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9
7.學校校務公開製度
為加強學校的民主管理,團結和依靠全體教職工參與、支持和推進學校改革,進一步健全教代會製度,行使教代會職權,增強教職工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意識,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密切幹群關係,提高學校科學管理、依法治校的水平,特實施並堅持學校校務公開製度。
組織機構
校務公開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麵廣的工作,為切實做好校務公開工作,學校建立以下機構,以明確各自職責,形成合力。
(1)設立校務公開領導小組。
①根據上級領導的工作要求,製定本單位實施方案。
②認真做好宣傳發動工作,提高廣大教職工的參與意識。
③認真貫徹方案,保證順利實施。
④不斷完善方案,增加各項工作的透明度。
設立校務公開監督小組
①向全體教職工宣傳本工作的目的意義。
②向領導小組反映單位的熱點難點問題。
③全麵了解和監督校務公開的實施情況。
④定期向領導小組和教代會彙報落實情況。
(3)學校黨組織、行政、工會及教職工要根據各自的職責,形成合力,做好工作。
①黨組織:全麵領導,加強協調,發揮保證作用。
②行政:民主集中,落實製度,尊重教職工的權利,發揮主導作用。
③工會:調查研究,聽取意見,及時反饋,發揮監督作用。
④教職工:積極參與,獻計獻策,發揮民主管理作用。
校務公開的內容
(1)確立校務公開的內容必須把握好五個重點和五個環節。
五個重點是:
①單位的熱點和教職工反映最強烈的問題。
②製約學校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重點難點問題。
③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和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
④影響調動與發揮教職工積極性的熱點問題。
⑤容易引發矛盾和滋生腐敗現象的廉政建設的關鍵問題。
五個公開環節是:
①管理權限公開。
②辦事依據公開。
③辦事程序公開。
④辦事製度公開。
⑤辦事結果公開。
(2)校務公開的主要內容:
①學校的辦學思想、發展規劃、年度與學期工作計劃。
②學校重大的改革措施及規章製度。
③校內重大人事變動,學校聘任合同製實施方案,待崗、轉崗、下崗、分流的原則和程序。
④年度經費預算、結算報告,大額經費支出。
⑤重大基建項目和校產發展計劃。
⑥教職工普遍關心的考核評優、職稱晉升、工資晉級、獎金發放和有關福利待遇。
⑦學校的獎懲工作。
⑧學校各類創收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⑨學校招待費用、領導公務用車情況、有關人員通訊費用支出,外出考察學習(包括境內外)費用及其他有關經費的支出情況。
⑩教代會民主評議學校黨政主要領導的結果。
校務公開的途徑與形式
校務公開主要通過校務會、教代會、公開欄、座談會和報告製度等途徑與形式實施。
(1)校務會:校務會對校務公開的重大問題集體討論,校長負責決策。
(2)教代會:教代會是校務公開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徑。
①聽取並討論由校務會集體形成、經校長決策的學校辦學思想、發展規劃、改革方案、財務預算等重大問題。
②討論通過校內聘任、獎懲、分配、改革等事項的原則和辦法及與教職工權益有關的重要規章製度。
③審議決定福利費使用原則與辦法及有關教職工生活福利事項。
④民主評議幹部。
(3)公開欄(或發清單):在校內醒目處設置“公開欄”,對規劃性的通報事項,對有關費用的收支情況,對評優、評職稱的結果情況,通過“公開欄”定期向全體教職工公布。
(4)座談會:召開學生、家長、教職工、黨外人士及關心學校事業發展的有關人員座談會,聽取各方麵的批評意見和合理建議。
(5)報告製度:對黨政主要幹部的收入、購房、住房裝修等內容,定期向局組織科、紀檢科統計上報;對黨政領導外出考察學習應事前以書麵形式向局黨委、局長室提出報告,經批準方能外出,外出期間的經費支出情況事後向局黨委、局長室和校務公開領導小組彙報。
(6)其他形式:根據公開內容,屬於向教職工工作情況通報的可用廣播、黑板報等形式直接向教職工公開;屬於階段性情況的,可以根據不同內容,有針對性地向教職工大會進行公開。
公開的程度
(1)學校根據上級領導部門製定的校務公開內容,列出屬於學校公開製度的詳細內容,明確公開形式,提交教代會。
(2)在教代會召開前一周,按校務公開內容形成工作報告,提交教代會審議。
(3)學校領導根據教代會提出的提案、意見、建議,表明改進的意見或責成有關部門落實整改的措施。
(4)學校監督機構定期向校“校務公開領導小組”和教代會彙報落實情況,並向教職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