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挖掘潛能的故事3(3 / 3)

以上研究證明:凡是更加努力去爭取的人,就會做得更好些。正為無助無望的心理是學來的,所以,你可以不去學它。

你是否學會了在生活中出現困難與障礙時充滿希望呢?這是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又一個分水嶺。成功者不會喪失希望,他堅持不懈,他會去尋找其他可行的辦法,努力把事情辦成。

一次有趣的心理測驗

一位心理學家想知道人的心態對行為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於是他做了一個實驗。首先,他讓10個人穿過一間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導下,這10個人都成功地穿了過去。然後,心理學家打開房內的一盞燈。在昏黃的燈光下,這些人看清了房子內的一切,都驚出一身冷汗。這間房子的地麵是一個大水池,水池裏有十幾條大鱷魚,水池上方搭著一座狹窄的小木橋,剛才他們就是從小木橋上走過去的。

心理學家問:“現在,你們當中還有誰願意再次穿過這間房子呢?”沒有人回答。過了很久,有3個膽大的站了出來。

其中一個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許多;另外一個顫巍巍地踏上小木橋,走到一半時,竟趴在小木橋上爬了過去;第三個剛走幾步就趴了下去,再也不敢向前移動半步。

心理學家又打開房內的另外9盞燈,燈光把房裏照得如同白晝。這時,人們看見小木橋下方裝有一張安全網,隻是由於網線顏色極淺,他們剛才根本沒有看見。

“現在,誰願意通過這座小木橋呢?”心理學家問道。這次有5個人站了出來。

“你們為何不願意呢?”心理學家問剩下的兩個人。

“這張安全網牢固嗎?”這兩個人異口同聲地反問。

很多時候,成功就像通過一座小木橋,失敗的原因往往不是能力低下、力量薄弱,而是麵對困難失去了積極的心態,亂了方寸,慌了手腳,表現出各種程度的膽怯,還沒有上場,就敗下陣來。

事實上,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聖經》上說:“上帝關了這扇窗,必會為你開啟另一道門。”消極者會說:“我隻有看見了才會相信。”而積極者會說:“隻要我相信,我就會看見。”積極者采取行動,消極者靜止不動。同樣的半杯水,消極者說它隻有一半,積極者說它已經有一半了。因為,積極者往杯裏倒水,消極者從杯裏取水。

生活就像一場競賽,我們無法改變它的規則,但我們可以選擇以何種心態去對待這場競賽。

積極的心態能夠讓你戰勝恐懼、發揮潛能,成功地通過一座座小木橋。

抬起車子

有一天,農夫在自己的倉庫外麵看著一輛輕型的小卡車經過他的土地。他16歲的兒子正在駕駛著這輛車。因為年齡還小,他還沒有資格領駕照,但是他對汽車很著迷,好像已經可以操縱這輛車子了。所以農夫就允許他在自家的農場裏開,但是不準開到外麵。

突然,農夫眼看著車翻到外麵的溝裏去了。他大為著急,當他急忙趕過去之後,發現溝裏有水,他的兒子就被壓在車子的下麵,隻有頭露出一點來。

這位農夫並不很強壯,他隻有168厘米高、62公斤重,但是他毫不猶豫地衝過去,把雙手伸到車底下,用力把車子抬了起來,讓另外一位跑過來的工人幫忙把孩子抱出來。

當地的醫生很快就趕到了,他給孩子檢查了一遍身體之後,很奇怪地發現,他身上隻受了一點皮外傷,其他的地方根本沒有傷。

這個時候,農夫自己卻開始懷疑了,他去抬那輛車子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停下來想一想自己是不是能抬動。因為好奇,他後來又試了一次,結果他根本就動不了那輛車子。

潛能的喚醒有時候就會像這位農夫的情況一樣,也需要一種環境的刺激。

如此看來,人類在遇到絕境的時候,往往會發揮出平常發揮不出來的能力。人沒有退路,就會爆發出自己也想像不到的一種力量,這便是所謂的潛能。任何一位傑出人士都不是天生的,他們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的潛能得到了正確而有效的開發。隻要你抱著積極的心態,以正確的思維方法去開發你的潛能,你就會有用不完的聰明才智。反之,你就隻能哀歎命運的不公平,於是就更加消極無能。

聰明的孩子們,請時刻記住愛迪生的這句話吧!“要是我們所有人都能做到我們想做的事情,那麼毫無疑問,我門會為我們自己的成就感到驚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