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1金琢墨,金龍方心,瀝粉青綠地仗;2合細五墨,金雲龍風瀝粉方心,青綠地仗;3大點金,瀝粉金雲龍方心,伍墨彩畫;4大點金,伍墨龍錦方心;5大點金,空方心;6小點金,龍錦方心伍墨;7小點金,花錦方心;8小點金,空方心;9雅伍墨,空方心;10雅伍墨,花錦心;11雅伍墨,哨青空方心;12金琢墨,西蕃草伍墨龍方心;13煙琢墨,西蕃草三寶珠伍墨;14西蕃草,煙琢墨金龍方心;15西蕃草,三寶珠金琢墨;16三退暈石碾玉伍墨描機粉芍方心;17雲秋木;18;螺青三色伍墨空方心;19流雲仙鶴伍彩洋青地仗;20海墁葡萄米色地仗;21冰裂梅青粉地仗;22百蝶梅洋青地仗;23聚錦蘇式彩畫;24花錦方心蘇式彩畫;25博古蘇式彩畫;26雲秋木蘇式彩畫,等等。對於上麵羅列的各種彩畫種類試作一些解釋:

1瀝粉貼金

使用金箔在建築彩畫中,是宮殿廟宇中最主要最尊貴的單體建築物才有,一般也隻是在畫體的重點、形象的輪廓和線道分界處貼金,為了效果突出,貼金部位要上一層土粉子打底然後用油貼附金箔。

2枋心及彩畫布局

枋心是檁條梁枋彩畫的中心,每根梁或枋的中部三分之一處作為枋心,內置彩畫主題,主題是龍並貼金的就稱金龍枋心,主題是五彩花卉未貼金箔的就稱花錦枋心。

在枋心左右又各分為兩段,外端約成正方形部分叫箍頭,箍頭和枋心之間叫找頭,箍頭與找頭所畫主題是一些相切圓形構成圖案,畫工們稱之為旋子或學花。由於檁枋長短不同,旋子的排列還依照一正二破的規律分布在找頭之中,更用一路一路的花瓣加在正、破之中,以適應各個長度。

3金琢墨、煙琢墨、雅五墨

鬥栱、檁枋找頭中各個彩畫單位,輪廓用金線、內部刷青綠的做法叫做金琢墨。

鬥栱、檀枋找頭中各個彩畫單位輪廓用墨線,內部刷青綠的做法,叫做煙琢墨。

鬥栱、檁枋彩畫隻用青綠黑白四種素色,全不貼金的做法,叫做雅五墨。

4大點金、小點金

在旋子彩畫裏,花心菱地都貼金時,叫做大點金。

在旋子彩畫裏,隻有花心貼金時,叫做小點金。

5蘇式彩畫

在園林建築裏,梁枋彩畫不用龍、鳳、旋子圖案,而采取了一些寫實畫題,如各種花卉,各種動物,字畫器皿以至山水、人物故事等,叫作蘇式彩畫。布局有時也不是每根梁枋枋心、找頭、箍頭三段布局,而把檁、墊、枋三部枋心聯成一氣做一個大的半圓形,內外分別再配置山水人物和器皿、動物、植物進行裝飾。

彩畫的演變概況

《宋營造法式》中有許多彩畫圖案,從中可以看到當時彩畫一些情況,與封建後期比較,枋心部分超過了三分之一,比較大,兩端不分箍頭、找頭,而是如意頭式的裝飾手法。

從十三世紀以前遺留建築中找到古代彩畫原物是比較困難的,這主要是由於曆代修理,彩畫是最易被重新描繪的地方。在《營造法式》以前二、三百年間,據研究介紹大約有兩個類型:

1以暖色為基調,也許就是《營造法式》丹粉刷飾(較簡單)或五彩遍裝法(較講究)的前身。

如敦煌莫高窟幾個宋初窟簷,從柱身到鬥栱到椽身都以紅土色為基調,但柱身、枋緣有間用著青綠束蓮,鬥栱使用綠色白色的鬥,紅地雜色花的栱、雖建築不大,色彩卻還豐富。

2以冷色為基調,也許就是《營造法式》碾玉裝一類彩畫前身。

如大同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內簷梁枋彩畫,沒有找頭箍頭的布局,喜用網目紋是一特點。唐代以前木構遺物少,彩畫遺留就更不易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