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巍峨大別山(4)(1 / 3)

六瓶白蘭地很快擺上了桌,劉綱夫一怔,瞧著山溝裏鑽了三年多、吃野菜、嚼幹糧,麵黃肌瘦的何耀榜;看看自己白白胖胖,肚肥腰圓,滿麵紅光,認為何肯定不是他的對手。於是欣然允諾:

“隻要何先生有雅興,我劉某奉陪到底。”

“好!”何耀榜義無反顧。心想我為革命利益喝死了也是烈士,你呢?一咬牙,三瓶白蘭地下了肚,頓時覺得天旋地轉,五髒如焚,翻江倒海,雖然身軀瘦弱,臉也放出紅光,迷糊中,何耀榜仍睜開眼偷看劉綱夫,也喝爬下了。於是放心了,閉上眼沉沉地昏昏地睡去。

這一睡睡了兩天之久,把高敬亭和鄭位三嚇了個半死。到處尋找解酒的方子,還請來“山林醫院”大夫來洗胃。第三天,何耀榜總算慢慢地醒來了。

何耀榜第一句話就是問:“那委任狀退掉了嗎?”

高敬亭如釋重負,忙說:“退掉了,退掉了。”

原來,劉綱夫和何耀榜都醉了之後,鄭位三便拿出委任狀對劉綱夫說:“劉先生,你代表南京政府送來的委任狀,是不符合九河簽字條款的。因此,現在把委任狀退還給你。關於紅二十八軍的番號,談判中暫訂的工農抗日聯軍番號也是無效的,得由兩黨中央去具體決定。”

劉綱夫迷迷糊糊一擺手,讓他的隨從王子發把委任狀收下了。

10月下旬,紅二十八軍各部隊和鄂豫皖邊區各地黨組織所屬地方武裝、便衣隊基本集中完畢。全部人馬一千八百餘人。

為全麵提高部隊戰鬥力,以適應抗日的需要,部隊集中後,即利用暫時的和平環境,抓緊時間從思想上、組織上、軍事上進行整訓,動員和培訓革命青年參軍。

其間,高敬亭、何耀榜還到漢口參加了中共中央長江局召開的關於部隊改編的工作會議,接受新的指示。

遵照黨中央指示和長江局關於盡快集中隊伍訓練並參加抗戰,同時留一部分隊伍保衛根據地的決議,2月中旬,正式將紅二十八軍以及鄂東北獨立團等地方武裝和鄂豫邊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四支隊。支隊司令員高敬亭、參謀長林維先、政治部主任肖望東(東進時由戴季英接任),經理部主任吳先元,下轄第七、第八、第九團、手槍團和直屬隊。全支隊共三千一百餘人。

三年遊擊戰爭期間,在這遠離黨中央,失去上級領導的情況下,高敬亭依托大別山區人民的支持,依靠紅二十八軍全軍將士頑強的戰鬥精神,馳騁於大別山的叢山峻嶺,轉戰於鄂豫皖的峽穀、平原,穿梭於敵人的“圍剿”堵截和駐剿部隊之中,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粉碎了敵人近三十萬正規軍,近二十萬地方反動民團武裝的無數次梳蓖式的“清剿”,有力地支援了紅二十五軍和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配合了南方其它遊擊區的鬥爭,使紅旗始終飄揚在大別山上。

在百折不撓的鬥爭中,錘練了一批英勇善戰富有戰鬥經驗的軍政幹部,並造就出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爛的紅軍隊伍。

這是三年遊擊戰爭南方八省十五塊遊擊區中保存力量最多的遊擊區。它是鄂豫皖邊根據地軍民流血犧牲的見證,也是鄂豫皖邊根據地軍民的驕傲。

高敬亭是大別山的兒子。黨和大別山區的人民還記著他;紅二十八軍的指戰員們還記著他……高敬亭告別鷂落坪1937年10月15日,天高氣爽,漫山遍野的楓葉紅了,菊花黃了,又是一個格外美麗的金秋時節。鷂落坪的鄉親們正忙著收割打場,戰士們也一麵休整,一麵幫助農民勞動,到處充滿著豐收的歡聲笑語。

這一天,前麵說過的張三鐵匠、赤南縣委書記張澤禮腰裏別著一把盒子,翻山越嶺從金剛台來到鷂落坪。他的身後還跟著個個頭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的漂亮姑娘。

她叫史玉清,皖西金寨縣人,1916年生,1929年參加革命,1931年入黨,金剛台婦女排幹部,縣委委員。

金剛台坐落在皖西東南,縱橫百十裏,這裏山高林深,崖峭路險,有七十二洞散布在各陡崖溝壑之中。敵人到處移民並村,殘酷屠殺革命者和無辜的群眾,堅持皖西革命鬥爭的黨政機關人員紛紛轉移到金剛台上。張澤禮又把女幹部、紅軍家屬,老弱病殘及其小孩共四十餘人,編為一個婦女排,袁翠明任排長,縣委委員史玉清分工抓婦女排工作。

一天下午,史玉清和老肖、夏叢貴到敵區西河去買糧食,便衣隊員曾少甫的兒子“小團長”(外號)也跟著下了山。因為天還比較早,不敢馬上就去河西,就在河溝裏休息。“小團長”一看到清清的河水,就歡天喜地地在河裏玩起來,無憂無慮地在河邊捉螃蟹。這時突然在小河的對岸出現了一大群敵人,前隊離他們隻有幾十丈遠,敵人又來搜山了。這時史玉清靈機一動,大喊一聲:“團長!”敵人一聽到喊團長,誤以為山上有埋伏,嚇得就像掉了魂似的,嘴裏嚷著:“紅軍,有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