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垃圾煉金”
美國的發達由歐洲人的“淘金熱”而起,那個時代的人用及其簡易的漂洗方法從泥沙中淘金。中國古代人,也曾用礦物煉金。因為金子曾是人們用以交換任何物品的中介物,有了金子便有了一切,所以一直到今天,很多人熱衷於淘金。其實,“淘金”的方法多種多樣,科學家們已經能夠把垃圾變成金子了,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就有一個專門變垃圾為金的實驗室棗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實驗室。不過他們的方法更巧妙,非直接“點垃圾為金”,而是把垃圾變成人們樂意接受的、社會需要的短缺資源棗電能或植物有機肥料,自然就“錢”途無量了。
變垃圾為電能或植物有機肥料的過程說起來簡單,實際上複雜。首先,要去跟蹤垃圾場幾個月采集樣品,建立數據庫,對垃圾進行分類。因為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垃圾類型,有的地區可燃燒物品多,有的地區食餘多,隻有分類後才能確定是采用垃圾發電還是堆肥。
如果用垃圾發電,則要對垃圾進行焚燒處理,把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熱能轉化為電能。用垃圾發電的優點是垃圾堆放場地小,節省土地資源,但技術要求高。也許你聽說過,垃圾焚燒若技術不過關,焚燒時會釋放致癌物二惡英,產生二次汙染。這正是目前科學家們投入大量精力進行研究的關鍵課題。如果用垃圾堆肥,則需要建立使垃圾能夠發酵的堆放池。最高級的垃圾處理方式是發電和堆肥聯用,而聯用需要攻克的科學技術問題則更多。
用垃圾發電的關鍵設備是垃圾焚燒爐,爐子的優劣決定垃圾焚燒的效率。垃圾進入焚燒爐後能否得到充分燃燒?怎樣才能讓垃圾充分燃燒?等等,都是需要科學家解答清楚的重要問題。這些問題即是用“垃圾煉金”的基本原理。
由於科學家們的努力,目前我國“垃圾煉金”的方法已經不存在大問題。許多經紀人已經把垃圾焚燒技術從實驗室移植於市場,用於處理生活垃圾,並獲得了良好回報。如四川成立的環能公司,準備吃下包圍成都市的垃圾圈,既為民除患,又能發家致富。
這家公司預測,目前,我國實施簡易處理的城市垃圾僅占總量的23%,曆年垃圾的堆存量已高達60多億噸。2001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已達15億噸。若以低位熱值800kcal/kg計算,折合熱值為700kcal/kg的標準煤1714萬噸;如果全部用以發電並按20%的發電效率計算,可安裝發電設備3180兆瓦,即使全部使用國產設備建垃圾電廠,其工程投資將超過650億元。而“環能”獨有知識產權的國產SHNB垃圾焚燒鍋爐,其工程投資成本僅為海外引進設備的24%,因此,“環能”獨有產權的國產鍋爐能為其實現垃圾發電帶來獨特有利的競爭優勢。其市場前景一片光明。
綠色技術的價值
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為資源枯竭、生態惡化和環境汙染。資源枯竭削弱了工業的物質基礎,威脅到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惡化增加了農業生產投入,減少了產出,同時降低了人類的生存質量。環境汙染導致生物物種滅絕,加劇了生態惡化,同時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
為了解決環境問題,人類需要超越現代技術,尋求一種新的技術體係,以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綠色技術應運而生。所謂綠色技術,是指能減少汙染、降低消耗、治理汙染或改善生態的技術體係。
綠色技術是由相關知識、能力和物質手段構成的動態係統
這意味著,有關保護環境、改造生態的知識、能力或物質手段隻是綠色技術要素,隻有三個要素結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才構成現實的綠色技術。環保和生態知識是綠色技術不可缺少的要素,綠色技術創新是環保和生態知識的應用。具體說,環境科學家、生態學家和相關技術專家是知識的載體,發展綠色技術,就要加強環保和生態知識基礎研究和教育、培訓。
綠色工藝不能等同於綠色技術。工藝是技術活動中加工程序(流程)和方法,是依據知識、能力來組合物質手段。同樣,綠色工藝隻反映了綠色技術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是綠色技術從潛在性向現實性轉化的中間環節。
環保設備隻是綠色技術發揮功能的物質手段,不能等同於綠色技術。諸如煤粉收集器、超生霧化消毒機、浮油回收裝置、電解防汙防腐裝置等環保設備,需要具有相關知識、經驗的人來操作使用,否則,就是一些普通物品。
綠色產品在使用中履行著保護環境、改善生態的功能,是綠色技術活動的最終結果。綠色產品與綠色技術之間的關係是:同一綠色技術可以生產多種綠色產品,同一綠色產品生產可能需要多種綠色技術。產品的綠色包裝(能自然分解或易回收)應屬於綠色產品,可以這樣理解:綠色包裝本身就是一種產品,它是某種綠色技術(如用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的新材料生產技術)活動的產物。但是,綠色包裝裏麵的產品可能不是綠色產品。
綠色技術包括清潔生產技術、治理汙染技術和改善生態技術
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定義,清潔生產是關於生產過程的一種新的、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清潔生產意味著對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持續運用整體預防的環境戰略,以期增加生態效率並降低人類和環境的風險。無疑地,清潔生產技術屬於綠色技術。但綠色技術不能等同於清潔生產技術。
假定在一個孤立、封閉的地理係統,生態平衡,沒有汙染。由於地理係統內部的居民一直使用清潔生產技術,從不使用任何汙染技術,因此,地理係統中人與自然關係處於和諧狀態。這時,清潔生產技術等同於綠色技術。但在今天的地球表麵,不存在嚴格孤立、封閉的地理係統。不同地理係統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的關係,任何地理係統的汙染都會影響比鄰地理係統。並且,人類在工業化進程中,一開始使用的技術具有高排放、高消耗和汙染性質,造成了環境問題。正因為出現了環境問題,作為一種反思,才提出清潔生產技術概念。在已出現汙染和地理係統呈開放的條件下,即使今後都采用清潔生產技術,也隻能部分解決環境問題。理由是,清潔生產技術隻能防止未來的汙染,而不能消除已存在的汙染。從這個意義上講,清潔生產技術隻是綠色技術的一部分,而不是綠色技術的全部。
在功能上,治理汙染技術與清潔生產技術互補。治理汙染技術是通過分解、回收等方式清除環境汙染物,即解決存在的汙染問題,而清潔生產技術是保證未來不發生汙染問題。
在沒有人為幹擾的情況下,局部自然生態也可能出現惡化,如沙漠化、泥石流、湖泊沼澤化等。自然生態惡化同樣會影響人類的生存,因此,需要相應的技術來改善自然生態,如沙漠植草、土石工程、湖泊疏浚等。盡管這些技術屬於常規技術,但在功能上應劃入綠色技術。
綠色技術負載著一種新型的人與自然關係,強調防止、治理環境汙染,維護自然生態平衡。在現代,隨著環境汙染和生態惡化,那種認為人是自然的主人,“人定勝天”的觀念已經得不到多數人支持。人是生物圈的構成要素,人與自然之間存在結果不對稱的互動關係。無論人的作用多麼大,人對自然的影響隻是改變自然的具體演化方式,不可能毀滅自然,更不可能消除自然的存在。但自然對人的巨大反作用就有可能毀滅人類,消除人類的存在。即使全世界所有的核裝置同時全部爆炸,毀滅的是人類,不是地球。因此,在最高意義上講,自然才是人的主宰,人隻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然作為人的生存環境,人對自然的任何影響最終都轉化為對人自身的影響。環境汙染和生態惡化,也隻是相對人而言。離開了人,自然界無所謂汙染和生態惡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