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人聽了,個個驚奇不已,紛紛稱讚他回答得好,司馬睿當然也十分高興。過了一些年,西晉被北漢所滅。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建立了東晉,成了晉元帝。他立司馬紹為太子。晉元帝死後,司馬紹即位,便是晉明帝,晉明帝長大後很有文才武略,可惜隻做了三年多皇帝就死了,死時年僅27歲。

孺子牛

春秋時,齊景公是一個在位時間很長的國君,他一共有六個兒子,但他最喜愛的是小兒子晏孺子。

晏孺子是齊景公的寵妃芮姬所生,長得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已到花甲之年的齊景公和孺子一起玩樂,做遊戲,孺子要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有一次,孺子要齊景公裝作一條牛讓他牽著玩,齊景公立即讓人拿來一根繩子?把繩子的一頭用牙齒咬住,把繩子的另一頭讓孺子牽著。孺子高興極了,他便像牧童一樣,牽著“牛”猛跑起來,齊景公也裝著牛叫在後麵跟著跑。跑著跑著,孺子一不留神,突然跌倒。齊景公沒有防備,咬著繩子的門牙竟被拽掉一顆,頓時滿嘴鮮血直流。

孺子“哇”地一聲,大哭起來。齊景公顧不得自己,上前把孺子拉到懷裏,說:

“孺子乖,孺子不哭,爸爸不痛!”

過了一會,孺子不哭了,景公又陪著孺子玩起了別的遊戲。

孺子可教

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後來因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附近的圮水橋上散步,在橋上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隻鞋掉到橋下,看到張良走過,便叫道:

“喂!小夥子,你替我把鞋子揀起來!”

張良心中很生氣,但他看到對方是一個老態龍鍾的人,便下橋把鞋子撿了起來。那老人見了,又對張良說:

“來,給我穿上!”

張良很不高興,但轉念想到既然鞋都拾起來了,又何必計較呢?便恭恭敬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轉身走了。

張良愣愣地望著老人背影,猜想這老人一定很有來曆。果然,不久,那老人又返回來,對張良說:

“你這小夥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後的早上,請到橋上來見我。”張良聽了,連忙答應。

第五天早上,張良趕到橋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氣地說:

“跟老人約會,應該早點來。再過五天,早些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張良起了個早,趕到橋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氣地說:

“跟老人約會,應該早點來。再過五天,早些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張良下決心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於是他剛過半夜就摸黑來到橋上等候。

天蒙蒙亮的時候,他看到老人蹣跚地走上橋來,連忙上前去攙扶。老人這才高興地說:

“小夥子,你這樣才對!”

老人說著。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給張良,說:

“你要下苦功鑽研這部書。鑽研透了,以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

張良對老人表示感謝後,老人揚長而去。後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重要的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借故殺人。一天,廚師送上來的熊掌燉得不透,他就殘忍地當場把廚師處死。兩個宮人奉命把屍體裝在筐裏,抬到宮外去埋葬。

這時,大臣趙盾、士季正好路過,看到這件事,非常氣憤,他們決定去勸諫晉靈公。士季先去朝見,晉靈公從他的神色中看出是為了自己殺廚師這件事來的,便假裝沒看見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來到屋簷下,晉靈公才瞟了他一眼,輕描淡寫地說:

“我已經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後一定改正。”

士季聽他這樣說,也用溫和的態度說:

“人誰能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們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

但是,晉靈公並非是真正地認識自己的錯誤,行為依然殘暴。相國趙盾也屢次勸諫,他不僅不聽,反而十分地討厭,竟派刺客去暗殺趙盾。不料刺客不願去殺害正直忠貞的趙盾,寧可自殺。晉靈公見此事不成,便改變方法,假意請趙盾進宮赴宴,準備在席間殺他。但結果趙盾被衛士救出,他的陰謀又未能得逞。

後來,這個作惡多端的國君,終於被一個叫趙穿的人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