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縣
在府城北二百八十裏。唐以前為山洞,屬侯官。開元二十七年,洞豪劉強、林溢、林希等來歸順,都督李亞丘遣參軍楊楚畹招致謝能等千餘戶,奏立縣於雙溪之彙,屏山之南。後又析侯官、尤溪二縣地益之。宋太平興國初,轉運楊克讓遷水口。端拱元年,轉運崔策請複舊,迄元、國朝因之,編戶四十八裏。
閩清縣
在府城西北一百二十裏。唐貞元中,觀察使王翃析侯官縣北十裏置梅溪場。五代梁乾化初,為閩清縣。宋、元仍舊,國朝因之,編戶八裏。
長樂縣
在府城東南百餘裏。隋為閩縣治。唐武德六年,析置新寧縣,在今十一都敦素裏,距今治十五裏即古縣。尋改為長樂。上元初,防禦使董玠以地卑潦,移吳航頭。元和三年,省入福唐,五年,複置。五代唐長興四年,偽閩改為侯官,又改為安昌,尋複舊。宋、元迄國朝因之,編戶三十二裏。
連江縣
在府城東北九十五裏。晉太康三年,析閩縣溫麻船屯,置溫麻縣。隋開皇中,省入閩。唐武德六年,複置縣,曰連江。宋、元迄國朝因之,編戶二十四裏。
羅源縣
在府城東北一百五十裏。唐太中元年,觀察使常岫以連江一鄉為羅源場。鹹通二年,又分閩縣地益之,號永貞鎮。五代唐長興四年,偽閩改鎮為縣。宋天禧五年,避禦諱,改永昌。乾興元年,始改羅源,初治於雙溪之間,地卑潦。慶曆八年。知縣陳偁因土民倪昱、陳智津奏請,乃遷戴坑即今治所。元仍舊,國朝因之,編戶一十四裏。
永福縣
在府城西百二十裏。唐永泰二年,節度使李承昭析侯官、尤溪二縣各一鄉置永泰縣。宋崇寧元年,改今名,仍舊。國朝因之,編戶三十六裏。
福清縣
在府城東南一百二十裏。隋為閩縣囗。唐析閩縣地,置新寧縣。嗣聖十六年,析長樂南八鄉置萬安縣。天寶元年,改福唐。唐、五代偽閩改永昌。後唐長興四年,始稱福清。吳越有閩,屬兩浙,宋太平興國三年,改屬太平軍;八年,複隸福州。元元貞初,升為州。國朝洪武二年,複為縣,編戶三十六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