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會世情3
芒刺在背
“芒刺在背”比喻恐懼不安、很不自在。
此典出自《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漢朝,有一個人叫霍光,他是著名將領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兄弟。漢武帝時期,霍光做奉車都尉。他出入宮廷二十餘年,謹小慎微,從來沒有出現過差錯。漢武帝死後,八歲的漢昭帝即位。按照漢武帝的遺詔,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的身份輔佐漢昭帝處理政事,因此許多大事都由霍光決定。漢昭帝死後,霍光等人迎立昌邑王劉賀,但是劉賀荒淫奢侈,不理朝政,被霍光等人廢掉了。然後,霍光等人又立劉詢為皇帝,這就是漢宣帝。
漢宣帝初登帝位,去朝拜高祖廟,大將軍霍光陪坐在旁邊的一輛車上,他看到霍光不苟言笑、威風凜凜的樣子,漢宣帝的心裏特別害怕,好像針芒刺在背上一樣難受。後來,車騎將軍張安世代替霍光陪乘的時候,漢宣帝感到從容不迫、非常輕鬆,甚是安定和親近。等到漢宣帝羽翼豐滿、臨朝聽政以後,就收回了霍光的兵權,並以謀反罪處死了霍光,夷滅了他的宗族。為此,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話,“威高震主的人不能被容納,霍光的災禍源自於陪乘。”
眉飛色舞
“眉飛色舞”形容人非常高興得意的神情,泛指說到心中最關切的事,眉飛色舞。
此典出自清代李伯元(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王鄉紳一聽這話,不禁眉飛色舞。”
陝西同州府朝邑縣城南三十裏有個趙老頭兒,他的孫子趙溫參加鄉試,中了舉人,異常得意。為了慶賀,於是便籌辦酒席大宴賓客,拜祭宗祠。趙老頭除請鄰居、姻親,族誼外,還特別請了見過一麵的王鄉紳。到了十月初三那一天,新中舉人趙溫及其爺爺、父親、叔叔、兄弟、親鄰一群人,來到祠堂拜祭。祭罷祠堂,眾人都等著王鄉紳到來好吃喜酒。可是左等右等不見人影,直到日偏西,王鄉紳才姍姍而來。王鄉紳一到,馬上開席。出席作陪的有趙老頭親家的賓客王舉人。王鄉紳與王舉人在酒席上敘談起來,方知是本家。王舉人比王鄉紳小一輩,於是二人以叔侄相稱。王鄉紳酒到半酣,文思泉湧,談論風生,大談學八股文章的苦處和妙用。他說:“我十七歲那年開筆做文章,老師要我讀熟《製藝引全》。老師一天教我讀半篇,由於我的記憶力很差,老是念不熟,為此,不知挨了多少打,罰了多少跪,到如今才得中這兩榜進士。唉!吃了多少苦,也還不算冤枉。”王舉人聽了,立即接過話說:“這才合了俗語說的一句話,叫做‘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老人家有此閱曆,所以講得如此親切。”王鄉紳一聽這話,不禁眉飛色舞,拍著王舉人的肩頭說:“老侄,你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你的文章也就著實有功夫。……小子勉乎哉,小子勉乎哉!”說到這裏,不由得閉著眼睛、搖頭晃腦起來。
美如冠玉
“美如冠玉”比喻人的美貌(多用於男性)。
此典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絳侯周勃等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秦末漢初時,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有一個叫陳平的人,是一位足智多謀的人物。他年少的時候家裏很貧窮,好道表法裏的黃老之術。陳勝起義時,陳平投奔魏王咎,為太仆。後跟從項羽入關,任都尉。他覺得項羽有勇無謀,成不了大事,便投奔了劉邦。劉邦見他一表人才,才華出眾,便拜他為護軍中尉。當時,周勃和灌嬰等人都是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的功臣,他們見劉邦待陳平為上賓,心裏非常不服氣,便對劉邦說:“別看陳平儀表堂堂,實際上不過像綴在帽子上的玉石一樣,外表好看,內裏未必有真才實學。”
劉邦擅長觀察和使用人才。他沒有聽信周勃等人的勸告,繼續重用陳平。後來陳平建議用反間計使項羽疏遠了謀士範增,並用爵位籠絡大將韓信。這些都被劉邦所采納並且取得成功。漢朝建立以後,陳平被封為曲逆侯,曆任惠帝、呂後、文帝三朝丞相。
門庭若市
“門庭若市”形容來客眾多非常熱鬧。
此典出自《戰國策·齊策》:“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齊國大夫鄒忌長得一表人才。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完畢,對著鏡子照了一會,問他的妻子道:“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一個漂亮?”他妻子道:“當然是你,徐公怎能比得上呀!”原來徐公是齊國大名鼎鼎的美男子,但是鄒忌有點不相信自己,又去問他的愛妾,可是他的愛妾也是這麼說:“徐公怎麼比得上你呀!”第二天,來了一位客人,鄒忌請他坐了,交談中,鄒忌又提出這個問題,可是那位客人同樣說:“徐公哪像你這樣漂亮啊!”過了一天,正好徐公到鄒忌家來。鄒忌仔細打量比較,知道自己確實沒有徐公漂亮。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想:“我的妻子說我漂亮,是因為她偏愛我,我的妾說我漂亮,是因為她懼怕我;我的朋友說我漂亮,是因為他有求於我。”
第二天,鄒忌上朝去見齊威王,把他的想法告訴了齊威王,並從這件事情上聯係到國家的政事,請齊威王要多聽君臣的意見。齊威王連連點頭。於是下令:“無論朝廷大臣,地方官吏以及全國百姓,如果能夠當麵說出我的過失的,賜給上賞;能夠上奏章規勸我的,賜給中賞;能夠在朝廷裏和街市上說我壞話,傳到我耳朵裏的,賜給下賞。”齊威王的命令剛下達,群臣們都向齊威王提出各種規諫,一時川流不息,門庭若市。
麵麵相覷
“麵麵相覷”形容做錯了事或極其驚慌時,不知如何是好的樣子。
此典出自《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三國時代,曹操率兵攻打徐州,呂布趁機攻占了兗州和濮陽。曹操聞訊,急收軍返回以保其家。
曹軍日夜兼程來到濮陽,呂布引軍與之大戰。第一個回合,曹軍大敗,後退三四十裏。部將於禁對曹操說:“呂布的西寨兵卒不多,今夜可引軍去襲擊;如果占領了此寨,呂布的軍士必然恐懼。”曹操認為於禁說得有理,於是在當天傍晚的時候引軍攻擊;呂布的兵將不能抵擋,四散奔逃。曹操奪了西寨後不久,呂布派出的援軍便到了,於是三軍混戰。將到天明,呂布親自引軍來到。曹操勢單力薄,隻好後退,但往北走,被張遼、臧霸殺了過來;往西走,又有郝萌、曹性、成廉、宋憲四將攔住去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眾將拚命作戰,曹操當先衝殺,但箭如驟雨,無法前進。曹操無計可施,大叫:“誰人救我!”叫聲剛落,軍隊裏一將踴出,此將乃典韋也。典韋飛身下馬,插住兩戟,取短戟數十枝在手,對從人說:“賊來十步乃呼我!”遂放開腳步,冒箭而行。當呂布的數十個騎兵追來,離典韋五步遠時,典韋飛戟刺殺,一戟一人一馬,無一虛發,立殺十數人,餘眾皆逃。典韋又飛身上馬,挺一雙大鐵戟,衝殺前去。郝、曹、成、宋四將抵擋不住,各自逃去。典韋殺散敵軍,救出曹操。正當他們尋路歸寨時,背後喊聲大作,呂布驟馬提戟趕來;曹操“人困馬乏,大家麵麵相覷。”曹操正慌亂的時候,夏侯惇引軍來到,於是夏侯惇便截住呂布大戰。兩軍鬥到黃昏,大雨如注,乃各自收軍。
麵無人色
“麵無人色”比喻極度驚懼。
此典出自後人從“吏士無人色”這句話中引申出《漢書·李廣傳》:“匈奴左賢王以四萬騎圍廣,廣軍皆恐,……會暮,吏士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
西漢時,有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叫李廣,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漢文帝時,他參加抗擊匈奴的戰爭,為侍郎、武騎常侍。景帝、武帝時,任隴西、北地等郡的太守。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為衛尉。後任右北平太守。由於李廣的威名,匈奴數年不敢侵擾,人們都把他稱為“飛將軍”。