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5
51.泰山
在古代,當帝王認為自己的統治很鞏固、天下治理得很不錯的時候,往往要到泰山去祭祀天地,這在當時叫做封禪。
有一年,唐玄宗要到泰山去封禪,為此專門任命宰相張說為封禪使,由他全權負責封禪大典的具體工作。
按照慣例,封禪之後,除正一品官的太尉、司徒、司空以外,其餘各級官員都可晉升一級,而且皇帝還要舉行盛大的宴會來表示慶祝。
唐玄宗在封禪之後,一品以下的各級官員都得到了晉升。這時有個叫鄭鎰的人,本來默默無聞,隻是一個九品芝麻官,可因為是張說的女婿,竟然連升了四級,一躍而成為五品大員,並且還得到了穿紅袍官服的賞賜。他自然異常高興,穿著五品紅袍官服出出進進,得意極了。
遵照慣例,唐玄宗舉行了盛宴招待百官,在宴席上接受群臣的朝拜。唐玄宗也高高興興地對一些官員賜酒。當他走到鄭鎰的身旁時,和他隨意地攀談起來。這時候,鄭鎰非常緊張,顯得極為拘束。玄宗問他封禪前是幾品官,現在又擔任什麼職務時,他滿臉緋紅,結結巴巴。
玄宗聽完他那不順暢的回答後,對他由九品升為五品十分驚奇,於是緊跟著追問連升幾級的原因。這時候,鄭鎰急得滿頭大汗,無言以對,恨不得有道地縫可以鑽進去,隻得支支吾吾地回答著。正當玄宗覺得奇怪之時,旁邊一位叫黃蟠綽的宮廷藝人趕忙向玄宗報告:“這是泰山的力量啊!”他接著加以解釋,委婉地指出這是泰山封禪時,鄭鎰的嶽父張說的力量。玄宗一聽,哈哈大笑起來。
泰山本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是一座山的名稱。這件事後,“泰山”就成了嶽父的一種代稱。
52.桃李
春秋時候,魏國有個官員叫子質。他當權的時候,曾經培養和推薦了不少人擔任官職。後來子質得罪了魏文侯,無法再在魏國待下去,隻好逃亡到別的國家。
子質逃亡後,心中總是感到委屈。他覺得自己培養過、保舉過不少的人,結果誰也沒能幫助他,竟然使他落到了有國不能回、有家不能歸的地步。所以,有一次當他遇到一位叫子簡的朋友時,忍不住發起了牢騷。他後悔從前舉薦了那麼多人,結果誰也沒有替他出力。他說起這些事時心情非常沉重,言詞也很激憤。
沒料想,子簡並沒有同情他,而是淡淡地一笑。他意味深長地對子質說:“春天種下了桃樹、李樹,那麼夏天就可以遮陰,到了秋天還可以收獲鮮美的果實;如果是種下了蒺藜,那麼以後不僅不能遮陰,而且隻能收獲那些討厭的尖刺哩!”
子簡的意思是培養人、舉薦人一定要看對象。若培養的是桃李那樣的人才,那就能得到益處;若是沒看準對象,培養的是蒺藜,那就正好相反了。他用打比方的方法,委婉地批評了子質。
古代,人們把人才比喻為桃李,後來又用桃李比喻學生,所以有“桃李滿門”、“桃李滿天下”的說法。這都是表示培養的弟子很多,到處都有。
53.天塹
南北朝末期,北周的楊堅統一了北方,建立了隋朝。此後不久,他組織軍隊開始南征,以期統一中國。當時,長江以南還存在著一個政權,這政權的統治者叫陳後主,他整日花天酒地,還沒有意識到隋朝的威懾,沒有看到形勢的嚴重。
陳後主是南朝宋、齊、梁、陳的陳朝最後的一位君主,他名叔寶,字雲秀,愛喝酒,也愛作詩,還極愛音樂。隋軍開始南征了,但他依然詩酒不停,他的宮廷裏仍然歌舞升平。陳後主在妃嬪們的簇擁下,天天聽著悅耳的音樂,看著宮女們翩翩起舞,時時笑聲不斷。
隋軍就要渡過長江了,陳朝危在旦夕。一些大臣急得團團轉,特別是負責軍事的官員更是心急如焚。他們到宮廷中去求見陳後主,向他報告情況,並且建議說:“趕快加強長江南岸的防禦,以阻止隋軍的渡江!”隻知享樂的陳後主這時卻沒有了主意。
陳後主的身邊有一個很受他寵愛的太監叫孔範,他對此很不以為然。看著陳後主著急的樣子,他勸陳後主說:“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邊將欲邀功勞妄言事急!”這話的意思是長江是天然的壕溝,自古以來就把南北隔開了,敵軍哪能過得來呢?隻是這些軍官們為了邀功請賞,才這麼誇張,把事情說得這麼緊急啊!
陳後主一聽,覺得有道理,馬上放心了。就這樣,長江南岸根本沒有設防,沒作任何抵抗的準備。
很快,隋朝的大軍順利地渡過了長江。當隋軍的將領韓擒虎入城以後,陳後主這時才慌亂起來,他慌慌張張地帶著兩個最寵愛的妃子躲進了宮廷裏的一口枯井中,結果在隋軍搜捕時被發現,成了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