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3

6.課外活動管理的任務

課外活動是相對課堂教學而言的,它是指在課堂教學之外,學校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的各種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內容包括體育活動、文藝活動、知識講座、科技活動、各類興趣小組活動、校班會、時事教育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等。開展課外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利於學生多渠道地及時獲得各種信息,擴大知識麵,開闊視野;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有利於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特長;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求意識,提高他們的創造力;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全麵和諧的發展。所以,學校加強對課外活動的管理和指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具體管理任務如下:

落實課外活動項目

課外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在中小學裏開展的課外活動項目也非常之多。但是作為一門課程,它和學科課程不同。課外活動並沒有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可遵循,隻能由學校管理者自己進行本校課外活動項目的設計。在學校裏設置課外活動項目主要應依據以下幾方麵:

(1)應依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立足於把國內外社會政治和經濟信息、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新發展引入學校,開辟課外活動項目。農村的中小學更應結合本地區建設的實際,找出本校可利用、也有發展前景的內容進行課外活動的立項。盡可能把課外活動和培養當地工農業生產發展需要的人才聯係起來。

(2)應依據本校學生的興趣、知識基礎、技能水平,考慮課外活動項目的設置。目前學校裏最常見的課外活動項目,不一定就是學生最有興趣和最受學生歡迎的。所以,要深入而全麵地調查學生的興趣愛好,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同時,又要發揮學校的導向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誘導學生選擇學校設置的項目,積極參加課外活動。

(3)應依據學校的傳統、師資和設備條件。在這三項條件中,關鍵是師資。傳統項目的形成,重要的因素是有輔導教師;設備的提供,也需要教師協同學校課外活動的組織管理人員去創設;新項目的設置更要看有沒有教師或能不能聘請到校外輔導力量對學生進行輔導。

組織課外活動工作的合力

組織開展課外活動需要投入人力,提供一定的經費和物質設備,進行時間、空間的合理安排。這就有賴於學校管理者對人、財、物、時間、空間、信息進行科學地整合,使課外活動工作的目標一致,行動協調,取得預期的效益。

建立健全課外活動製度

學校管理者不僅要把課外活動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排入課表,還應製訂出課外活動輔導工作崗位職責,課外活動工作製度及必要的活動公約。從製度上保證課外活動的實施。

提高課外活動工作質量

提高課外活動工作質量的目的,在於充分發揮課外活動的效能,以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要注意研究課外活動工作的規律性,通過提高課外活動工作的質量,培養學生課餘的健康情趣,促進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良好的道德品質、文明的行為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形成,發展學生的健康心理,提高學生的基本政治素質;培養學生愛科學、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的品質,發展學生學習研究科學的諸種基本能力,促使學生進一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思想、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和習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特殊才能,發展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潛力和創造力。真正使學校的課外活動成為學生獲得全麵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途徑。

7.課外活動的內容

課外活動的內容極為豐富,總體上可分為幾大類:

思想教育活動

這類活動包括組織時事報告會、英雄模範人物報告會、演講會,組織有教育意義的參觀、旅行、社會調查、傳統節日紀念活動,與科學家、作家見麵,看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電視等。目的在於使學生關心國家大事,了解國內外形勢,向英雄模範人物學習,立誌成才,在思想品德等方麵受到教育。

學科活動

這類活動和課堂教學有緊密聯係,但不是課堂教學內容的重複,不受教材的限製,目的在於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擴大學生的知識麵,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如數學方麵的鑽研小組,物理方麵的無線電小組,地理方麵的氣象小組,勞技方麵的模型製作小組等,既與課堂教學有密切聯係,又擴大了課堂教學的範圍。同時還可組織一些學科競賽活動,如作文比賽、數學競賽、外語朗誦比賽等。

科學技術活動

這類活動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從小熱愛科學,鑽研技術,養成手腦並用的習慣,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可組織一些科普講座,並根據各人的興趣和愛好組織各種活動小組,如電工、化工、無線電、電子計算機、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教具製作、野外考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