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改進數學教學的低效現象

數學課堂由諸多環節構成,由於教師個性習慣的不同,構成的課堂就會變化萬千,正是由於教師自身認識水平和經常性習慣的影響,而導致某些課堂實效不高。下麵例舉了幾種現象及相關解決策略,供同行參考、共勉、提高。

一、經常成習慣

鈴響了,學生才匆匆進教室,或某些學生才上廁所。到了教室的學生在匆忙中拿書、學習用品,教師整頓紀錄,占去課堂3——5分鍾。

矯正策略:教師在平常教學中,要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課堂習慣。如:下課後要準備下節課所需的課本、學具等;上完廁所再去活動;教師提前1——2分鍾到教室門口。這樣學生也會意識到快上課了,提前走進教室。

二、預設流於形式

課前複習:學生練習356÷23+139、60-585÷9、學生在練習中才發現356÷23有餘數,但還沒講過怎樣保留。60-585÷9第二步減不動,教師在慌忙中改數字或符號。

矯正策略:課堂預設、教案的備寫是課堂實效的基本保障,所以要求教師對所鋪墊的練習題要精挑細選,最好自己先算一遍,使其真正達到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思考或知識遷移,為新課鋪路架橋的作用。使課前預設成為課堂精彩生成的保障,高效課堂的藍本。

三、為多媒體所累

例如:教學“圓錐體積”時某位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了等底等高的圓錐杯向圓柱杯中倒三次水,恰好倒滿的全過程,但之後公式的推導,學生卻對等底等高和1/3,建立不起聯係,在練習中忙從於教師塞給的公式,出錯率高。試想如讓學生動手量一量、倒一倒,操作這一過程,體驗定會更深刻些。

矯正策略:多媒體課件進入數學課堂,不可否認,激活了數學課堂,調動了學生興趣,但多媒體也不是萬能的,也不是適用與任何課型。有些課如測量、統計等,應讓學生親自動手感知知識的生成和演變,畢竟“手是意識的偉大創造者”。隻有使課件根據教學需要隨意調度,以先進教學理念為支撐,視學生發展為重心,先進的教學手段才能發揮優勢,進而更好的為提高教學實效服務。

四、為了“尊重”學生

在聽課中,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數學課中教師費了很大勁搜集、羅列了很多解題方法,麵對一堆的方法,教師會說:“你喜歡哪一種就用哪一種,小部分學生各抒己見,大部分學生很茫然,出現了邯鄲學步,無所事從的現狀。

矯正策略:新課標強調,教師要尊重學生,那是基於教師尊重學生的思維。對於學生的問題,要做適度的回應。而對於課中的一些現象。

1.一題多解

由於課中已用了較長的時間探討了多樣化算法而不對其優化,基本的算法沒能鞏固和強化,會使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又將各種方法混淆。至使練習中學生整體出錯率高,課堂實效低,所以在授課中,我們既要肯定有見解的方法,又要比較探討大部分學生易於應用和理解的算法。試想如果學生隻認同自己的算法而不對其它算法思考和比較的話,其思維能力能提高嗎?

2.開放問題

對於課堂中的開放問題一則要讓學生課前做思維準備。或則在課中教師通過語言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數學思維想問題、找方法,及時評價正確的有創意的,否定錯誤的答案,不能給學生模糊的概念和答案。如果教師一味開放任由學生各抒己見,那麼課堂隻會成為少數學生的練兵場。而對於大部分學生會損失寶貴的時間,這樣課堂整體實效又從何體現呢?

3.奇思妙想

課堂中會有很多的意想不到,特別是學生的突發奇想,它是課堂的精彩。但對於這類的問題,教師必須做出正確的判斷,以此來駕馭課堂。如果問題對本課新知有延伸或思辨且在課堂允許時間內能完成的問題,應予以引導、討論;如果問題有爭議且需要較長時間論證和解釋。則需要引導學生課下與之交流、探討,輔之解決,切不可罩著新課改的迷霧,扛著“尊重”的枷鎖,一味遷就學生,不敢肯定對的,不願否定錯的,讓少部分學生在迷魂陣中爭論不休,既浮誇了少數學生又耽誤了課堂寶貴的40分鍾。

五、為情景所困

例:一位教師在講到“平行四邊形的麵積計算”後,出了一個練習:先用課件出示了沙湖美麗的風光及遊玩項目。問學生“沙湖美不美,想不想去等,”學生們興趣高漲,有的開始談論如何在沙湖遊玩等,之後教師用課件展示了沙湖一個湖麵實景,問學生象什麼形狀。學生們回答,有的說象雞、狗熊等五花八門,老師又追問“象我們學過的什麼圖形,想知道它的什麼”在教師的引導學生想算它的麵積。課件出示了所需的數據,學生計算。

矯正策略:一節課情景的創設其目的一是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中內容。就來源來說一是源於生活,二是源於數學問題的剖析。所以教師在創設情景時要考慮:

1.你的情景學生是否能理解

依據學生年齡的特點,來創設不僅利於學生理解和感興趣的內容情景。如果再花時間去解釋你的情景或不能突出本課重點,誤導學生思維方向,那麼你的情景收效又有多大呢?

2.是否成為學生繼續學習的需求

情景的創設始終是為學生理解知識服務,而不是作秀。如果學生在情景中被逼著尋找問題,引導著聯係畫麵思考問題,而情景沒有起到刺激學生發現問題,主動尋求結果的心理渴望,那麼這樣的情景也隻是一個“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