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第二章挖掘潛能的故事4(2 / 3)

大發明家愛迪生也說:“我從來不做投機取巧的事情。我的發明除了照相術,沒有一項是由於幸運之神的光顧。一旦我下定決心,知道我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我就會勇往直前,一遍一遍地試驗,直到產生最終的結果。”

蔑視困難讓你“不可阻擋”

有本書叫《不可阻擋》,作者是辛西亞·克西,書中記述了一個“推銷英雄”比爾·波特的故事,讀來令人動容。

比爾·波特是美國成千上萬推銷員中的一個,與其他人相同的是,他每天早上起得很早,為一天的工作做準備。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要花3個小時到達他要去的地點。不管多麼辛苦,比爾·波特都堅持著這段令人筋疲力盡的路程。工作是他的一切,他以此為生,同時也以此體現生命的價值。

要知道,他比一般人困難得多。他出生於1932年,母親生他時,大夫用鑷子助產時不慎夾壞了他大腦的一部分,導致他患上了大腦神經係統癱瘓,影響到說話、行走和對肢體的控製。比爾長大後,人們都認為他肯定在神誌上會存在嚴重的缺陷和障礙,州福利機關將他定為”不適於被雇傭的人”,專家也認為他永遠也不能工作。

比爾應該感謝他的母親,是她一直鼓勵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一次又一次對他說:“你能行,你能夠工作,能夠自立。”比爾得到母親的鼓勵後,開始從事推銷工作。他從來沒有將自己視為殘障人。最初,他向福勒刷子公司申請工作,這家公司拒絕了他,並說他根本不適合工作。接著,幾家公司采用同樣的態度回複他。但比爾沒有放棄,最後,懷特金斯公司很不情願地接受了他,但也提出了一個條件——比爾必須接受沒有人願意承擔的波特蘭、奧根地區的業務。雖然條件苛刻至極,但畢竟有一份工作了,比爾當即答應了。

1959年,比爾第一次上門推銷,猶豫了4次,他才鼓起勇氣按響門鈴。第一家人沒有買他的商品,第二家、第三家也一樣……但他堅持著,以最大的忠誠來支撐自己堅持著,即使顧客對產品絲毫不感興趣,甚至嘲笑他,他也不灰心喪氣。終於,他取得了成績,由小成績到大成績。

他每天工作及路上的時間得花去14個小時,當他晚上回到家時,已經是精疲力竭,他的關節會痛,偏頭痛也時常折磨著他。每隔幾個星期,他會打印一份顧客訂貨清單。由於他隻有一隻手是管用的,這項別人做起來非常簡單的工作,卻要花去他10個小時。他辛苦嗎?當然辛苦,但心中對公司、對工作、對顧客以及對自己的巨大忠誠支撐著他,什麼苦他都能夠頂住。比爾負責的地區,有越來越多的門被他敲開,門內人購買了他的商品,他的業績也不斷增長。在他做到第24年時,他已經成為銷售技巧最好的推銷員。

進入20世紀90年代時,比爾60多歲了。懷特金斯公司已經有了6萬多名推銷員,不過,他們是在各地商店推銷商品,隻有比爾一個人仍然是上門推銷。許多人在打折商店整打整打地購買懷特金斯公司的商品,因此比爾的上門推銷越來越難,麵對這種趨勢,比爾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1996年夏天,懷特金斯公司在全國建立了連鎖機構,比爾再也沒有必要上門推銷了。但此時,比爾成了懷特金斯公司的“產品”,他是公司曆史上最出色的推銷員、最忠誠的推銷員、也是最富有執行力的推銷員。公司以比爾的形象和事跡向人們展示公司的實力,公司還把第一份最高榮譽“傑出貢獻獎”給了比爾。

勝利隻屬於堅持到最後的人。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夠成功,是由於他們堅忍不拔的毅力,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把失敗化作無形的動力,從而最終反敗為勝。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邁出人生關鍵的一步,就是因為每當他感到困難的時候,就會一蹶不振,很難把困難的懲罰當作不斷前進的新動力。也就是說,他根本沒有堅忍不拔的毅力。這樣的人,他最終的成績一定不會突出。

任何要想成功的人,首先要學的就是堅忍不拔,能夠超越失敗,能夠把希望建立在失敗的基礎上。隻有這樣,成功才會與你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