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樂,六安縣石板衝人,1916年生,家境貧寒,少年投身革命,1933年入黨,十六歲任少共六安縣委書記,帶領皖西少先隊向鄂東北轉移,在途中與敵人遭遇打了幾個勝仗,從而顯露了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他任紅八十二師師政委時,年僅十九歲。
6月13日,部隊經羅山、光山到了斛山鋪以西四華裏的梅大崗,遇到當地駐敵一〇九師六二七團的“堵剿”。“小師政委”方永樂對大別山區各式各樣的敵軍,了如指掌。東北軍有精良的武器裝備,但無旺盛的士氣,由於家鄉淪陷,官兵大都厭戰。
方永樂布置,利用斛山鋪一帶崗巒起伏、溝壑相間的複雜地形,我軍以部分兵力,作正麵迎擊,大隊人馬從兩側迂回過去,將它攔腰斬斷,各個擊破。
方永樂親自督戰,進入正麵陣地。炮聲隆隆,一顆接一顆的炮彈落到了陣地上。
他神態自容,密切地監視著敵人的動向。敵軍一個團成二路縱隊,從外山鋪的圍寨裏傾巢而出了。敵我雙方部隊的距離漸漸拉近了。這時候,出現了一番奇妙的景象:
一顆顆手榴彈,突然從兩側飛去,在敵群中濺起橫飛的血肉;一排排刺刀,接連從兩側戳來,在敵群中引起絕望的呼叫。正在行進中的敵人,猝不及防,被我軍割成了數段。敵人還未來得及組織反抗,方永樂的小號官已經吹響那獨特的發顫的號音:
“小師政委”帶領部隊從正麵殺進了敵陣;敵人一下子落進了方永樂布置的口袋裏,左奔右突,無路可逃,任我穿插分割,任我猛衝猛殺。整個戰鬥不足三個小時,敵人被我軍殲滅兩個營,繳馬步槍五百餘支,輕機槍十八挺,迫擊炮兩門,子彈十萬多發,斃敵、傷敵四百餘人,那些僥幸活命的敵人,像退潮一樣向斛山鋪的圩寨湧去。戰鬥中,紅二四四團政委張生先犧牲,戰士們背著繳獲的馬步槍,呼喊著“為團政委報仇”,緊緊追擊著敵人。到了敵人圩寨附近,戰士們聽到一個聲音:“同誌們,天已晚了,敵人圩寨裏有火力布置,回去吧!”紅軍戰士回頭一看是“小師政委”,他懷著同樣的心情,完全像個戰士那樣追擊敵人。
斛山鋪一戰為紅二十八軍之空前大捷!
部隊東返。高敬亭帶著紅二十八軍在光山、商城之間遊擊。尾隨而來的敵獨五旅使高敬亭大為惱火。
“找機會打掉他。”他對方永樂說。
方永樂說:“對,要給敵人一點顏色看看,我們也不能老是跑來跑去。”
可是,獨立五旅似乎知道高敬亭的用意,老是與紅二十八軍保持一定的距離。
高敬亭他們走,他就跟在後麵追;高敬亭他們停下來,他就宿營。
“這是一條狡猾的狐狸。”高敬亭罵道。
“狐狸再狡猾也鬥不過好獵手。”方永樂接著罵。
實際上,敵獨五旅旅長鄭延珍也是在尋機消滅紅二十八軍。鄭延珍在二十五路軍裏號稱“勇冠三軍”,此人雖智不足但勇有餘,很有一副牛脾氣。梁冠英很了解自己的部下,他一再對鄭延珍說,高敬亭老謀深算,方永樂機智善變,兩人加在一起,厲害得很,是很難對付的,要鄭延珍行事不要急躁,防止中計,一路小心翼翼地跟著高敬亭他們。
鄭延珍如此沉得住氣,這是高敬亭所沒想到。方永樂來到高敬亭身邊,看到高敬亭在苦思良策,便說:“高政委,我們可以用誘敵的辦法,讓鄭延珍乖乖聽我們的話。”
高敬亭眼睛一亮,說:“說出來看看,用什麼辦法。”
方永樂說,“我們現在光山縣的高陽店,剛才便衣隊送來情報,說東北軍的一〇九師六二七團從斛山鋪出來了,我們正好抓住六二七團狠揍一頓,看鄭延珍來不來‘追剿’。”
“好,這個辦法好。”高敬亭拍著方永樂的肩膀連聲說:“從高陽店到斛山鋪雖說隻有二三十裏路,但地形複雜,我們就利用這有利的地形,主動迎上去。”
高敬亭拿出地圖,兩人商量著怎麼個打法。
“從兩側迂回,放過他們的前衛,打其腰部和屁股。”高敬亭說。
方永樂來到特務營,向林維先布置了任務:特務營負責打敵人的“腰”。他對林維先說:“一定要抓住六二七團狠狠地打,不然鄭延珍不會上鉤的。”
太陽毒辣,天氣很熱。林維先帶著特務營揮汗向敵人來路方向疾進,走了七八裏路的樣子,左側的大路上就出現了敵人的尖兵。一會兒敵人的大隊人馬也來了,成兩路縱隊。林維先命令隊伍停止前進,在路旁的一個山崗上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