

啼時驚娘醒,

不得當東西。

47.怒斥癩蛤蟆

有個花花公子,混名癩蛤蟆,他久聞錢六姐美貌多才,垂涎三尺。聽說錢六姐選賢招親,他也要去試一試。

癩蛤蟆打扮成一個賣鴨蛋的少年,提一籃鴨蛋來到錢家灣,坐在樹下一塊大石上探望。見錢六姐從屋裏走出來,癩蛤蟆忙起身吟道:

這位女菩薩,

莫非錢六姐?

有緣今相會,

請賞一杯茶。

錢六姐仔細打量了他一下,便答道:

六姐她在家,

親手燒香茶,

隻待真君子,

不啖小爬爬。

又問他:“這位客人的鴨蛋是賣的嗎?”癩蛤蟆忙道:“是賣的,大姐可要?”

一個蛋,兩個黃,

包你滿意包你嚐。

六姐道:

殼內藏,兩個黃,

雜種出世不認娘。

癩蛤蟆嘻皮笑臉道:

綠殼鴨蛋綠皮臉,

一頭圓來一頭尖,

黃泥滾蛋雖難看,

包你可口味道鮮。

錢六姐見樹下一隻黑狗在叫,靈機一動,便說道,

黑皮癩狗黑皮臉,

嘴尖舌長肚子圓;

滿腹大屎不知臭,

亂嚷亂咬發夢癲。

罵得癩蛤蟆灰溜溜地跑了。

48.渡河對詩

從前,有四人同船過河:衣冠楚楚的官員、年輕妙齡的賣花女、衣裳襤褸的船夫、粗布衣衫的揀糞老農。上得船來,官員自恃胸有才學,於是對三人說:“同舟共濟,對子來戲,恕我冒昧地請諸位各依本人身分,用三字同頭、三字同旁對出一首四句七言詩,首尾要融貫連鎖。誰對不上,誰出渡錢。如果各位都對上了,由我一人支付渡錢,上岸後再請酒席一桌,如何?”三人聽後點頭稱許。

船剛離岸,官員說:“那由我先對。”說完搖頭晃腦地吟道:“三字同頭官宦家,三字同旁綢緞紗,若非當朝官宦家,誰人能穿綢緞紗?”說完笑容可掬,自鳴得意。

賣花女莞爾一笑,不加思索的吟道:“三字同頭芙蓉花,三個同旁姑娘娃,若非妙齡姑娘娃,那個敢戴芙蓉花?”官員聽完後,不禁讚曰:“美哉!”

船夫手不停篙,從容吟道:“三字同頭大丈夫,三字同旁江海湖,不是當今大丈夫,何人能識江海湖?”官員聽後,脫口讚道:“妙哉!”

這時輪到揀糞老農了,隻見他不慌不忙地說:“三字同頭屎尿屁,三字同旁謀詭計,若非當船屎尿屁,誰人願意謀詭計?”官員明知被人譏諷,羞得無地自容,推開兩手說道:“哀哉!”

此時船已靠岸,官員隻好付了船錢,又無奈賠上了一桌酒席。生活是文學的源泉,民間歌謠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渡河詩》以詩的形式,通過官員和勞動群眾的唱和,無情地嘲笑了自命不凡的統治者的愚昧,熱情地歌頌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不失為詩以達意的典範。

49.嘲笑和尚的詩迷

古代,某地有一個和尚,沒有什麼才學,而且見錢眼開,庸俗不堪。他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經常與文人雅士攀關係,要求對方寫詩繪畫。

有一次,他向一位詩人求詩。詩人就信筆題寫一絕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