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著眼學生特點,既注意教育的階段性,又注意教育的連續性。要根據學生不同年級、不同接受能力,由淺入深,有的放矢,前後銜接,突出重點進行教育。
3.堅持國防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要充分利用團隊活動、軍民共建等活動多渠道向學生進行教育。
4.堅持教育內容的知識性、思想性和趣味性。多采用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寓教於樂,增強教育效果。
教育保障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學校國防教育的組織領導。學校要納入教學計劃,分工專人負責製定和落實各科滲透國防教育的實施計劃安排。建立對教育效果的檢查評估,通過考試,聽取社會和家長的意見,考核學生的行為表現,組織實踐活動等方法,考查教育效果。
課外國防教育活動參照表(此表需重做)
時間教育活動內容目的要求
1月擁軍優屬活動
通常要求學生為烈軍屬或駐軍做一件好事,從而增強熱愛戍邊保目的軍人及親屆的感情
2月寒假活動
新年春節期間,開展有益於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軍事體育活動和少年軍校等,教育學生愛軍習武
3月學習雷鋒活動
學習雷鋒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開展為人民群眾做好事活動,使學生養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風尚
4月消明節祭掃革命先烈陵園活動
繼承革命先烈遺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社會責任感
5月慶祝“五一”、“五四”節活動向工人階級學習,向革命青年學習,繼承和發揚工人階級的革命傳統、“五四”革命傳統,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奮鬥
6月“六一..”兒童節活動教育學生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接好革命班
7月慶祝“七—”黨的生日活動
通過教育,使學生加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感情,從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擁護中國共產黨
8月學軍、慶“八一”夏令營活動
通過暑假組織軍事夏令營、學習軍事知識,了解軍事生活,使學生愛軍尚武,愛國求知
9月紀念“九·一八”事變
讓學生了解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日本在..1931年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占了我國東北三省
10月慶祝國慶節活動通過教育使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為建設現代化國家、保衛社會主義祖國努力學習。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11月慶祝十月革命使學生了解“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把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推翻了“三座大山”
12月紀念“—二·九”運功
紀念..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青年學生發動的抗日救國運動,使學生振奮民族精神,為國之振興貢獻力量
說明根據學校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教育活動可適當調整
全國中小學勤工儉學“八五”期間發展計劃要點
為促進中小學勤工儉學事業進一步發展,特根據《全國教育事業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要點》的精神,製定全國中小學勤工儉學“八五”期間發展計劃要點。
一、“八五”期間是全國中小學勤工儉學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
(一)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曆史進程中,本世界最後十年是非常關鍵的時期。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從事勤工儉學工作的廣大幹部和職工必須對此有充分的認識,從實現黨中央提出的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的高度出發,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勤工儉學事業的緊迫感和責任心,把勤工儉學工作做好。
(二)“七五”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和領導下,在各級政府和部門的支持下,經過學校和社會有關方麵的共同努力,全國中小學勤工儉學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一九九..0年,全國有..73.35萬所學校開展了勤工儉學活動,普及率達..84.5%,參加勤工儉學活動的師生有..1.5億人;建有學農基地..45.2萬個,校辦工廠..7.73萬個,第三產業..9萬個。一九九..0年全國勤工儉學年總產值為..227.5億元,是一九八五年的..4.5倍;純收入為..40.8億元,是一九八五年的3.1倍;學生人均收入23.54元,是一九八五年的3.18倍;擁有固定資產淨值..45.5億元,流動資金..63.8億元。五年中,全國勤工儉學總產值年均增長..35.1%,累計達..713.5億元,純收入累計達..137.3億元,年均增長..25.3%。其中用於補充教育經費的..70.4億元,占純收入總額的..51.2%;用於發展生產基金的..33.7億,占純收入總額的..24.5%。全國省、市、縣(區)普遍建立了勤工儉學管理機構,從事勤工儉學活動的職工達141.2萬人(其中教育事業編帛的14.4萬人),比一九八五年增加79.6萬人,增長129%。湧現出一批校辦企業的經營管理人才。由於勤工儉學事業的發展,不少學校改善了辦學條件,高了教育質量,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對學生開展了勞動和勞動技術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為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起到了積極作用。所有這些,為“八五”期間大力發展勤工儉學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三)“七五”期間勤工儉學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是有些地區對開展勤工儉學活動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工作抓得不足,中央已經頒發的與勤工儉學有關的政策還未完全落實;有些地區勤工儉學普及率不高,對學生勞動教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未引起足夠重視,有些校辦企業還未很好地發揮育人功能;一些校辦企業的設備陳舊簡陋,基礎管理工作和技術力還較薄弱,有些地區勤工儉學管理機構與事業發展規模不相適應,管理體製還沒有理順。所有這些,各地必須認真調查研究,逐步加以解決。
(四)“八五”期間,根據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要把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到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上來,努力促使教育與經濟協調發展。因此勤工儉學必須從教育的總目標出發,不斷求得發展和完善,進一步發揮好育人的功能,為普及九年製義務教育,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教育事業,確保全國教育事業上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實施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