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是冤家

【釋義】指同一行業內部的人,為了各自的利益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例句】俗話說:“同行是冤家。”那個魯老板聽說姓紀的白發老頭釀酒手藝高超,生意興隆,一肚子不快。(戎林《李白的故事》)

生行莫入,熟行莫出

【釋義】人盡量不要走進自己生疏的行業,也不要離開自己所熟悉的行業。

【例句】不要頻繁地換工作,要幹一行,專一行,常言道:生行莫入,熟行莫出,你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吧!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釋義】勸人沒有某項本領,就不應該把重任包攬在自己頭上。

【例句】安老爺笑道:“不妨,若無破良揚波手,怎取驪(lí)龍頷(hàn)下珠?就是老媽媽論兒,也道是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你看我三言兩語,定叫她歇了這條報仇的念頭。”(《兒女英雄傳》一六回)

藝高人膽大

【釋義】擁有高超技藝的人,遇事有條不紊,從容應付。

【例句】俗話說,“藝高人膽大。”你要是平日經常得箭法純熟,百發百中,你才能臨事從容,隻把敵人當作你的活靶子。(姚雪垠《李自成》二卷四六章)

良賈深藏

【釋義】賈:商人。會做生意的人從不在別人前麵顯示本領。指有本領的人謙虛,不張揚。

【例句】張鹿樵(qiáo)天姿超邁,談笑風生,工書,尤善漢隸,而迄未知其能畫梅。語雲:“良賈深藏”,又曰“真人不露相”,豈謂是歟(yú)!(清·李光庭《鄉言解頤·物部》)

不經廚子手,難得五味香

【釋義】五味:指酸、甜、苦、辣、鹹,泛指各種味道。隻有廚藝精湛的廚師,才能做出味美可口的佳肴(yáo)來。比喻精通某項工作的人做起事來會得心應手。

【例句】初次做飯,各種調(tiáo)料應有盡有,可還是不對味口,也許是我掌握不了火候吧!真是“不經廚子手,難得五味香”,抽空一定要向王師傅討教幾招。

人多一技有益,物裕一備有用

【釋義】人多學一些技能,總會受益;東西多準備一些,早晚都會派上用場。

【例句】人多一技有益,物裕一備有用。想不到,桃子為給丈夫和公爹治傷,去過兩次鬼見愁馮子久的濟仁堂,學會了一點粗淺的治傷方法,今兒又使上了。(馮德英《山菊花》一三章)

行行有利,行行有弊

【釋義】每一行業都有有利的一麵,也有它不利的一麵。

【例句】“行行有利,行行有弊”。因此,我們要幹一行,愛一行,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

藝多不壓身

【釋義】指多學幾種技藝、本領,隨時都能用上,不會受製。

【例句】常說,藝多不壓身。比方你誌和叔吧,本來是個莊稼人,他經心用意學會了壘房,就成了泥瓦匠了。(《歧路燈》四四回)

靴要釘鞋掌,人要有專長

【釋義】靴子要釘上鞋掌才耐用,人要掌握一技之長才能立足於社會。

【例句】劉二早就忘了父親臨終前的教誨:靴要釘鞋掌,人要有專長,現在整日不學無術,遊手好閑。

隔行不隔理

【釋義】不同的行業,其中的道理差不多。

【例句】我們兩個廠子雖然生產的產品不同,但隔行不隔理,其中的流程,規範卻大同小異。

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

【釋義】指內行人稍稍試探一下,就能弄清事情的真實狀況。

【例句】“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二十個回合之後,王德成便自甘認輸。(鮑昌《庚子風雲》)

買賣不懂行,瞎子撞南牆

【釋義】指不懂得做生意的道理就會象瞎子一樣到處碰壁。

【例句】王富擔心地說道:“買賣不懂行,瞎子撞南牆,兒子這次棄醫從商,一定會受到挫折的。”

技無大小,貴在能精

【釋義】技術和本領沒有大和小的區別,最主要的是在於精通。

【例句】看著釘鞋匠嫻熟的手法,不過幾分鍾就把一雙裂了口的鞋修好了,我不禁歎道:“技無大小,貴在能精啊!”

七十二行,商是橋梁

【釋義】指在各行各業中,商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例句】商人是很鑽營,但常言道:七十二行,商是橋梁,他們所從事的職業對社會貢獻非常大。

技巧能扯獅子尾,膽大可采猛虎須

【釋義】掌握一定的技巧後可以拉扯獅子的尾巴,人若膽大甚至能拔猛虎的胡須。強調藝人高人膽大。

【例句】技巧能扯獅子尾,膽大可采猛虎須,劉將軍征戰沙場半輩子,難道還畏懼這幫毛賊?

男怕選錯行,女怕選錯郎

【釋義】指每個人都怕選錯行業,就象女子害怕選錯丈夫一樣。

【例句】妹妹眼看出落成大姑娘了,母親念叨著:“男怕選錯行,女怕選錯郎,一定要擦亮眼睛,給閨女務色一個好對象。”

6.棋樂篇

一輩子不出馬,到老是個卒

【釋義】比喻不投身社會幹一番事業,就難成大器。

【例句】趙大嬸望著女兒的背影,憂心忡忡地說:“她去行嗎?”“咋不行?叫她跟著闖闖嘛!”趙老忠滿有把握地說:“俗話說,‘一輩子不出馬,到老是個卒’!”(王厚選《古城青史》一四回)

下棋不語,落子不悔

【釋義】落子:下一著棋。指下棋時不要多說話,走了的棋就不能反悔。

【例句】幹大事要有魄力與膽識,下棋不語,落子不悔,切不可婆婆媽媽。

觀棋不語真君子

【釋義】真正的君子觀看下棋是不說話的。

【例句】常言道: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倘或旁觀的口嘴不緊,遇煞著處溜出半句話來,贏者反輸,輸者反贏,欲待發惡,不為大事;欲待不抱怨,又忍氣不過。所以古人說得好:觀棋不語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醒世恒言》卷九)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釋義】著:下棋時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著。指下棋時一步走錯導致全盤皆輸。勸人做事要慎重,否則全局失敗。

【例句】如果全局和各種階段的關照有了重要的缺點或錯誤,那個戰爭是一定要失敗的。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而不是那種帶局部性的即對全局無決定意義的一著。下棋如此,戰爭也是如此。(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棋高一著,縛手縛腳

【釋義】與技藝高一籌的人下棋,就容易出現差錯。比喻在比自己高明的人麵前,做事會處處受拘束。

【例句】阿忽台至此,雖明知不敵,也隻好拚命與鬥。俗話說得好,棋高一著,縛手縛腳,況武力相角,更非他比,不到數合,已被禿刺撳(qìn)住,飭(chì)衛士用鐵索捆好。(蔡東藩《元史通俗演義》二九回)

不怕千著巧,就怕一著錯

【釋義】指走錯一步棋,會滿盤皆輸。比喻人做事的時候關鍵性的一步是非常重要的。

【例句】這是一次事關全局的較量,不怕千著巧,就怕一著錯,這次一定要製定完善、正確的作戰計劃,否則會前功盡棄。

棋逢對手,先禮後兵

【釋義】指下棋的時候,遇到與自己相當的對手,應該先盡禮數,然後再對戰。

【例句】郭大俠聽罷那人的一陣狂言後,爽朗地笑了:“棋逢對手,先禮後兵,我先讓你三招如何?”

低棋肚裏有仙著

【釋義】指敗棋中有時也會暗藏勝著。比喻下棋有時會反敗為勝。

【例句】有時候看起來愚昧的人,也能說出一句寓意深刻的話,這真是“低棋肚裏有仙著”啊!

棋逢對手難相勝,將遇良才不敢驕

【釋義】下棋遇到了對手,和將軍遇到了優秀的人才一樣值得慶幸。說明彼此才藝相當,不分高下。

【例句】(司馬)懿爺天長歎曰:“孔明效虞詡之法,瞞過吾也!其謀略不如之!”遂引大軍還洛陽。正是棋逢對手難相勝,將遇良才不敢驕。(《三國演義》一零一回)

手下一著子,心想三步棋

【釋義】指下棋時要胸有全局,走一步看三步。比喻做事要有遠見。

【例句】不要替師兄著急,他一向是手下一著子,心想三步棋,那人輸定了。

棋高一著,全盤皆活

【釋義】棋藝比別人高一著,可以爭取主動,使整盤棋活起來。也比喻做事謀劃高人一籌,整個工作都幹得很出色。

【例句】王技術員的一條建議使整個公司扭虧為盈,真是棋高一著,全盤皆活。

一馬換雙象,必是英雄將

【釋義】下棋時能用一馬換取對方雙象的人,肯定是並不多見的棋壇高手。比喻棋藝高超。

【例句】俗話說:一馬換雙象,必是英雄將,指導員帶著十幾個遊擊隊員,殲滅了幾百個鬼子,真不愧為女中豪傑。

7.節日篇

吃了臘八飯,就把年貨辦

【釋義】民間有吃臘八粥的風俗習慣。指在臘八後,離過年不遠了,就開始準備過年用的物品了。

【例句】吃了臘八飯,就把年貨辦,這不,臘八剛過,各家各戶的人們就不約而同地往集市上趕。

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燈

【釋義】舊時除夕晚上家家燃火,圍坐守歲;正月十五元宵節,各戶都要掛燈、賞燈。

【例句】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燈,是我童年永遠美好的回憶。

大年初一不出門,初二開始拜親人

【釋義】指我國春節期間都有相互拜年的習俗,初一,自己一家人團聚,從初二開始親友間相互拜年。

【例句】大年初一不出門,初二開始拜親人,長輩們老早就準備好了壓歲錢。

大年初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

【釋義】這是我國北方廣大地區風俗習慣,象征著年年團聚,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例句】中國北方有個習俗:大年初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多少年來,人們一直樂此不疲。

大年三十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釋義】熬一宿:指除夕晚上一整夜不休息。扭一扭:指初一這天到外麵參加娛樂活動——扭秧歌。這是流傳於我國東北地區的民俗。

【例句】東北民間有句老話:大年三十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初一那天男女老少披紅掛綠,在大街上扭秧歌,真熱鬧。

三十無魚不為宴,初一無雞不成席

【釋義】魚:諧音“餘”。雞:諧音“吉”。大年三十有魚,表示年年有餘;初一有雞,預示新年大吉。

【例句】過年了,各家各戶都買了許多雞、魚,三十無魚不為宴,初一無雞不成席,大家都圖個吉利。

五月端陽,粽糕拌糖

【釋義】農曆五月初五為我國傳統的端陽節,這時每戶人家都會吃粽子。

【例句】五月端陽,粽糕拌糖,那甜絲絲、筋道的粽子,讓我想起來就垂涎三尺。

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

【釋義】端午:又叫端陽。裘:衣服。指端陽節沒過,不要穿單薄的衣服,以免受寒。

【例句】臨行前,媽媽千叮嚀萬囑咐:“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出門在外,天冷多穿衣服,好好照顧自己。”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釋義】指通常農曆八月十五的月亮不如八月十六的圓。比喻好事總會來的稍晚一些。

【例句】付出了努力不一定會立即見成效,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要有點耐心。

隔山隔水不隔親

【釋義】指哪怕隔著千山萬水也隔不斷人間的親情。

【例句】“隔山隔水不隔親”,海峽兩岸雖然隔絕了幾十年,但兩岸人民之間的同胞親情是永遠隔不斷的。

八月十五過大年

【釋義】八月十五是一年中月最圓的時候,我國有的地方慶祝中秋節的熱鬧場麵超過春節。

【例句】至於姑娘們,這一天則是無論窮富,外表上看來總是比平日快活的,其原因是她們都忙著拜月。有句俗話說:“八月十五過大年”。(吳有恒《山鄉風雲泉》一四章)

八月十五雲遮月,來歲元宵雪打燈

【釋義】八月十五天氣多雲,那麼來年元宵節就要下雪。

【例句】全家一起圍坐在一起吃月餅,月亮遲遲不肯出來,不料弟弟說:“八月十五雲遮月,來歲元宵雪打燈”,大家一聽都樂了。

九月九,是重陽,菊花釀酒滿壇香

【釋義】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北方一些地方多在這時釀造香味濃鬱、又有保健作用的菊花酒。

【例句】“九月九,是重陽,菊花釀酒滿壇香”,每逢重陽節,便想起家鄉那味道醇香的菊花酒。

兒行千裏母擔憂

【釋義】指兒女出遠門,母親時刻牽掛著,指母親最擔憂兒女的安全。

【例句】那天,馬本齋(zhāi)吃過晚飯,帶上簡單的行裝,告別父母,乘著天黑去投奔五行村梁大哥家。常言說,“兒行千裏母擔憂”。雖說五行村才距東辛莊三十多裏路,可是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確實使母親不放心。(馬國超等《馬本齋》一六章)

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釋義】比喻姑表親戚之間的關係密切,難以割舍。

【例句】俗話說: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幾年不見姑姑和幾個舅舅了,真是萬分想念啊!

十個指頭連著心,提起萌蘆也動根

【釋義】比喻父母和子女關係密切,子女時刻牽動著父母的心。

【例句】俗話說:十個指頭連著心,提起葫蘆也動根。二楞是媽媽最疼愛的孩子了,如今他受了這麼大的委屈,媽媽的心如刀割。

8.生活篇

一帶當三衣

【釋義】指腰上係根帶子,使身體的溫度散失減緩,等於加上三件單衣。

【例句】我看上這件風衣完全是因為它有一條既漂亮又實用的腰帶,俗話說:一帶當三衣,冬天穿起來一定很暖和。

一層布遮一層風

【釋義】指多增加一層布就會增加一分溫暖。

【例句】看著蜷(quán)縮成一團還在瑟瑟發抖的她,我連忙給她搭了一件外套,說:“一層布遮一層風,堅持一會兒,援兵馬上就到。”

人穿色衣添俏麗,馬襯新鞍長壯雄

【釋義】人穿鮮豔的衣服顯得更漂亮,馬配上新鞍更添雄姿。

【例句】人穿色衣添俏麗,馬襯新鞍長壯雄,這次賽馬比賽,不但要打扮好自己,而且要好好裝扮一下馬兒。

十層單不如一層棉

【釋義】指單衣穿得再多也沒有棉衣暖和。

【例句】入冬都半個多月了,他們還是夾衣夾褲裏再填進一件單衣單褲。俗話說:“十層單不如一層棉。”現在這三層單衣褲又怎麼能抵禦塞外的寒風呢?(《陳圓圓傳奇》三章)

衣貴潔,不貴華

【釋義】華:華麗。指穿衣要講究整潔,而不在於它是否華貴。

【例句】我上學時總要與同學比誰的衣服高檔、漂亮,老師經常語重心長地教導我:“衣貴潔,不貴華,心靈美才是真的美。”

飯食要吃暖,衣服要穿寬

【釋義】指吃飯要吃熱的,衣服要穿寬鬆一點的,這樣才有益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