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涼亭神話(1)(2 / 3)

白馬尖。大別山主脈皖西最高峰,海拔一千七百七十四米。白雪皚皚,隱人雲天。在這暴風雪的天氣裏,翻越白馬尖,難於上青天!堵追的敵人像蝗蟲般合圍,槍炮聲愈加逼近,將士們已經沒有遲疑的時間了。

黃昏時分,高敬亭命一支小分隊阻擊敵人,自己率領大部隊翻越白馬尖。命令下達,後衛營立刻改作先遣隊,向雪山突圍。山上積雪齊沒膝蓋,一踩一個雪坑,登攀異常艱難,將士們手托樹枝奮力向前。

上山幾百米後,山勢更為險峻,登攀也愈發艱難,山高風寒,積雪都凍成了冰,一踩一滑溜,簡直無法下腳。伸手去扶樹枝,誰知樹枝凍得又幹又脆,“哢嚓”一聲就斷了,人往往滑出一兩丈遠。

高山上,真是個冰雪世界!懸崖上垂掛著一道道丈把長的冰柱,樹枝上鑲著水晶般的冰殼,一座座山巒又像被安上一個個冰罩。要是在平時,遇見這樣奇異的景色,戰士們定會飽覽一番,流連忘返。而現在,誰也沒有欣賞眼前山景的興致,一心隻想盡快地在冰雪中打開一條通道,盡快翻越這座山峰,突破重圍。

部隊還未來得及全部上山,梁冠英的二十五路軍就逼近了。敵人追擊的火力,潑水般傾注到雪山上,炸得山崩地裂,積雪飛濺,留下一個個雪坑。不少戰士負了傷,但在戰友的攙扶下,忍受傷痛,繼續登攀。後衛營的戰士,依托山間的岩石和樹林,阻擊敵人,掩護部隊突圍。這是一場殊死之戰!風聲、人聲、槍炮聲,彙成一片;白雪、幻旗、人流,交織一起,使這場戰爭顯得多麼壯烈!而紅軍在突圍中表現的大無畏氣概,令敵人膽寒。傍晚時,紅軍部隊突破重圍上了白馬尖。

在山頂上,紅軍戰士找到了一座古廟,遇見一位方丈,方丈生起一堆柴火,給紅軍取暖。紅軍戰士和方丈也十分親熱。方丈對紅軍冒著暴風雪,登上白馬尖,表示驚異和欽佩。

一會,主峰上響起軍部聯絡的號音,部隊很快聚集起來,戰士們看到軍政委身上的泥血,回想剛才突圍的情景都激動得哭出了聲。在蒼茫的暮色中,高敬亭走進古廟,方丈請他占一根神簽,以示敬意。高敬亭笑著說:“師傅,紅軍最近不順利,怕我手氣不好!”方丈笑著說:“絕路逢生,化險為夷,天神相助,必有後望。”

戰士們都說:“抽吧,軍政委,抽吧!”

年僅二十七歲的高敬亭,剛從血火硝煙中走出,又捋起了袖管,從竹筒中抽出一簽,你猜簽上寫的啥?

紅軍都是英雄漢,白匪再多幹瞪眼,總有一日天要晴,紅軍定要坐江山。

高敬亭望著墨跡未幹的簽紙,他的手握住老方丈的手,眼含熱淚笑了!戰士們笑了!山神廟也跟著笑了!

經過一天的激戰,粒米未嚐,有的同誌由於過度疲勞,昏倒在雪地裏。這時敵人還在半山腰裏爬。高敬亭見此情形,大聲疾呼:“衝下山去就是勝利!”說著邁開大步,踏著深雪向山下衝去,隊伍緊緊跟上,拂曉時到達馬家河,擺脫了敵人。

14日來到了舒城縣駝嶺附近的白果樹鎮。

起伏綿延的一條山溝裏,有幾間破舊的草房,草房中間燒著一口火塘,火舌燎著吊罐的底部,罐子裏的稀飯“咕嘟嘟”地響著,蒸氣一股股地升騰起來。火塘周圍坐著高敬亭、方永樂、熊大海、餘雄等人在一起研究下一步的行動方案。大家正談到避敵鋒芒,尋機殲敵時,手槍團派出的偵察員回來了,帶回了一個情報:國民黨安徽省政府委員、省財政廳長、代理省長餘誼密,春節前帶了幾十個人從安慶回到了他的老家小王莊過年,現在還在家裏。

方永樂一聽,說:“餘誼賽真大膽呀!”他看了看一旁的高敬亭,又說:“高政委,你看他的派頭真不小呀,過年還要那麼多人陪著他,是夠威風的。”

十九歲的方永樂,人稱“小師政委”,為人聰明機靈,膽子大,且有一手好槍法。他這麼說是想讓高敬亭盡快下命令去抓人。

高敬亭說:“他這是看到蔣介石派兵來‘清剿’我們了,有恃無恐。”高敬亭略作思索之後,一拍桌子說:“餘誼密一向反共,這是個好機會,我們不能放過他。”

屋子裏的人都麵露喜色,但沒人作聲。一陣沉默之後,方永樂說:“這裏離潛山、曉天都不遠,敵人還在屁股後麵找我們,要打這條狗,必須喬裝智取,速戰速決,免得引起麻煩。”

高敬亭非常讚同方永樂的意見,他對方永樂說:“這個方案好,這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次襲擊就由你來布置吧。”

雨夾雪下起來了,方永樂和餘雄兩人在一起商量怎麼抓餘誼密。夜裏,方永樂和餘雄帶著手槍團出發了,天亮前,部隊悄悄帶到了王莊附近,以營為單位分別埋伏在王莊四周的小山上,形成了一個半圓形的包圍圈。手槍團一分隊隱蔽在離王莊小圩二百來米的小竹村裏,一切布置停當,天已大亮。隻見王莊外圍有丈多寬的小圩子,門前有兩個哨兵站崗,吊橋沒有收起來,隻因是春節,來往客人多。小圩裏麵,四角有四個五六丈高的炮樓,顯然易守難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