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還有一些狀況並不完全遵守這一原理,自然界也會產生1微米以下的懸浮顆粒,而人類也會通過農業勞作和濫伐森林等產生1微米以上的顆粒。因此,科學家還結合其他相關數據,比如通過衛星獲得的土地使用和火災情況的數據、事先輸入到計算機中的人口和經濟活動等數據。Terra號和Aqua號所搭載的這些新型懸浮顆粒測量設備,與近20年來的衛星設備相比有了非常可觀的改進。
另外Terra號衛星上還搭載著多角度成像輻射分光光度計MISR,可以從9個不同方向觀察顆粒所反射和分散的光線情況,多角度的MISR和多波長的MODIS可以相互補充。另外,美國宇航局還準備在以後發射的衛星上搭載雷達裝置,使用雷達將光束送回地球,進一步分析懸浮顆粒團的縱橫結構。
霧的危害
霧是地麵氣溫下降,飽和水汽在塵埃、微粒、細菌等凝結核上凝結的小水滴,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秋冬季由於地表輻射逆溫作用,霧天出現頻繁。說到霧,人們就會想起它對交通出行的危害。是的,大霧天造成的交通事故很多,而且也很慘重。據某地統計,一年因霧影響產生的交通事故多達40%。但是,霧對人類的危害絕不僅於此。
首先,霧有較強的吸附性,霧滴在低空飄移時,在不斷與汙染物碰撞,能使汙染物積聚,讓霧的有害成分大增。據測定,霧滴中酸、胺、酚、重金屬微粒、塵埃、病菌含量比通常大氣高出幾十倍。
第二,霧滴中含有的二氧化硫、硫化氫等物對金屬腐蝕性很大,使外露金屬物件壽命縮短,據統計,全球每年讓酸霧鏽蝕的鋼鐵有上千萬噸。
第三,霧對農作業危害也很大,在農作物、水果、蔬菜生長過程中粘附上有害霧滴,不僅會使果實蔬菜長上斑點,而且能促進黴菌的生長。有文章介紹,某些農作物在揚花或生長期,遇上持續的霧天,可造成1-3成的減產。
第四,由於大氣汙染,形成霧的凝結核性質的變化,霧對人體的危害越來越嚴重,人在呼吸了汙染霧後,使鼻炎、咽炎、支氣管炎、肺癌發病率明顯增多。
為減輕霧對人類的危害,除加強交通管製,增強安全意識,根本地是控製大氣汙染,減少自由大氣中有害凝結核的數量,還霧本來麵目――潔淨。
一分為二的南極臭氧洞
南極臭氧洞已經不可思議地縮減到原來的1/3大小,並且在近日一分為二。迄今為止僅有的解釋是,空前的大規模氣候變化將同溫層變暖,於是抑製了能對臭氧層產生破壞的大氣中化學物質的反應,同時還能引入一部分新的臭氧。新增加的臭氧可以幫助阻擋有害的紫外線輻射,這對於企鵝和居住在南半球南部的人來講無疑都是喜訊。但是目前看起來,這種強烈的臭氧洞縮小並沒有延續的趨勢。
臭氧洞的形成是由一些汙染物引起的,例如過去常用於電冰箱和空調的含氯化合物等。在過去的6年當中,臭氧洞的麵積一直穩定在大約2400萬平方公裏左右。然而,在過去的兩周裏,臭氧洞的麵積下降到1500萬平方公裏,是從1988年以來的最小數值。9月29日,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大氣物理學家PaulNewman提供的數據,臭氧洞麵積下降到僅僅200萬平方公裏。在今年9月,臭氧洞開始拉長,並且向南極方向移動。上周,它開始分裂,形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在南極海岸朝向非洲的地方,另一部分靠近南美。
人造衛星上的臭氧監測儀,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層管理署管理使用的,它從1979年就被開始用來觀察臭氧洞。但是過去臭氧監測儀一直都沒有觀察到類似今年發生的這種變化。
氣象學家將臭氧洞的奇怪表現歸因為全球範圍內的大氣環流。氣流僅限於較低大氣層,其能穿過同溫層,進而改變臭氧的分布模式,在南半球,現在的環流尤其明顯。研究人員認為,這能使同溫層變暖,就會降低化學物質對臭氧層的破壞,通過抑製能促進化學物質反應的冰雲粒子的形成,氣流能通過攜帶富含臭氧的空氣來修複部分空洞。
目前大家都在試圖找出這其中的原因。但是,新增加的臭氧隻能臨時性的緩解問題。隻有靠大氣層中的那些可以破壞臭氧層的汙染物的緩慢自淨,以及持續減少排放這些化學物質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