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挖掘潛能的故事11(2 / 3)

兩位銷售人員幾乎同時登上海島,他們發現海島相當封閉,島上的人與大陸沒有來往,他們祖祖輩輩靠打魚為生。他們還發現島上的人衣著簡樸,幾乎全是赤腳,隻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蠣子的人怕礁石硌腳,才在腳上綁上海草。

兩位銷售人員一到海島,立即引起了當地人的注意。他們注視著陌生的客人,議論紛紛。最讓島上人感到驚奇的就是客人腳上穿的鞋子,島上人不知道鞋子為何物,便把它叫做腳套。他們從心裏感到納悶:把一個“腳套”套在腳上,不難受嗎?

A公司銷售人員看到這種狀況,心裏涼了半截,他想,這裏的人沒有穿鞋的習慣,怎麼可能建立鞋的市場?向不穿鞋的人銷售鞋,不等於向盲人銷售畫冊、向聾子銷售收音機嗎?他二話沒說,立即乘船離開海島,返回了公司。他在寫給公司的報告上說:“那裏沒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的市場。”

與A公司銷售人員的態度相反,B公司銷售人員看到這種狀況時心花怒放,他覺得這裏是極好的市場,因為沒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銷售潛力一定很大。他留在島上,與島上人交上了朋友。

B公司銷售人員在島上住了很多天,他挨家挨戶做宣傳,告訴島上人穿鞋的好處,並親自示範,努力改變島上人赤腳的習慣。同時,他還把帶去的樣品送給了部分居民。這些居民穿上鞋後感到鬆軟舒適,走在路上他們再也不用擔心紮腳了。這些首次穿上了鞋的人也開始向同伴們宣傳穿鞋的好處。

這位有心的銷售人員還了解到,島上居民由於長年不穿鞋的緣故,與普通人的腳型有一些區別,他還了解了他們生產和生活的特點,然後向公司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公司根據這些報告,製作了一批適合島上人穿的鞋,這些鞋很快便銷售一空。不久,公司又製作了第二批、第三批……B公司終於在島上建立了鞋市場,狠狠賺了一筆。

同樣麵對赤腳的島民,A公司銷售人員認為沒有市場,B公司銷售人員認為大有市場,兩種不同的觀點表明了兩人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簡單地看問題,的確會得出第一種結論。但我們讚賞後一位銷售人員,他有發展的眼光,他能從“不穿鞋”的現實中看到潛在市場,並懂得“不穿鞋”可以轉化為“愛穿鞋”,通過他的努力,並獲得了成功。

成功是“想”出來的,隻有敢“想”、會“想”,善於思考,思考成功,思考未來的人,才會是成功的候選人。我們應該善於思考,爭取做到把別人難以辦成的事辦成,把自己本來辦不成的辦成。

人不但要養成思考的好習慣,同時還要擴展思考的範圍,建立你的“思維空間站”——開闊思路,擴展思維,這樣才會更好地,更大限度地獲取有益的信息。我們不僅要善於思考,還要擴展思維,突破局限,敢於思考更多與成功有關的事情。

人的大腦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大腦很適合多元化的思考。然而,我們過去所受的教育,都使我們習慣於“直線式的思考”。直線,或許可以說是A→B→C→D→E的依次排序的邏輯。其實這並不是一種好的思維方法,相比而言,發散性思維在處理各種問題時要迅速和有效得多。

我們隻要把直線式的思考方式,改換成人類一向最擅長的“視覺思考”“空間思考”即可。

在當今社會,一個不能獨立思考的人是無法取得成功的。雖然思考會花費你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你會發現,你在這方麵的努力將會得到成倍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