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涼亭神話(1)(1 / 3)

紅軍都是英雄漢,白匪再多幹瞪眼總有一日天要晴,紅軍定要坐江山西進桐柏山1935年1月31日,北風呼嘯,大雪紛飛。

熊家河。有一支衣著單薄的隊伍,在冰雪如刀的山上凍得發抖。日前,他們被敵兩個師又一個旅包圍,經三天激戰方殺出一條血路,才撤至這裏名叫小南京的荒山上度過了一夜。次日拂曉,敵人尾追至山下,他們來不及吃飯,連續翻越幾座山嶺,擺脫了敵人,隊伍到達赤城麥園時,已瀕於糧盡彈絕,每天隻能吃一點野芹菜。

由於無鹽,個個力不支身。2月1日,隊伍終於趕到金寨縣抱兒山。

這支隊伍是高敬亭率領的紅二一八四。

高敬亭沒有想到,當他率領部隊衝出重圍,滿懷希望來找省委,聽說省委和紅二十五軍已經西征去了。這使在皖西活動的省委常委兼皖西北道委書記高敬亭痛苦得半天說不出話來。有的戰士哭了,他們忍不住喊道:“豁出去了,跟敵人拚了!”

就在這危急關頭,少共鄂東北道委書記方永樂,率領鄂東北獨立團,突破敵人的多次堵截,來到了抱兒山,兩支紅軍部隊在危難中會合,戰士們激動抱成一團,大別山又亮起閃閃紅星!

方永樂向高敬亭傳達了省委的指示,讓他組織鄂豫皖邊區黨的新的領導機構,並以紅八十二師為基礎,加上地方武裝,再次組建紅二十八軍。省委及紅二十五軍在去年11月16日就已經出發了,留在鄂豫皖邊區的主要就是鄂東北道委和皖西北道委了。

這時,高敬亭才明白,為什麼去年年底皖西的紅八十二師和三路遊擊師連連受挫,他們一直守在深山,保衛蘇區,卻不知省委和紅二十五軍已經走了。直到12月下旬,高敬亭為了使部隊的困境有所緩解,才將分散活動的紅八十二師、三路遊擊師和紅二十五軍留下掩護傷員的兩個連集中整編為紅二一八團,在霍山縣下駱山伏擊了國民黨安徽省保安團,殲滅了保安團的前衛營。但這似乎並沒有怎麼改變被動的局麵,因為到了1月份,追擊紅二十五軍的國民黨第十一路軍的部隊返回了皖西,下旬,敵人進攻重點放在了皖西北道委所在地赤城熊家河。不得已,高敬亭才率部撤出赤城。

事實總是不由人質疑的。高敬亭在鎮靜下來之後,立即率部於2月3日到達太湖縣涼亭坳,他要在這裏重建紅二十八軍。

涼亭拗。英、霍、潛、太四縣交界。山高嶺大,地勢險峻,南北低窪,東西兩山銜接,構成馬鞍式的大坳。一條小街,居住二十多戶人家。是皖西西端的主要集鎮,四縣兩省的邊緣,也是鄂豫皖邊區要道。

紅軍到達涼亭坳,雞不鳴,狗不叫。宣傳員馬上用石灰在大街兩側刷上“紅軍萬歲”等標語口號。徐海東的部隊在這裏住過,群眾基礎好。老百姓紛紛送菜、送米、送柴、送炭給紅軍。

高敬亭站在汪胡氏祠堂大門前的陽台上,對群眾說,感謝你們送來米和菜,你們不收我們的錢怎麼行呢?我們是紅軍,是工農子弟兵……這一天,北風刮得緊,滿天飛舞著鵝毛雪片。涼亭坳南北兩頭的大樟樹枝上銀色新裝。兩個十歲上下的小孩同坐在一匹棗紅色騾馬的脊上,蹓躂在街外,倆兄妹是高敬亭在金寨柳林灣收養的孤兒。涼亭坳周圍十裏之外的山頭,布上了嚴密的崗哨。

紅軍將領在金家大屋召開緊急會議。

高敬亭宣布將紅二一八團與鄂東北獨立團合編,組建新紅二十八軍,下轄紅八十二師和手槍團,全軍共一千多人,長短槍一千零五十支,輕重機槍三十七挺。高敬亭任軍政委,不設軍長。紅八十二師師長羅成雲、政委方永樂,下轄二四四團和特務營,團長徐賢才,政委徐成基。手槍團團長是餘雄。

高敬亭隻用了一個晚上,就完成了紅二十八軍的整編工作。第二天就帶兵向霍山以東方向疾進。此時,鄂豫皖“剿共”總指揮梁冠英也不甘落後地向蔣介石上報了三個月消滅紅軍遊擊隊的“清剿”報告。高敬亭他們還在涼亭坳未出發時,梁冠英已派出了六個團加五個營,從西北、東北、正南方向合圍而來。

大別山三年遊擊戰爭開始。

這時,大雪不止,崎嶇的山路已被積雪覆蓋。指戰員在風雪中憑險抵抗,先後突破敵人兩次堵截,激戰中,剛剛上任的紅八十二師師長,原二一八團團長羅成雲壯烈犧牲!

前有攔路之虎,後有跟蹤之狼,仰望兩邊是千仞雪山,俯視北邊是萬丈深淵,新生的紅二十八軍將士,被近萬名敵軍圍困在一條狹長的山穀中了,麵臨全軍覆沒的危險。眼前唯一的生路就是翻越白馬尖,突破敵人重圍,從絕境中殺出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