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活動
這類活動以練習、排演、創作等實踐活動為主,目的在於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發展學生的愛好特長。除組織大型的文藝演出、音樂欣賞、詩歌朗誦等活動外,可組織歌詠、書法、繪畫、樂器、舞蹈、攝影、雕刻等小組。
體育活動
課外體育活動的項目極為豐富,如球類運動、遊戲、武術、體操、賽跑等都適合學生開展。目的在於使學生養成經常鍛煉的習慣,以增強體質。
公益勞動
公益勞動多屬服務性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觀點、自理能力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例如清潔衛生,植樹綠化,修理桌凳門窗,交通安全值勤,為軍烈屬做好事,為病殘生和孤寡老人做好事等。這類活動最能看出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共產主義風格,學校應大力表彰主動搞公益勞動的學生。
8.課外活動管理要求
統一領導,全麵規劃
學生參加課外活動,雖然要強調自願、自主,但如不加強領導,必然形成自流。學校要把課外活動,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應有一位校長統一領導,一位教導主任分管,各教研組有教師負責指導與本學科有關的課外活動,班主任要擔負起本班課外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責任。總之,要做到層層有人管。
學校對課外活動,應全麵規劃。要有長計劃,短安排。大型活動應編入校曆,使全校周知。要有一張課外活動總表,使各種活動井然有序地開展,不致互相衝突。
保證活動時間
活動時間的保證是課外活動能否蓬勃開展的關鍵因素。缺乏時間保證的主要原因有兩條:
第一,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作業多、考試多,學生應付作業,已是波於奔命,哪有時間和心思參加課外活動?
第二,對課外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的學校領導幹部總認為課外活動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甚至認為課外活動多了會妨礙學習,影響升學率,因而把課外活動放在可有可無的地位。這兩個問題怎麼解決?應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控製上課總時數,控製作業分量和考試次數,使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無“後顧之憂”。
充分發揮團、隊和學生會的作用
共青團、少先隊和學生會,是開展課外活動的重要力量。這些學生組織的活動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和課外活動結合得很緊。團、隊、會的工作,如不滲透到課外活動中去,就放棄了自己工作的主要陣地。
可通過兩方麵發揮它們的作用:一是應發揮它們的宣傳鼓動作用,動員團員、隊員和會員積極參加課外活動,表揚課外活動中的積極分子,宣傳先進事跡。另一方麵應發揮它們的組織作用。學生的課外活動主要靠他們自己來開展,發揮獨創精神。團、隊、會的幹部要起骨幹作用,起模範帶頭作用,以帶動全校的課外活動。
建立輔導隊伍
建立輔導隊伍幫助指導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是非常必要的。雖說課外活動要貫徹自願、自主原則,強調學生是課外活動的主角,但不等於說不需要別人的指點和輔導。相反,如果沒有一支熱心搞好課外活動、有一定專長的人組成的輔導隊伍,課外活動就可能一轟而起,一哄而散,更不可能提高活動水平。因此,學校領導必須重視建立一支課外活動的輔導隊伍。這支隊伍主要應由本校教職工中有某項專長的人組成。不管他在學校裏擔任什麼工作,隻要作風正派,在課外活動方麵有一技之長,又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就可聘請他擔任指導教師。另外,學生家長中如有符合這方麵要求的,也可以加入輔導隊伍中去。學校要給予適當的薪金。
9.課外活動的形式
學生課外活動的形式也是極為多樣的,大致有以下三類:
大型活動
這類活動多為群眾性的集會、報告會、各種講座、集體參觀訪問、各種比賽等,由學校或班級組織。
小組活動
這類活動屬小型活動,規模小,以小組活動為主,如學科小組、科技小組、文學小組、藝術小組、體育小組(隊)、公益服務小組等,主要由班級組織,少數跨年級的,由學校組織。這類型活動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
個人活動
這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開展的活動。例如有計劃地閱讀報章雜誌、寫讀書心得、采集實物標本、製作模型、進行某種觀察和實驗等。
以上三種形式,應以小組活動為主,大型活動不宜多搞,個人活動要有時間保證,以便充分發揮學生的獨創精神。學生在同一時間內隻宜參加一項活動,如條件允許,可參加二至三項活動。
第二節課外活動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